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會有準備地說話嗎?

你會有準備地說話嗎?

原標題:你會有準備地說話嗎?


身正為師,學高為范,這是剛學教育學的時候老師在第一堂課上對我們說的開篇語,同時也代表了她對於我們師範生的一種美好的希冀與要求。作為師範生,這的確是我們應該秉持的一個理念,怎樣說話讓同學們讓其他人能夠最快最有效的理解我們的重點,是一二三式的,還是即興發揮的?


不管如何,如果我們做不了那個能夠隨機應變的人,至少做一個有準備的人,這是錢老師這一學期的課上,教會我的。有準備的說話,自然會有信心、有膽量去表達。

1.教學方式的觀察分析


錢老師的教學方式還是比較特別的,不是一以貫之的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也不是完全由學生上課,以個人發表感想與體會為主的翻轉課堂模式,而是一種先引導進入教學情境,然後鼓勵學生髮表看法體會,從而進行總結,引申出上課的主題。


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並不是提問式的,而是學習式的教學,我認為,老師更為注重的是我們作為學生的一個思考又或者說是思維方式的訓練。不管是思考問題的角度,還是思考問題的內容,老師會根據我們的回答特點給予建議。


老師的教學方式,不是簡單的給我們一個發散性的思維引導,而是一種學習怎樣思考的鍛煉方式。在我看來,思考的方式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是否發揮更高效率之別。

鼓勵發言,其實是為了鍛煉我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作為師範生,我們終歸是要走上講台的,必須要敢於「開口說話」,學會怎樣更好的開口說話,讓學生,讓聽眾能夠更快速、更明了的抓住你說話內容的重點,其實這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但在任何的技巧之前,我們要先學會「敢於開口說話」,然後進行後天的「語言藝術」的技巧訓練。錢老師幾乎每一節課都會留一些時間給我們自由發揮,或者討論發言的機會,無疑都是一次鍛煉,雖然我沒有每一次都把握住,發言的技巧也並不那麼嫻熟,但小小的進步還是足以讓我感到驚喜的!


2.學習方式的觀察分析


傳統的學習方式,其實就是像古代一般,由老師傳道受業解惑,而學生在底下聽講,記一些重點作為筆記以便來日複習之用。但如此這般,其實就像錢老師所說,我們的效率其實不高,因為我們缺乏主動性。此處之主動性並非指我們的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又或者是對相關書目的閱讀等,而是指在正在學習的這個過程之中,需要一個新舊知識的碰撞,並且有主觀的學習熱情,即「科學教育」。


這其實就和我們高中時期的機械學習理念的出發點不謀而合了,學生不是機器,也不是一個接收器,就算我們是搬運工,也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搬運工。為什麼大學是高等教育呢,因為我們在這個階段要形成自己的認知,對一些事件的發生,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和價值判斷,簡而言之,就是有自己的見解。其實,這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所以對於我自身的學習方式來看,還是處於比較被動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交流式的學習,對老師的提問與解答,有認同,有質疑,有感受,當然最重要的是經過自己的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我們的觀點才能夠提出來,甚至是自信的提出來。

而且我們做筆記的方式,其實也是有待提高的,我們做的,其實就相當於一個記錄者,如同錢老師所說,我們記錄的,應該是我們有感而發,有感而思,而不是所謂的重點的摘抄,如此這般,方可明白自己的思路歷程、所感所思又或是不解之處,可以在課後與老師進行交流。記錄下自己的興趣點,事後才會去細細翻閱、認真思考、去反思,或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遺憾的是,這一學期,在這一方面,我做的太少了,確實值得反省。


3.教學內容的觀察分析


老師的教學內容,其實更偏向公眾史學方面的,讓我們明白君史與民史之別,帝王將相等大人物史以及平民百姓的小人物史甚至村史之別,讓我們明白了歷史其實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如今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播媒體的更廣泛使用使得公眾史的實現成為了可能。比如說影像志、口述史、影像史學等。


「讓史學進入生活,人人可用」老師向我們論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並且讓我們學習如何進行歷史寫作,如個人史、家族史、社區史、單位史。這一學期,老師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歷史記憶的保存形式」「小歷史書寫——個人史、家譜」「口述歷史」「影像志」「歷史研究的時空視野」「與歷史的對話」「被建構的歷史圖像」等幾個方面展開的。


比較著重的幾個點,其實是小歷史書寫與口述歷史這兩部分,這兩個部分也是我們學以致用的兩個部分,當然,也是通過了具體的實踐,我們才明白了老師的教學目的與背後的良苦用心。關於個人史和家譜,錢老師其實一直在強調這兩者的意義,讓我們的歷史進入文本狀態,讓我們以第一人稱來記錄自己的二十餘年的歷史,記錄家族五代的發展脈絡,追根溯源,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增進了我們與家人、親友之間的情感交流,堪稱是一舉數得的。而且在實踐用文本、影像記錄歷史的時候,對於主題、對象、框架的選擇與搭建,其實都需要進行一些頂層設計,都需要進行思考。比如說在進行口述歷史的教學時,老師先以紀錄片的形式給我們做示範,讓我們明白素材的重要性,一個視頻的組成有多個方面,比如說是採訪對象的選擇,情緒的表達,直接敘述與旁白等,其實都是應該在我們的考量範圍之內的。

