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名著連載 l 中國改革開放格局的形成

名著連載 l 中國改革開放格局的形成

原標題:名著連載 l 中國改革開放格局的形成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改革開放決策


文化大革命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展開積極的探索,但是由於長期受「左」的思想的影響各項工作進展緩慢特別「兩個凡是錯誤方針的提出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國家建設處於徘徊不前的境地同時經濟建設中又出現了急於求成、急躁冒進的現象。為此,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衝破了長期以「左傾錯誤思想的束縛,不同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重新確立事實求是的思想作風,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創造了條件。

為了進行全面的撥亂反正」,l9781110日至l2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中央工作會議,討論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提出認真反思和解決「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大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在1213日會議上,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實際上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


經過中央工作會議的精心充分的準備,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781218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全會認為,應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明確提出,經濟上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大力發展生產力,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進行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還提出了要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問題,要著手改革權力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主張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全會指出,發展經濟必須按照客觀經濟規律來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手段結合起來。政治上重新確立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放棄了急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要求嚴格區別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重新恢復和確認了中共八大的正確方針,政治路線上實現了撥亂反正。全會還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思想,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使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走上了健康的發展軌道。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改革開放規划了初步的藍圖,結合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黨中央決定採取「先農村,後城市」的循序漸進的方式,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體制改革之路。在農村,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則是簡政放權,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這些措施都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為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為了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l98291日至ll日,中共召開十二大,提出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宏偉目並確定發展農業是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戰略重點之一為實現十二大提出的農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共中央印「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穩定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體制搞活經濟繼續放寬某些政策走全面發展綜合經營的道路要按照我國的國情逐步實現農業的經濟結構改革體制改革和技術改革,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農業發展道路。」


1983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規定建立鄉()政府作為基層政權,同時普遍成立村民委員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到1984年底,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普遍實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為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中共中央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快農村經濟商品化的進程。l985 1,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取消農副產品統購、派購制度,促使傳統農業逐步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農村經濟體制深入開展的一大成就是鄉鎮企業的興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使一大批勞動力解放出來,踴躍從事商品生產,從而一大批集體的、個體的及私營的鄉鎮企業迅速興起。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城市經濟體制的改革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1984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總結了建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比較系統地提出和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述了進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決定》指出,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蓬勃生機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強調城市改革的中心是增強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活力。《決定》可以說是全面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從十二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進入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改革階段,l987(黨的十三大召開的那一年),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明顯的進展。主要體現在:在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並使之進一步壯大的前提下,多種經濟成分得到發展,原來那種與現實生產力水平不完全適應的單一公有制結構有很大改變;按照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的原則,改變了統收統支的國營企業經營方式,擴大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改革計劃管理體制,國家宏觀調控的範圍和方式得到調整與改進,經濟槓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明顯增強;改革不合理的價格體系和過於集中的價格管理體制,就是合理調整價格,逐步放開價格。


同時,對外開放政策全面推行,沿海經濟特區得到飛速發展。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展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而我們的國力又有限,一時難以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為加速發展,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國家決定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而創辦經濟特區便是早期的舉措之一,也是中國全面改革的一大結果。特區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窗口。1980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各划出一定範圍的區域,試辦經濟特區,實行特殊政策和優惠措施。鄧小平同志是創辦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者;深圳特區是鄧小平同志親自開闢的最早的改革開放的試驗之一。l984年,特區建設遇到不少困難和阻力,有些人對辦特區持懷疑觀望態度。鄧小平同志到深圳視察,給深圳特區題了詞,肯定了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肯定了辦特區的方針是正確的,給了特區建設以決定性的支持,堅定了人們辦特區的決心和信心,使特區的建設事業繼續前進。


當談到辦經濟特區的問題時,鄧小平同志說,對辦特區,從一開始就有不同意見,擔心是不是搞資本主義。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特區姓「社」不姓「資」。從深圳的情況看,公有制是主體,外商投資只佔14就是外資部分,我們還可以從稅收、勞務等方面得到益處嘛!多搞點「三資」企業,不要怕。只要我們頭腦清醒,就不怕。我們有優勢,有國營大中型企業,有鄉鎮企業,更重要的是政權在我們手裡。有的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


1985年以前,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主要進行以創建投資環境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從l986年起,致力於發展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農牧漁和旅遊業並舉的外向型經濟。l9884 月建立海南經濟特區,實行更加靈活開放的經濟政策,成為我國第五個經濟特區,也是最大的一個經濟特區。

19801990年,特區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十年,是探索和開拓的十年,也是進步和發展的十年。


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後,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繼續擴大開放,中國政府又於1984年春決定經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於是自19843月,進一步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行政區。1984年底,全國共開放99個城市和l30多個邊境貿易站口。經過十五年的開發建設,目前,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從沿海擴展到內地,成為中國吸收外來投資最為集中、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


19852月,政府又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門、泉州、漳州三角地區開闢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從而,使我國形成了「經濟特——沿海開放城市一沿海經濟開放區一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階梯式、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布局。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貿易港口,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東南端,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貿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上海地理位置優越,是我國的內外交通運輸樞紐。

鄧小平1991128日在視察上海時的指出,深圳毗鄰香港,珠海靠近澳門,汕頭是因為東南亞國家潮州人多,廈門是因為閩南人在外國經商的很多,但是沒有考慮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優勢。上海人素質好,如果當時就確定在上海也設經濟特區,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東如果像深圳經濟特區那樣,早幾年開發就好了。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


1990118日,李鵬總理在上海宣布中央同意上海開發、開放浦東。目標是要把浦東建設成為二十一世紀現代化上海的象徵,成為九十年代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浦東新區就是」在把擴大開放和發揮上海的優勢緊密地結合起來。開發浦東新區這項宏大的跨世紀開發工程,按照總體規劃分三步實施:第一步,「八五」期間為開發起步階段;第二步,「九五」期間為重點開發階段;第三步,200C 年後的二三十年或更長一些時間,為全面建設階段。


黨中央的計劃是,到21世紀初,浦東能做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具備雄厚的實力,積聚的能量開始對外輻射。浦東積極為長江流域和西部地區培養人才,努力為西部大開發服務。實現浦東與國際接軌,成為中國開放度和市場准入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從深圳特區的設立到開放再到開發浦東,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讓歷史走入人心


用教育啟迪人生


記得這是一個有理想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科教育 的精彩文章:

名著連載丨過渡時期總路線與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如何理解當今社會理性與非理性情緒並存的現象
名著連載 l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六國崛起 l 俄國史(2)從等級代表君主制到專制君主制(附《俄國通史》第二卷主要內容 )
同步備課 l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TAG:歷史學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