人類是否能在消失之前,運用強大的計算能力模擬整個世界?
這樣的生活是真的嗎?
人類不會一直延續下去,
終將從宇宙中消失,但在消失之前,人類也許能夠將強大的計算能力聚集到一起,從每一個細微之處模擬人類的經驗。一些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開始懷疑我們是否已經處在模擬時代之中。或許我們已經處在計算機模擬時代,我們所經歷的現實只是模擬程序的一部分。
現代計算機技術極其複雜,隨著量子計算的出現,計算機技術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在這些功能更加強大的計算機的幫助下,我們將能夠對更加複雜的物理系統進行大規模模擬,很可能包括完整的生物體,甚至人類。
實際上,這一想法並不像聽起來那樣瘋狂。兩位哲學家辯論稱,如果我們相信計算機硬體的最終複雜性,那麼我們很可能已經是「祖先模擬」(一種對人類過去進行的模擬重現)的一部分了。與此同時,三位核物理學家基於「每種合乎科學的程序都會引發簡化設想」的觀念,為驗證這一假說提供了一種方法。按照這一思路,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時代,那麼我們也許能夠利用實驗來檢驗這些設想。
然而,這兩種既合乎邏輯又以經驗為根據的觀點,只是留下了我們生活在模擬時代的可能性,卻無法指出真實和模擬之間的任何區別。實際上,即使我們沒有生活在模擬世界之中,核物理學家提出的模擬實驗的結果也很有可能得到解釋。那麼,問題仍然存在:有沒有判斷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時代的方法呢?
將來的某一時刻,人類將不復存在,我們都深知這一點。無論是我們完全滅絕,還是留下一個或者多個後人類物種作為我們的繼承者,人類都將一去不復返。但是,如果未來我們確實留下了後代,那麼他們也許會對創造「祖先模擬」十分感興趣。到那時,虛擬世界中將到處都是有意識的人。如果這種模擬技術足夠普及的話,他們將在更大範圍內繁衍生息。如此一來,模擬產物的第一人稱經驗將大大超過人類的第一人稱經驗。
如果你恰巧發現自己擁有清醒的第一人稱經驗,就將引發一個有趣的問題:在「祖先模擬」的人佔大多數的時候,你如何知道自己是人類本身,還是「祖先模擬」的人呢?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框架。他認為,我們必須斷定以下三種情形中有一種是正確的:人類或者類似人類的物種在他們還沒有掌握模擬生產技術的時候就已經滅絕了;「後人類」文明社會對發明或者使用這一技術不感興趣;我們大概就是模擬的一部分。我強調「大概」,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有意識的經驗是被模擬的經驗的可能性會更大。如果另外兩個條件(滅絕或缺乏興趣)不成立的話,那麼還有其他更多的方法幫助我們做出判斷。
在博斯特羅姆之前就有人研究了這一可能性。儘管人們認為模擬器的特性差異很大,但我們所感知的現實很可能是虛擬的。除哲學和科學反思之外,人類意識被模擬的觀點也是科幻的主要產物。在電影三部曲《黑客帝國》的首部當中,我們了解的世界就是計算機模擬的世界,人類在保持大腦活躍的情況下,身體中的化學元素也能夠獲得能量。在《黑客帝國》中,人類身處一個完全虛擬的環境中,作為虛擬化身體驗世界。然而,模擬世界的瑕疵很多,一些有準備的人能夠看出其中的漏洞,而來自「現實世界」的人能夠侵入矩陣之中。
博斯特羅姆的想法有所不同:在他的想像之中,不僅人類,整個宇宙都是模擬的產物,人類生活的每個方面都是程序編碼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我們的思維以及我們與程序中無生命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不過,博斯特羅姆承認,即使對強大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在每個層面上對現實事物完全模擬也不切實際。正如我們的科學模擬包含許多抽象的層面,這些層面不需要過多的細節,因此,並不是每一個細節都有必要被模擬。模擬將利用一定的規則和假設,當我們做實驗的時候,這些規則和假設就會發揮作用。例如,當模擬系統發現人類觀測微觀世界的時候,就會根據需要在模擬的相應領域填補足夠的細節資料,這樣一來,模擬程序就沒有必要在每一個細節上監測每一個粒子或者星系;但當需要那些數據的時候,在模擬程序中有關宇宙的豐富信息就會提供一個與之完全一致的現實。人類也沒有必要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得模仿,我們關於「自我」的主體意識因環境而異。
一種星球文明是完全可以被模擬的
除了回答這些哲學問題外,這一模擬假說還能回答一些科學問題。類似地球的行星並不罕見,因此宇宙中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文明,使行星能夠在恆星之間交流、穿梭。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跡象。這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外星人在哪兒?然而,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時代中,外星人可能不是這個編程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因為計算能力的限制,模擬系統很可能最多只能模擬一個星球的文明。
同樣,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所有自然力的統一理論,卻均以失敗告終,這應該也是模擬技術的不足導致的。這個模擬假說甚至可以解決「微調」問題:宇宙具備的特徵允許生命的存在,改變這些特徵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滅絕。模擬宇宙可以為生命的最終延續而設計,也可以是成功實驗的結果。在實驗中,許多生命孕育之前的可能性特徵都已經被測試過了。現在,宇宙學家進行了相似的實驗(雖然簡單了點兒),就是為了了解在隨機起始條件下,我們的宇宙會是什麼樣子。
博斯特羅姆進一步闡述,如果模擬實驗程序出現任何錯誤,在它還沒有破壞整個模擬系統的時候計算機就能察覺到異常,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地校準計算機的狀態。或者,操作者可以往回調幾秒的時間,將實驗調整到還沒有出現這一錯誤的階段。不過,如果我們生活的模擬時代具備實時糾錯的能力,這在很多方面會讓我們感到很苦惱。的確,模擬實驗很可能讓整個科學界陷入困惑。什麼才能阻止模擬器改變這些物理法則(要麼是檢測生命特徵的,要麼僅僅是擾亂我們頭腦的)呢?在這一系統設計中,程序設計者往往變化無常而且心存不良,沒有人能察覺到他們的出現。
