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雕刻儺面具十年磨一劍 500元一個銷售一空
在湖南沅陵縣,巫儺文化源遠流長。據宋代朱熹考證認為:「《九歌》者,屈原之作也。昔楚南鄙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荊蠻陋俗,詞即鄙俚……屈原既放逐,見而感之,故頗為更其詞……」。儺戲有戲劇「活化石」美譽,沅陵辰州儺戲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在該縣,一談及儺面具,大家就會提起雕刻儺面具近10年的返鄉青年向清國。(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向清國,1975年2月出生於湖南省沅陵縣,從小對雕刻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走親訪友,見到古傢具和窗戶上面美妙的雕刻技藝總是流連忘返。因此,他迷上了雕刻,想學習並傳承傳統的雕刻技藝。(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高中畢業後,向清國在沅陵縣內到處尋師準備學雕刻技藝,但是當時縣內雕刻技藝已經失傳多年,因此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如願以償。(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1998年至2007年,他遠赴浙江省東陽市和廣東中山市學習研究古典雕刻傢具。外出學藝,讓他大開眼界,練好了基本功。同時,也逼著他積極進取,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因為學習雕刻也需要一定的天賦和創新。(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2008年,向清國回到沅陵老家準備大展宏圖進行創業時,受到縣內知名學者鍾玉如和儺雕愛好者符星福的影響,他覺得儺文化與儺面具更加有趣。這時候,他又痴迷上了儺面具雕刻。(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儘管之前他有很好的雕刻功底,但是當年開始雕刻的20多個儺面具,表情還是單一,欠傳神,結果都送給了客人,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為了進一步提高儺面具雕刻技藝,2008年到2010年,他非常關注儺面具,天天仔細觀察儺面具雕法,邊看書邊向符星福學習,反覆思考如何把儺面具雕刻得傳神到位。(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2016年,向清國赴貴州省考察儺文化,安順市有一個村被譽為「中國儺雕之鄉」,該村百姓靠儺手藝發家致富。貴州之行啟發了向清國一定要把儺面具雕刻重視起來,並發揚光大。(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由於勤奮鑽研儺面具雕刻技藝,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向清國雕刻了100個儺面具,這時候他雕刻的儺面具比以前精湛傳神多了,內容也豐富多彩,加上適當的上色,儺面具栩栩如生,得到很多顧客的青睞,最終被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景區的「儺王谷」以500一個的價格全部一搶而空。(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該縣在當地建立了儺面具博物館展覽,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人氣十分火爆,一下子提高了向清國的知名度。(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2016年7月到目前,向清國又雕刻了100多個儺面具,又被全部訂購了。(圖片拍攝於2017年7月8日)
向清國告訴筆者,雕刻儺面具真的是十年磨一劍,要有耐心、細心,要用樟木、楠木、柳樹、柏楊等材料。雕刻有下料、畫輪廓、開坯、挖空、打磨、修光、畫色等七道工序。在雕刻時,要根據不同的線條和彎度,使用近20多種不同的刀具,每雕刻一個儺面具要花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雕刻內容既有中國四大名著等書上的神話傳說,也有當地口口相傳的人物。雕刻儺面具一定要重在表現人物的表情,即人物的喜怒哀樂。(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這幾年,向清國從賣儺面具中看到了無限商機,去年他在沅陵鎮老鴉溪社區龍溪口組修建了一棟佔地300平方米的龍溪口儺文化山寨。他打算充分利用當地良好的地理環境和自己特長技藝,把儺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盤活,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山寨旅遊,了解認識儺文化與儺面具。(圖片拍攝於2017年12月9日)
向清國還雄心勃勃地說,只要條件允許,今後他還要打造一個儺文化村或者在沅水邊建一個儺文化島,邀請儺戲表演者進來表演,進一步把儺文化和儺面具做大做強。(瞿宏紅 圖/文) (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關注投稿微信公眾號:鏡頭那些事)
TAG:鏡頭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