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老」是件糟糕的事嗎?中國版《我親愛的朋友們》再度剖開了這個話題
《親愛的她們》在灌輸一種正能量,也在提醒我們重視這些看似離我們生活很遠的問題。
小編有話說
《親愛的她們》的播出,引來了人們對「養老」話題的再次關注,「養老」並不是一個新鮮的題材,但《親愛的她們》的新穎之處是以第一代獨生子女兒的視角去展現一群買入暮年的父母的生活、情感、事業,以及兒女與父母之間的方式與關係。用輕鬆的敘事表達沉重的社會話題。但是從既有播出來看,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關於「養老」那些事兒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當下,養老、撫養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第一代獨生子女逐漸成長要開始承擔贍養義務,如何兼顧子女和老人的生活也是一種值得探索的問題。
劇中女主29歲的顧嘉一是典型的80後獨生子女,現代都市女性,經濟獨立,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業。在奧地利留學期間與一個人氣漫畫家和安寧產生情愫,由於放不下家裡正值更年期的媽媽,毅然選擇回國,並且瞞著媽媽與男友展開了長達五年的跨國戀情。她的母親馬衛華在與丈夫離婚後與唯一的女兒相依為命,獨自經營著一家麵館。感情深厚的母女在相處方式上卻有很深的代溝。
獨生子女渴望獨立,空巢老人對兒女事事牽掛。由於中國特殊國情導致的這種「扭曲」的親情觀念在她們身上展現的淋淋盡致。
馬華堅有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閨蜜。四個人無話不說,她們的感情甚至超越了親情,勝似親姐妹。然而這群「媽媽」們也被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瑣碎困擾著,疾病、子女不和、老年感情寄託等......當五、六十歲的父母逐漸有了養老需求,該如何緩解這一社會問題是當下人們都迫切關注的。
《親愛的她們》採用了子女的視角去看待這一社會問題,展現出了兩個具有現實性的社會意義。第一是通過子女視角把年輕人帶進來,讓年輕人思考該如何為父母晚年負責的問題,第二是從父母的主觀角度來說,該如何過好後半生,與朋友閨蜜共度晚年這個概念的可行性探討。
舉重若輕的表達
不同於時下多數影視劇聚焦年輕人的婚戀生活觀,《親愛的她們》用一種輕鬆的方式直擊老年人的情感和生活。在鬥爭中充滿笑意,在火藥中灑下溫情的水滴。
當馬衛華的閨蜜顏舜華(朱茵 飾)自從老伴兒去世後,變得疑神疑鬼,從剛出場便一直想著自殺,患有輕微妄想症。人到中年會容易變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大不如從前,遇到事情的時候最想想的是不給子女添麻煩,加之溝通不暢,是必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好在顏舜華有這麼一群可以隨叫隨到的閨蜜和乾女兒貼心地的照顧,才避開險些發生的危險。最後大家才可長舒一口氣,相視而笑。為乾媽的遭遇,給顧嘉一敲響了一個警鐘,她開始擔心馬衛華是否有一天也會離她而去,一股「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恐慌油然而生。
後來出場的美玲(梁麗 飾)也是現實生活中一部分老人的真實縮影。在給吉老師慶祝80大壽時出現的美玲,一開始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個安安靜靜的夫人。但是在隨後的劇情中,逐漸還原了她真實的性格。由於生活的拮据,丈夫早逝,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安享晚年的她,不得不為了生計經營一個小賣部。還因為性格的潑辣經常與人爭吵,甚至為了去爭廣場舞的地盤與人大打出手。師姐馬衛華在得知詳情後,給了美玲不少的幫助,兩人的對手戲表現出的姐妹情深令觀眾動容。
還有更為符合中國母親共性的家庭婦女石慧珍。很善良、吃苦耐勞,為了維護家庭穩定而選擇忍耐丈夫的不足,孩子的挑剔。一輩子勤勤懇懇操持整個家,卻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夢想。
觀眾們更容易去接受用這樣一種輕鬆的方式去了解一些現實的問題。《親愛的她們》對當下社會空巢老人的生活刻畫,也讓電視機前的兒女們深刻認識到,僅僅滿足老人們的物質生活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的社會要求兒女應該更多去傾聽老人的傾訴和願望,不能把老人單純的看成被看護、照顧的對象。
翻拍劇如何滲入「本土味兒」
《親愛的她們》改編自韓國去年播出的《我親愛的朋友們》。從既有播出來看,基本忠實原有劇情,但是從人物設置到敘事節奏依舊有一些不足之處
《我親愛的朋友們》是韓國TVN有線台於2016年播出的10周年特別企劃金土劇,在豆瓣上也獲得了高達9.5的較高評分。此次的翻拍雖然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成功的進行了本土化轉型,但在許多細節上還有待繼續深究。
在原版《我親愛的朋友們》中,敘事主線清晰,故事圍繞5個老奶奶2個老爺爺開展的一些列溫馨而美好的故事。沒有粗製濫造的情節。其中的代際衝突一併不是故事的主要部分。從劇名《親愛的她們》來看,故事主角也應該是老年「媽媽」一組,但在前幾集敘事中,兒女的戲份佔大多數,相對來說故意製造矛盾的情節更多一些。雖然80 後是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縮影,父母和孩子是彼此唯一的依靠。特殊的國情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一些親子關係的扭曲,但這並不代表著代際衝突應該在《親愛的她們》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相反,「她們」身上發生所有的故事、「她們」的真實生活才應該是劇中主線。
在人物形象設置上也存在過於理想化、與現實脫節較為嚴重的問題。除了把中國老人「催婚催生」強烈融入到劇情中,該劇所有的人物設置幾乎和原版沒有兩樣。故事雖好,但卻少了些醇香的「中國味兒」。中國版《親愛的她們》應該更加準確地把焦點對準中國老人。可能角色不會那麼完美,但那是真實的。還有一些劇情照抄照搬的也顯得稍有生硬,如在馬路上自殺、集體排遺照等。這與現實中國老人們的真實生活是脫節嚴重的。
韓劇中慣有的緩慢敘事,正是因為緩慢,許許多多生活細節被展現的淋漓極致。從不踩空的笑點加淚點、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懸念時時刻刻牽掛著觀眾的心。而《親愛的她們》的敘事節奏過快,因此缺少了韓版的那種生活氣和對細節的刻畫。除了對老人的故事沒有做好鋪墊,在年輕人的感情敘事中有些模糊和突兀。在《我親愛的朋友》中前兩集主要就是介紹老人們,為整個劇情做足了背景鋪墊。即使有「戲謔」劇情也沒有顯得那麼突兀。
雖然翻拍的有些不足,但是總的來說,《親愛的她們》算得上是一部足夠溫暖的良心劇。這部劇表達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家庭矛盾以及友情和溫暖。當閨蜜的友情能直到各自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都不變質,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
作者:濃小聖
編輯:Benedicte
TAG:傳媒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