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張艾嘉的童年,張艾嘉的歌,孕育著那個年代的人著記憶

張艾嘉的童年,張艾嘉的歌,孕育著那個年代的人著記憶

眷村的伐木廠、街上稀鬆穿回的人車、重重的書包裡頭裝滿零食和漫畫、電影院上映的早期武使片...「我們要講童年的天真無邪就必須回到現實經驗去編輯一套故事,如此,才能把歌詞串成有延續力的成長過程。」第一次當製作人的羅大佑如是說:「其實這唱片是靠情緒來引導的,唱歌的人是有感情的,這也是市場接受的主因。"

張艾嘉在當時已是享有名氣的演藝明星,其個人魅力也與專輯概念相輔相成。然而這張專輯,除了標誌著張艾嘉音樂生涯的轉點,其實也是羅大佑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前的一項試煉; 已成為經典的《童年》花了羅大佑三年的時間琢磨,只為追求歌詞和旋律的咬合,同時不失口語的質感,果然一舉替民歌年代的樂壇注人民歌搖滾與人文精神的活水。

羅大佑後來也唱了《童年》,歌詞中僅把隔壁班的「男孩」改成「女孩」,其他情節沒有變(一樣著迷諸葛四郎,老是忘記回家做功課,常常一個人對著天空發....張艾嘉道:「羅大佑常半開玩笑地說,《童年》是被我搶去唱的,我卻深深體會出,沒有人能將羅大佑的歌表達得比他自己更好。」然而,感謝羅大佑與張艾嘉青春無悔的組合,才有男孩與女孩共享的童年之歌。

張艾嘉另一個專輯同樣取得了輝煌成就,這是一張非常具有個人色彩的概念專輯。概念起源是描寫都會女子的一天,藉此透露張艾嘉對生活與情感的想法。這也是製作人李宗盛到滾石的第一張作品,銷售成績不俗,於是接著推出《你愛我嗎? ),角色心情更繁複,文藝腔更重,與本專輯堪稱姊妹作。

《忙與盲》邀請到作家袁瓊瓊、張大春等人寫詞,再由製作人潤飾歌詞、譜曲、設計整體風格,為了修飾歌者的弱點,製作人決定採取類似民謠的音樂形式,在樂器編製上捨棄當時已相當路行的電子合成樂器,講求自然平實,使張艾嘉的聲音更具說服力。

李與張兩個「電影發燒友」還共同「玩」成了一項創舉,即利用各種音效——煮咖啡碰撞聲,南海內廣播,答錄機留言(大家都記得李黛玲。張小燕的一百零一次同候)、高跟鞋在室內回蕩的聲...將歌曲進行串聯,希望曲目的銜接能像電影轉場般,一氣阿成。

這部「音樂電影」的腳本如下:「一個獨居女子,清晨的電話告訴她對方要離去,沒有爭吵,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好爭夠了,女人走出大門。回到家,收到一封女友的來信,對她的關心之外,還談到婚姻生活; 電話答錄機里,錄了幾位好友的來電,最後,當那個男人的聲音出現時,她把答錄機關掉; 最後一首歌傳出時,這個故事也結束了。」張艾嘉當時在報紙的專欄里如此說明。

膾炙人口的專輯同名歌曲《忙與盲》,彷彿一帖都會女子的心情宜言,意境與傳唱度歷久不衰,由袁瓊瓊、張艾嘉合寫的詞,風格辛辣、明快,要勾動的情懷很明白: 粉領階級女性工作之餘的茫然,理想與現實交戰下的疲憊。然而,原本開頭是「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張床,在什麼時間地點和哪個對象/ 我已經遺忘」(押韻、邏輯都相當貼切),被當時的新聞局審查退回後,自行修改成「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個夢/ 在什麼時間地點和哪些幻想我已經遺忘」(呈現一種夢遊加健忘的癥狀)。歌曲無端得承受體制壓力,或許也佐證了現代女子的難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音樂style 的精彩文章:

蔡琴專輯《此情可待》中,我們不知道的隱藏著的秘密
專輯《生命中的精靈》,也許真是李宗盛真正有影響力的音樂
很多綜藝評論某歌手:你的音樂很國際性 你知道它和流行樂區別嗎
最後的張雨生,永遠的張雨生,可惜他的一生成就和他的生活成反比
為什麼阿桑唱的歌那麼憂傷嗎?我來為你講講她的真實的故事

TAG:音樂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