博斯特羅姆熱衷於「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模擬時代之中」的觀點,但是,面對同一問題,科學家有不同的回答,兩者明顯的區別源於科學是否與那些能夠被實驗或觀察檢驗的事物有關。事實證明,我們能夠從我們所生活的任何模擬時代中推斷出一些事情。
首先,如果我們生活在模擬環境中,就要遵循一套明確的法則,而且這些法則中的任何動態變化都是相對較小的。事實上,模擬假說具備一些潛在的闡釋力:我們的宇宙遵循相對簡單的法則,原因在於它以前就是這樣被編程的。隨著程序的運轉,模擬器會做出相應的改變。這可以用來解釋「超光速中微子」:這個模擬程序中有一個錯誤,我們在這個錯誤的基礎上測得了這一數據,這個錯誤後來被更正過來(現在,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中微子的速度超過光速的結論是正確的,因為對它的解釋是平淡無奇的,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想法)。
我們生活在模擬時代中,但是,這一事實對我們如何生活毫無影響
然而,宇宙中沒有什麼規律能讓我們明白我們是否處在模擬時代之中。如果模擬程序足夠好,程序設計者沒有留下任何隱含的信息,那麼我們做任何實驗都會回到同樣的問題:我們有沒有生活在模擬時代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哲學家對這一問題的見解多麼具有說服力,我們都沒法辨別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事情的真相可能是:我們生活在模擬時代中,但是,這一事實對我們如何生活毫無影響。
我們也應該考慮這樣的可能性,那就是我們生活在模擬時代,但是,支配這一時代的法則與編程者制定的世界法則不同。畢竟,科學家總是創造一些並不直接與現實世界相符合的模型,但它們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理論。如果這樣的模擬不完美,那麼計算機編碼可能會在其他領域發揮作用。如果宇宙類似於現代核物理學家進行的數值模擬,那麼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程序不可避免的簡化與基礎物理學的預測不一致。
考慮一下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構成的。要想弄明白這些「小東西」,就必須了解將它們結合在一起的核力。但是在複雜的相互作用中,沒有與自由微粒——比如電子——相一致的處理方法。然而,對物理學家來說,計算超過兩個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在原子核內部的高能狀態下,通常是很困難的。
核物理學家不是讓這些微粒隨便移動,而是將它們控制在一個類似三維格點的環境內進行操作,就像原子在固體晶體內一樣。當夸克緊密地靠在一起時,能量就會增加,這就迫使它們保持固定距離,確保數量在可控範圍內,計算結果就會與我們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相吻合。這種數數值計算就是我們所說的格點量子色動力學。
雖然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的簡化原理是核物理學家計算出的能夠詳細描述夸克的唯一方法,但這一原理違背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相對論中,時空是一個連續區,沒有特定的方向限制。而另一方面,比如在格點量子色動力學中,格點就有特定的點粒子以及特定的方向(沿著節點之間的連接處)。如果宇宙射線引發的高能碰撞更符合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的預測,而非相對論中預測的那樣,就很可能意味著我們處於一個模擬時代中。
然而,在幾種可能的情況下,這樣的偏差同樣可能出現在高能狀態下,而我們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發現。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時空也許會像格點一樣運動,與在模仿環境中運動不同。
客觀地說,核物理學家比恩、達沃迪和薩維奇提出了一種檢驗模擬假說的方法,但這並不是他們畢生事業的重點。儘管他們非常認真地對待宇宙模擬研究,但他們只是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而不會傾盡畢生精力研究解決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很務實的:問題本身難以捉摸,致使研究這些問題的科學家得不到實質性的回報。儘管人們能夠通過閱讀科普讀物獲得一些印象,但是僅靠這些印象來傾盡一生研究有關生命、宇宙、一切事物等這些最大的問題,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重大突破(像20世紀20年代的量子力學革命這樣的突破)是非常罕見的,科學通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即使它看起來單調乏味。
探究宇宙模擬的困難在於提出恰當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要能夠把我們引向可測試的推論中。如果我們無法獲得實驗證據作為理論支撐,那麼認為我們生活在模擬當中的令人信服的哲學觀點,就會毫無意義。
科學的魅力往往在於它的概念化、抽象化,甚至它的簡單化。即使構成這一模擬程序的基本準則很簡單,但要想模擬足夠詳盡的整個宇宙,包括神志清醒的人,都會非常複雜。當你完全能夠從一些簡單的事情中學到東西的時候,編製那麼複雜的程序就有點過於精緻華麗了,這是沒有必要的。
不過,這些都是直觀的沉思,它們也許對也許錯。好的規避方法就是經驗主義,儘管聽起來沒有情調。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如果我們不可能分辨模擬的宇宙和真實的宇宙,那麼「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時代」這一問題就變得沒有意義:這一現實是我們的,並且是我們的全部。
※仔細分析一下,人類製造的一切機器幾乎都是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
※古希臘的哲學家如何用智慧方法測量金字塔的高度
※如果有外星人,很難想像外星生命靠什麼生活,它們吃什麼、喝什麼
※丑梨:我長得丑,你可以關上燈吃我呀
※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的」?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