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為何奈何不了區區一個西涼董卓?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為何奈何不了區區一個西涼董卓?

原標題: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為何奈何不了區區一個西涼董卓?


東漢末年,董卓篡權,天下紛紛為之討伐。在曹操的號召下,十八路諸侯齊聚洛陽,聲勢之浩大前所未有。按說此等聲威,足以撼動老賊,剿戮群凶。


董卓


但不曾想到的是,這看似十分強大的「聯合國軍」,卻是雷聲大、雨點小,不僅沒有動得董卓分毫,反在不斷內訌爭鬥中偃旗息鼓,各奔東西。如此的結局,讓人始料不及。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尷尬的局面?


要知道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計算一下,總共36~48萬之間.軍事力量同董卓相比強很多。但最後讓董卓安然出了洛陽,並且把皇帝都城遷到了長安。為什麼董卓未滅呢?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其一,濟北相鮑信為了爭奪頭功,暗派其弟鮑忠抄小路趕到先鋒孫堅前面,攻取汜水關,喪身損命,這樣先亂了十八路諸侯的陣腳。


其二,先鋒孫堅屯兵於汜水關前,初戰獲勝,遭到擔任後援的袁術的嫉妒。由此,這個存在道道裂紋的軍事聯盟就開始不戰自亂了。



曹操

其三,虎牢關呂布戰敗以後,董卓見勢不妙,挾皇帝將都城遷往長安。曹操欲乘勢追擊,滅掉董卓,但袁紹卻以諸兵「疲睏,進恐無益」為由按兵不動。曹操孤軍深入,不幸中了埋伏,大敗而歸。曹操深感袁紹無能,「豎子不足與謀」,一氣之下,引軍自投揚州去了。公孫瓚見曹操一走,也自行歸去,聯盟開始走向分裂。


其四,孫堅進兵洛陽,得到傳國玉璽,夢想自己「登九五(當皇帝)」便私自背約,急反江東,袁紹十分氣憤,寫信密令劉表截擊孫堅,結果引起孫劉之間一場惡戰,雙方互結仇怨。


其五,劉岱與喬瑁兩軍因糧草發生火併。


其六,袁紹見各諸侯間矛盾四起,無法統率,乾脆自己帶兵拔寨,離開洛陽,投向關東。十八路諸侯從此四分五裂,土崩瓦解,接踵而來的是一場爭城奪地的軍閥混戰。


袁紹


其實,這個軍事聯盟的破裂是一定的。十八路諸侯十八顆心,他們各自從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出發,都想渾水摸魚,乘機取利,相互勾心鬥角,不可能形成鞏固的聯盟。當董卓成為矛盾的焦點,威脅到各路諸侯的利益時,他們可以一哄而起,暫時聯合起來,一旦董卓勢敗,便紛紛各自爭主。開始搶奪地盤,割地稱雄了。


戰史上常有這樣的事,由於「統一戰線」的破裂,軍事聯盟的破壞,而不能以多勝少甚至被對方各個吃掉。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多次嚷嚷過「合縱」結果和和分分,最後還是被秦國「連橫」所破。 記得一位智士講過: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世界上的許多事件,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回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長不久,難道真的是因為風水問題?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為何能夠橫掃歐亞大陸,憑的是啥
冷兵器時代,圍城為何圍三缺一,留個缺口供敵突圍
為何關羽龐德投降無損他們光輝一生,但于禁投降卻成為一生的污點
古代在位的皇帝還沒駕崩,怎麼很多臣子三番兩次要提前立儲君

TAG:青史回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