4.對本人有觸動的觀念分析


我比較觸動的觀念分析有三個,第一個是贏在執行。這個觀念的提出,來自錢老師在交流中推薦的以補同名電影,雖然這部電影我未曾細細看過,但這個觀念還是令我感受較深的。關於執行力的問題,其實應該是老調重彈了。知識是應該一步步積累的,但是要做的事情不可以都堆在一起。這裡強調的不僅僅是一個計劃的問題,還有一個實踐的時間性。


其實說真的,我還是有一些畏難情緒的,說是不感興趣的事情,所以可能就會被事情追著走,缺乏一種主動性。贏在執行這句話,其實就給我一種年輕生命應該有的蓬勃朝氣,我們是年輕的生命,應該更自律,更有衝勁,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今日事今日畢,執行力的高與低,往往是決勝的關鍵。


第二個,要學會生產知識,而不是消費知識,要分清新、舊知識,分清知識的人我之別。其實,這一點的話,就關乎我們的學習過程了,我們是在積累,溫故而知新,但卻忘了做一個區分,畢竟,記憶是有曲線的,我們應該科學的應用才是。有些知識,其實是老師的,並不是我們的,我們對於知識的真正接受、吸收與否,其實是取決於我們自身的。而我們在平常,更多的其實還是在做一個消費者,在消費知識,並沒有主體認知的產生,主體看法的記錄和進一步研究。

畢竟學以致用,我們要學會接受老師的信號,當然前提是有自己的積累作為基礎,這般形成看法,才是比較高效的。分清新舊知識,人我之別,我們就知道自己該如何取捨,其實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正確認識吧。對於新知識,產生好奇心,才會想去接著思考、探索下去,才能產生新想法,才能做到一個知識的遷移。


第三個,要分清楚「科學教育」與「科舉教育」。在錢老師平時上課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常常會有平時的許多自己的思考,再引入課堂中作為一種思維的闡發手段,其實就是一種科學學習教育之後的結果,我們要學會對平時的生活有所記錄,不管是文本還是音頻還是影像,善於從生活、學習、研究中發現新問題,有所思,方有所得,科學教育就是一種處在問題之中的,有學習熱情的學習,而科舉教育就是一種照搬照抄型的教育,而我們的狀態其實偏向後者,因此老師更提倡我們記錄,來展現我們的態度、認知、想法,這是對的。這樣方能夠讓學生也忙起來,而不是空著,變得無聊,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應該讓老師與學生一起忙起來,如此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5.本人學習能力提升之處


這一學期,我們通過個人史、家譜的撰寫,口述史「印象寧大」的製作,其實對於歷史文本的記錄,影像歷史的學習,我有了更深刻的學習與體會。確實,動手實踐其實有時候能夠看到自己的很多問題,比如我們平常練筆的時間與機會其實不太多,但是其實文筆也是一種能力,時間久了,確實也是會荒廢的,所以我們應該堅持練筆,提高歷史寫作的能力。


關於口述史的製作,也讓我在視頻剪輯方面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老師給了我們更多自己動手去實踐的機會,同時也加以引導,比如說是場景的選擇,比如說我們作為一個採訪者的助產功能,比如框架與主題的搭建都是需要一個設計的,這些都在實地的拍攝以及後期的剪輯中得到了深切的體會。同時對於思維層次的提升,以及反思的過程,錢老師都給予了很多指導,比如說「我觀」所代表的主體認識,事後的一個回溯以及事前之暗,事後之明,都讓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對於思維方式、記筆記的方法以及如何進行知識的遷移,我也才發現原來以前停留的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層次,錢老師的講述讓我著實受益匪淺。


6.教與學進一步改進的設想


當然,除了我們的課堂學習之外,錢老師還提倡我們下載了超星學習通,進行網路課程的觀看學習,雙管齊下,這也比較考驗我們學生的自主性,不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於我自身來說不那麼高效,因為一些視頻進度條的不可調節,導致一些知識點過去了就沒有辦法反覆看,缺少了一些理解的時間,也缺少了一些給我們獨立思考的時間,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從頭再看一遍視頻,在操作上就有一些不那麼方便了,當然這也是由於網路課程的統一設置所造成的。


而對於錢老師所說的,以後的歷史研究將會通過音頻與視頻資料進行,我覺得只能是一部分材料可以這樣應用,因為視頻與音頻其實都是經過後期加工處理的,並不是非常客觀的,如果所有的材料都這樣應用的話,或許會喪失一些真實性。


以上是我本學期對於史學通論這門課的教學報告,不足之處請給予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公眾史學 的精彩文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一種治史方法——注重「自下而上」看歷史
新時代史學的新思考――2017年中國公眾史學研討會
回顧丨《見證--20位市民口述北侖30年變遷》震撼發布會
注重「自下而上」看歷史
一個女大學生的修譜感言

TAG:中國公眾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