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壟斷者還是領導者?SpaceX或正在引領一個全新產業的崛起
導語:相比於探索海洋,人類探索太空的熱情貌似要更高一些。但是在太空業發展的早期,這種規模巨大而複雜的工程只有國家航天機構才可以執行,並且他們在法律上確立了其航天業務的主導權。然而,這種現狀在2010年發生了變化,以馬斯克的SpaceX和貝索斯的Blue Origin為代表的私人太空公司迅速崛起,並且實現了一系列意義重大的技術突破,他們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產業。
誰會成為私人太空領域的「壟斷者」?
私人太空公司想要帶人們去一些此前從未有人類去過的地方。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和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他們的太空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太空飛船,這種太空船可將遊客帶入地球軌道,讓人們在月球上度假,甚至在火星上建造定居點。
現如今,如果你一直在關注這個蓬勃發展的新產業(或者即使沒有),你都難以忽視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存在。相比其他競爭對手而言,這個高調的公司已經完成了更多的發射任務。根據該公司的發射清單,自2006年首次試飛以來,該公司已經將一些商業衛星送入軌道,並順利完成了45個任務。此外,公司還計划了70個任務,合同金額總計100億美元。
它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私人公司之一。
據去年SpaceX總裁估計,由於該公司的Falcon 9火箭可以重複使用,因而每次發射的成本降低了30%,即降低了1860萬美元。技術仍然在不斷地進步,「龍」飛船,「獵鷹」系列重火箭和BFR系統的發展,對於該公司實其現最明確的目標之一,即把人類送去火星,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新技術也將推動SpaceX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其他公司正在努力達成他們很久以前就已經達到的里程碑。
有些人開始推測,該公司可能使整個行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個新興行業,該公司或者其他公司是否會成為壟斷者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航天業的未來將會如何以及主要參與者將是誰,最終還需要了解人類進入太空的歷史和起源。
私人太空業務的起源
自太空計劃開始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直與私營公司合作完成項目並實現其目標。 然而,直到1984年,聯邦法律都禁止私人公司發射自己的衛星。
政府才握有新世紀航天業務的主導權。但在2010年,這一切都改變了。 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結束太空梭計劃,象徵著航天飛行的第一個時代的結束,標誌著一場新的、私有化的太空競賽的開始。在關於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最終發射的聲明中,奧巴馬說: 「今天的發射可能標誌著太空梭的最後一次飛行,但它將推動我們進入下一個永無止境的探險時代,推動了太空探索和發現走向更前沿。」
圖|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美國太空梭時代的終結
突然之間,美國政府取消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大量聯邦資金扶持,私人公司迅速填補了這一歷史性航天項目結束後留下的空白尷尬。
1969年以前,美國和蘇聯曾在成為第一個把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這一目標上競爭激烈。 今天,更多的組織正在向太空發射衛星,並且有著各種各樣的目標。
2000年,亞馬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成立了航天公司Blue Origin,該公司將其大部分資源集中在創造能夠將遊客送入太空的技術上。2015年,Blue Origin成為第一家成功發射和回收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私人太空飛行公司。 BlueOrigin最近發布了「新謝帕德號」 (New Shepard)太空艙和火箭的新照片,該公司希望最早於2018年初實現其首次載人飛行。
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也致力於太空旅遊。該公司的網站說,「我們的目的建立地球與太空之間的航線,讓地球上的生命享受太空民主化的好處。」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太關注太空旅遊,儘管他計劃送兩名付費遊客去月球軌道旅行,但他更大的興趣是讓人類進入月球和火星。 今年9月,馬斯克公布了SpaceX的「BFR」火箭計劃,並計劃將其發射到火星。但同樣的火箭也可能幫助人類首先登上月球。
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IAC)上,馬斯克說:「現在是2017年,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個月球基地。」馬斯克的邏輯是:「把人類定居點放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這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利。我們可以通過太空採礦來獲得經濟利益,也可以減少人口過剩的地球的負擔。」
行業領導者還是壟斷者?
美國太空政策研究所創始人、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的榮譽教授約翰·洛格斯登(John Logsdon)表示,每個公司可能都有稍微不同的目標,並有實現它的不同方式。但很明顯,SpaceX正在顛覆蓬勃發展的私營太空產業。Logsdon稱:「SpaceX已經能夠提供一種標準的服務,即以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將衛星送入軌道,並具有可接受的可靠性。」
但洛格斯登並不認為這家公司是壟斷企業,他表示:「我不認為這屬於壟斷手段,因為在美國和海外都有其他類似的提供發射服務的供應商。我認為這是一個不明智的評論。SpaceX可能想成為一個壟斷者,想成為唯一的服務提供者,但是它離這個目標還很遠,我認為它永遠無法實現。「
洛格斯登評估的關鍵在於,需要了解航天工業的龐大規模以及它無與倫比的擴張速度。億萬富翁之間的瑣碎爭吵只是主要事件的側面表現,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推出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所有這些在單個火箭上進行的測試都讓幕後的科學家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最終帶給我們的將是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太空旅行,其中航天器可以重複使用,價格便宜,並且可供任何人使用,這是趨勢。
當然,這些創新將不僅限於提供簡單的太空旅遊,更將有助於實現許多其他的商業渠道。事實上,它們已經開始努力。降低發射衛星的成本,使資源有限的小公司更容易進行太空探索,科學測試,或發射自己的通信網路。
Pekka Laurila說,財務費用並非衛星發射前需要考慮的唯一問題,可靠性和發射時間也很重要。而且由於該公司可能想將衛星發射到地球軌道交通較少的地區,那麼這樣的飛行可能會更具挑戰性。雖然SpaceX可能在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但它可能不適合像ICEYE這樣的公司,因為它要更高規格的服務,而規模較小的發射公司能夠從SpaceX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教訓,可以填補這一空白。 Laurila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肯定會考慮與像Vector Space Systems這樣的小型發射服務商合作。
圖:SpaceX的BFR系統 圖片來源:SpaceX
在這一點上,洛格斯登的話是有道理的。 SpaceX可能是太空探索領域的一股強大力量,但鑒於各行各業的不同需求,它不太可能成為唯一的選手。
當然,這並不是為了貶低SpaceX的貢獻。 Logsdon說:「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當然是一個重要的貢獻,SpaceX已經率先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是,那些優先考慮負擔能力、可行性的組織,也有可能會在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
無論技術創新是由競爭還是合作所驅動,人類都將從太空旅行中獲益,它增進了我們對太空的理解,同時提高了我們的探索能力。 SpaceX可能並沒有壟斷這個領域,但它正在制定一個標準,讓它的競爭對手(無論大小)去遵循。
這不是另一場太空競賽,我們正在享受一個新興產業的崛起,這個行業中將會有許多因巨人的成功而勇氣大增的贏家,同時我們看到了它的趨勢所在。
編譯 | 楊子彤
審校 | Soybean
TechPower科技力
熱愛因科技而發生
※2025年:互聯網數據海嘯將來襲,全面數字化進程或加劇全球氣候變化
※人造石墨烯研製成功!或重新定義納米製造工藝最高水平
※人工智慧革命與人類的教育危機,機器終將取代人類教師?
※小小「納米顆粒」發揮大作用,實時監測癌細胞在未來五年有望實現
※維珍支持,日航投資,創業巨頭Boom能否讓超音速飛機回歸商業市場
TAG:TechPower科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