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

網友濃烈:

首先肯定的是,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孩子在懵懂的嬰幼兒時期,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烙印,會被孩子效仿、學習。

如果孩子因為父母對他發脾氣了才聽話,那麼孩子就會認為,發脾氣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裡學習到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

父母被孩子某些言行觸怒時,不妨深呼吸一下,努力用平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先弄清楚自己發脾氣的癥結在哪裡,想想怎樣用平和的語言方式來解決問題。

跟孩子說說你的想法和感受。

讓孩子換位思考一下父母的感受。

父母在包容孩子的同時也要用嚴厲而平和的語言給孩子的言語行為設定限度。

當孩子表現好了的時候,及時給與鼓勵。

父母平時在對孩子承諾的事情要說到做到,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

總之,會用平和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言而守信,對孩子寵而不溺、嚴而不暴,這樣的父母才有可能獲得一個性情溫和、懂事上進的好孩子。

網友怒周報嗎:

01

周末在快餐店,偶遇一對母子,坐在離我們不遠的窗邊。

小男孩白凈瘦小,也就3、4歲的樣子,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手機上的動畫片,一邊張嘴接媽媽餵過來的一勺勺粥,一邊聽著他媽媽並不怎麼形象的比喻:「乖,天熱多喝點粥,要不然肚子會爆胎!就像爸爸汽車那樣,嘭~~」

周圍的人們聽完都尷尬地笑笑,繼續吃自己的飯。

突然不知什麼原因,剛才還和顏悅色給孩子喂飯的媽媽,一下子就上火了,一把將孩子從座位上拎起來,拽到旁邊的過道里,一句話不說,對著孩子屁股就是重重的三四巴掌。

一開始大家都不在意,不過就是熊孩子惹媽媽生氣了唄,挨打了就老實了。可是接下來的一幕,令周圍的人都坐不住了。

這個媽媽打完幾巴掌後,好像火氣更大了,不但沒有停手,反而粗暴地扯下孩子的鞋,拿著鞋瘋狂地打孩子屁股。孩子又疼又怕,哇哇地哭著,本能地用小手去護著屁股,但媽媽仍照打不誤。

鞋底就那麼一下一下,重重地落在孩子稚嫩的屁股和小手上,這個媽媽彷彿一點都不擔心會失手打折孩子的小手……

離得近的幾位顧客實在是看不過去了,這也太狠了,趕緊起身勸阻:「大姐消消氣,消消氣,孩子應該知道錯了,別這麼打他。」

這個媽媽終於停手了,但仍咬著牙對孩子狠狠地問:「改了沒?改了沒?」

此時的小男孩,徹底被嚇壞了,一抽一抽地幾乎說不出話來:「改……改……改……」

但是他媽媽很明顯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一把拽過孩子的小手,用鞋底再一次狠狠地抽了起來。

小男孩這下更說不出話了,一邊哽咽著吐出斷斷續續的:「不……不……不……」,一邊擺著自己纖細的小手,向媽媽求饒,向媽媽表示自己不敢了。

網友小兒媽媽:

父母經常發脾氣,會把家裡的平和氛圍打破,孩子在一個反覆無常的環境中成長,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極為不利的。

我們這裡討論的是經常發脾氣的父母,雖然沒有不發脾氣的父母,但是經常發脾氣的話,那這個家庭還是有其自身的問題的。

試想如果你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知道什麼時候父母就會爆發一頓,自己是何等地惴惴不安,我們自己還能靜下心來安心成長嗎?我們的內心肯定被恐懼、焦慮、各種擔心所佔據,為了抵制這些負面的情緒,孩子會形成一些防禦機制。

暴力、攻擊模式

孩子為了抵抗這些負面的情緒,暴力、攻擊是一個很好的出口,能把內心深處的不安傳送出去。這種暴力、攻擊模式有可能指向自己,也有可能指向別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很容易習得一些暴力的形式,這對他們的言語發展、行為發展都是不好的。

順從、討好模式

父母發脾氣不一定都是孩子的問題,但孩子們會容易覺得「這是自己的錯」「是自己不夠好」,這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負擔太重了,他們分不清哪些是他們該承擔的,哪些不該他們承擔的。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恐怕也沒有精力和時間給孩子解釋自己為什麼發脾氣吧,所以孩子無從了解發脾氣的真相。所以他們會不斷壓抑自己的需求、慾望,從而讓自己更乖、更懂事、更順從別人,甚至討好別人,以為這樣能讓別人心情變好。

自卑、膽小模式

不管父母發脾氣的原因是什麼,經常發脾氣的後果就是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失望,覺得不安全。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最依賴的人,父母營造的環境也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入口,會形成他以後認識世界的模式。

家庭環境如此糟糕,沒有快樂、沒有幸福,熟悉的、安全的環境尚且如此,外面陌生的環境又會好到哪裡去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小青青 的精彩文章:

杭州10歲男孩被親爸當頭砍了29刀,你怎麼看?
古代基本都是近親結婚,為什麼生出來的孩子沒什麼毛病?

TAG:母嬰小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