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中毛澤東的三次失誤
毛澤東指揮過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鬥,是不是百戰百勝呢?其實不然,在內戰中,毛澤東有三次失誤:
第一次失誤是1946年初,在對形勢是向戰爭還是向和平過渡的判斷上,毛澤東過於樂觀,對和平肯定過多。毛澤東在去重慶談判前,曾一再說到,如果與蔣介石的和平談判不能成功的話,美英蘇可能出來干涉,是可以制止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此外,該失誤還表現在決策上,比如部隊複員多了些。1946年1月,國共達成停戰,雙方達成了軍隊整編方案,毛澤東提出部隊分兩期複員,當時解放軍共有130多萬人,複員後就只剩下40多萬。因此,晉察冀區在解放戰爭時期不夠得力。
第二次失誤就是內戰爆發後,毛澤東從力爭打勝仗以爭取和平的觀點出發,布置了南線和北線作戰,這是一個不太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作戰計劃。南線計劃制定後,粟裕說,根據他手上的兵力,到淮南作戰有困難。後來,毛澤東說,我們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在政治上更主動,同時還可以看出敵人的弱點。因此毛澤東對粟裕說,你們就在蘇中打,蘇中打了勝仗,對其他地區作戰配合作用很大,其他計劃先不考慮。到了這時,毛澤東已經有了哪裡能打勝仗就在哪裡打的想法。
第三次失誤是1948年初,毛澤東要粟裕率領三個縱隊挺進江南。粟裕慎重考慮後建議中央暫時還是留在中原地區打仗。第一,江南多水網地區和山區,不像在中原地區那麼容易活動;第二,中原地區已經由我軍經營了幾個月,逐漸具備了打大仗的條件,江南則沒有;第三,中原作戰可以依託後方的支援,江南則遠離後方,需要有一個很長的發動群眾、經營地方的過程;第四,原來中原戰場蔣軍的有些精銳部隊到江南後因受裝備限制,發揮不了作用,因此不一定會跟著到江南。不過,幸好毛澤東及時糾正,這次失誤並未造成大的損失。
※伏龍芝軍事學院中國班「同學錄」
※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秘密進口糧食內幕
※胡耀邦與鄧小平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第一個火線犧牲的中共早期領導人是誰
※二戰英國姐妹特工非比尋常的「潛伏」人生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