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該忘記,那我們該記住什麼?

不該忘記,那我們該記住什麼?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戰爭罪行與反人類罪行。

從1994年開始,南京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到國家層面。

事件回顧

南京大屠殺自1937年12月13開始,高潮約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城的秩序才開始好轉。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日本新兵用活人練刺刀)

今天,我們不為大家展示太多侵略者的暴行,因為我們相信,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的標誌,就是他能深深被統計數字打動。

我們關注的是,八十年光陰的流逝,這場給無數同胞造成慘痛記憶的浩劫似乎有些褪色。一些人開始發問:「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也許,人們總會或有或無地下意識迴避那些痛苦的記憶;即使是義憤填膺的激烈情感,在公祭日過了之後的364天里,也會逐漸磨平。

電影《盧安達飯店》里有一段對白顯得非常現實。主角和一個西方記者就盧安達大屠殺事件發生了如下對話:

難道三十萬同胞的鮮血凝成的劫難就這樣埋在歷史的角落裡了嗎?然後每到公祭日,我們再把它清掃出來?

在震驚、憤怒、後怕這些情感之餘,我們理應學到更多。只有這樣,才是真正銘記歷史,才能真正銘記歷史。

群體的複雜性

戰後,日本學界對大屠殺的研究實際上十分詳實,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士兵或戰地記者回憶錄中已有零散涉及南京的情形;而到七十年代,洞富雄(早稻田大學教授,「大屠殺派」代表人物)出版了《南京事件》和《南京大虐殺》(中文名《南京大屠殺》),這兩本書被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的先驅。像他這類學者還包括一橋大學的藤原彰和吉田裕,以及擔任過南京師範大學和南開大學客座教授的笠原十九司等等。

日軍老兵在反思南京大屠殺的進程里也佔有重要地位。東史郎,1912年出生,原為侵華日軍第16師團20聯隊士兵,1937年應召參加了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在南京,他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了自己所看到的暴行。1987年,東史郎以《我的南京步兵隊》為題,將自己的戰時日記節選後交青木書店公開出版,並在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五十周年之際專程到南京反省謝罪。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日本人這個群體里的另一撥人。1993年,東史郎被日記里的主要人物告上法庭,東京地方法院經過三年的審理,迎合右翼勢力的意圖,鼓吹南京大屠殺「未定」論,判處揭露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東史郎等「被告」敗訴,各向原告賠償五十萬日元並登報道歉。

事實上,與德國政府不斷反省,不僅承認納粹分子個人有罪,而且承認戰時政府應對戰爭期間的罪行負責,支付巨額的補償金和戰爭賠款相比,日本政府不僅幾乎沒有對其戰爭罪行支付任何賠償,甚至通過學術界、媒體界的掩飾,篡改教科書,迫害站出來說真話的老兵等方式否認這段歷史。

德劇《我們的父輩》毫不掩飾地展示納粹清洗猶太人的暴行,其中一個場景是,一個納粹突擊隊軍官假裝給猶太小女孩吃巧克力,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射殺,震驚屬下士兵。這就是德國人的父輩,但德國人無懼反思。

(圖源:知乎@流放瘋)

那群被稱作「日本右翼勢力」的人,為了掩蓋真相,還做過哪些勾當?

關於張純如

美籍華裔張純如於1997年出版了一部震驚世界的著作——《南京大屠殺》。一經發表,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被翻譯成15種語言,轟動世界。威廉·柯比,時任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也是此書序言的作者評論道: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

可是,她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每天與南京大屠殺那段殘忍血腥的歷史為伴,要把那些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等等酷刑,一字一句的寫出來。

成書後,她又遭遇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她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她患上憂鬱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時年36歲。

個人與環境的迷思

一位知乎網友@顧嘉音在一篇迄今已獲得8500多個「贊同」的回答里寫道,隨著他對南京大屠殺史料研究的深入,他發現了自己內心的分裂

我們可以想像,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士兵們並不生來就是窮凶極惡的野獸,他們在小時候也被老師教育要與人為善;也被慈祥的外祖母教導要多做好事。

他們在進入軍營之前,在受到軍國主義宣傳機器的蠱惑之前,大多和你我一樣,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他們也很可能過上小職員的市井生活。可是,現實中,他們的雙手卻沾滿了鄰國百姓的鮮血。

或許,在督促加害者進一步反思罪孽之餘,我們應該思考,是什麼讓這些普通人變成了罪孽深重的戰犯,我們究竟做什麼才能防止這種悲劇的重演。

相關資料推薦

南京大屠殺應該被我們銘記。而銘記的前提是充分的了解。這些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能夠幫助我們對整起事件史實有更深入的了解。

  • 書籍《拉貝日記》:約翰·拉貝(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5萬中國百姓的生命。南京大屠殺過後,拉貝在戰時的德國發表了多次演說,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拉貝日記》1997年公佈於世時引發巨大反響,被公認為是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 書籍《南京大屠殺》:作者張純如在書中不僅詳述了日軍瘋狂暴行的細節,而且分析了在軍國主義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日本士兵對人類生命的漠視。張純如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進行了大量採訪,並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水西門大街418號,選址於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及遇難者叢葬地,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主要陳列的文物有當年日軍屠殺現場照片,歷史檔案資料,中外人士當年對這次歷史慘案所寫的紀實、報道和出版的專著、圖書、報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倖存者的名冊、證言、證詞和實物;當年屠殺南京軍民的日軍軍官和士兵的日記。

你有什麼思考想要對小青說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文來源:搜狐網、網易新聞、新浪博客、知乎

今日小編:懷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大青年 的精彩文章:

你不解的「把我寫給你」二三事
在過去的幾周,大家是怎麼使用運動經費的呢?
天氣涼,頭很痛,你在哪?
濫用表情包,正在毀掉你表達的能力
暮冬時烤雪,遲夏寫長信

TAG:中大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