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不是人類學家的錯

這不是人類學家的錯

三種理解學科發展史的方法,各自看到人類學的不同層面。這種變化是不是學科的進步,一個學科怎樣才算有進步?不是去看有多少篇論文,多少本書,多少個項目,這些不能決定學科是否發展。有時,是一篇論文就能帶來了學科的飛躍,有時幾萬篇論文出來,學科依舊沒有變化,甚至在倒退。

關鍵是知識增長的三個標準。第一,發現新事實;第二,確立新定律,定律是科學的語言,在人文和藝術領域,或在人類學這文理雜糅的學科中,有另外的說法,以後再講。目前我們最熟悉科學,就用科學比類。第三,新原則的出現,導致整個思考範式的變化。在任何一個學科歷史上,原則變化都比較少,可以參考維特根斯坦的這句話:

維特根斯坦是刻板得讓你覺得有靈性的哲學家,非常神奇。有空讀一讀他,讀不懂很正常,因為他神奇。維特根斯坦對人類學有很多影響,但都是間接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科的發展的根本是思考方式、整個規範的變化。看大家表情,都很茫然。好吧,這段話我詮釋不了,以後通過人類學發展史來慢慢理解。這門課上,維特根斯坦還會再出現。人類學家討論生活和生命,發現生活中有些東西無比重要,卻不可言說。維特根斯坦說:面對不可言說的東西,人們必須以沉默待之(邏輯哲學論)。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人類學家就可以回家了。但哲學家會出錯,只面對思維、話語和邏輯,無視混沌世界本身。世界是真和幻相互伸延,虛幻和現實、想像和事實相互塑造,可言說與不可言說相互生衍。保持沉默,只是一種選擇。生活中,我們在沉默和言說之間不斷塑造新事物。

當代人類學的現狀:

回到當代,就研究對象而言,第一個階段的人類學,對社會文化體系的理解已經比較完善了。第二階段,人類學試圖理解人的另一種整體性,即self 和soul 的交織。目前我們對self有深刻理解,對soul基本無知。第三個階段,協同進化和本體論轉向,還處在假說階段。

就方法論而言,內外視角都有了,交織也確立了。內部視角精緻,外部視角殘缺,且絕大多數人類學家做不到內外交織。我讀書時,老師說內外交織的方法論已經確立了,但他沒有做到,他同事也沒做到,他認識的大多數人類學家也沒有做到。原因是人類學家的視野中的科學依然是牛頓時代的,所理解的藝術讓藝術家很絕望,兩者合不起來。他希望我這一代人類學家能做到。今天,我把這句話改一下轉贈給大家:以人類學為業的,努力做到內外交織;希望學點思維方式和視野的,嘗試一下就好。內外交織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最後,用《詩經·王風》來描述當代人類學的狀態:我們滿懷希望地絕望著,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為什麼是這麼個狀況,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我覺得,可用下面這兩句話來總結:

今天的人類學,表面上倡導多元,實際操作中拒絕多元,不允許不同類型的研究方式、風格、氣質和追求。人類學研究人的多樣性,規定統一的研究風格,那還研究什麼?人類學家本身就不多元,研究方法本身就不靈活,還能幹嘛?

關鍵的一點,人類學理論大多數由男人確立,你不覺得有問題嗎?我們也有很多女性人類學家。但很奇怪,很多女性人類學家,身上明明沒有睾丸,居然用睾丸素的思考方式來做人類學,做出和男人差不多的事,沒有帶來女人可以帶給這個世界的獨特思考和感受。女性應該帶來新的東西,但似乎男人和女人都在努力阻撓這事發生。

課程第一大部分-- 人類學的基本原則 --到此結束。希望給大家一個念想,不要把人類學做死,不要認為只有一種人類學,一種做人類學的方式。人的整體性、人的存在都是多元的,人類學違背了自己的學科精神,必死無疑。這是當代人類學的問題——我們框住了自己。到課程第三部分,我們討論人如何自己框住自己。

而最讓人絕望的是,人類學家這麼做,不是他們的錯,人的認知就是這樣。下節課講第一個理論,它告訴我們,人就喜歡自己框自己。我們創造出一個東西,既解放自己,也框住了自己。創造讓我們強大,也讓我們局限,我們無知無覺地框在裡面。享受創造帶來的所有優勢的同時,繼承它的所有問題。

最後強調一點,學人類學不要只看人類學史,需要適當理解過去一兩百年人類知識探索的歷史。回看歷史,各學科的發展多少有點相似,每30年左右有一次變化。人類學是這樣,我一定程度上熟悉的物理學也是這樣。

為什麼?叔本華提供了一個解釋。時代精神會在30年內成熟。歌德說,所有成熟的東西都想死。在成熟的時代精神中,謬誤和成就都達到極致,謬誤摧毀了成就。說得很玄,叔本華就這麼魔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為而無不為 的精彩文章:

TAG:無為而無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