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盡功臣,為何名單里沒有他?
在
安徽省馬鞍山市
西南,有一座突兀在江邊的峭壁,那就是與南京燕子磯、岳陽城陵磯並稱為「長江三大名磯」
的采石磯。采石磯是江南名勝,自古以來,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陸遊、文天祥等許多文人名士都曾到這裡遊覽題詩。馬鞍山也因此留下詩城的美譽。大詩人李白晚年時期乾脆常年在這邊附近一帶居住,直至最後終老,埋葬在離這裡不遠的當塗縣大青山下。
采石磯地形險要,李白詩中形容它
「絕壁臨巨川,連峰勢相向,亂石流伏澗,回波自成浪。」
采石磯還是扼守長江天險的兵家重地。01 揚名采石磯
如今在采石磯臨江邊一塊懸空橫出的巨石上,可以看到有一處古迹,非常像人的一對腳印。傳說是元朝末期一場攻打采石磯的戰鬥時留下的。
1355年6月,朱元璋率領軍隊渡江南下,想要攻打
集慶
,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采石磯戰役中,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藉助長江天險和江邊險要的地形嚴密防守。只見朱元璋軍中一員壯士勇不可擋
,乘著一艘小船在激流中前進。他左手拿著盾牌,右手揮舞蹈寶劍,拔開元軍不斷射來的如同蝗蟲一樣的飛箭。隨後,他縱身一躍登上采石磯頭,由於用力過猛,竟然在石頭上留下一對腳印。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導遊們都是這樣說的不是嘛)……
但他隨後沖入敵陣,
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驚魂未定的元兵在他的劍下紛紛倒地,這可是真事兒。
朱元璋乘勢指揮大軍登岸,元軍望風披靡,潰散逃跑,起義軍一舉打垮了元軍蠻子海牙部。
這個壯士就是朱元璋手下的先鋒、25歲的常遇春。
采石磯從此留下了他那雙著名的大腳印,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半米長的石頭腳印自然不是人類所能留下的。
常遇春是安徽鳳陽府懷遠縣人,算起來也是朱元璋的安徽同鄉。他
少年時期家裡窮,跟人家學習武術,
長大成人後身材高大魁梧,臂力超人。
而且馬上功夫也不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不過他最初並不是朱元璋的手下,而是投奔了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這個劉聚也就是幹些攔路搶掠,打家劫舍的土匪勾當。
常遇春起初看到當土匪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比以往餓肚子的日子舒坦多了,倒也覺得很自在。
可是日子久了,發現劉聚並沒有什麼大志,跟著他這麼混下去肯定沒有什麼出路,於是產生了脫離土匪,另找出路的念頭。
明代山匪的最愛:大砍刀
這天常遇春隨土匪頭子劉聚去和州(和縣)搶劫,恰好遇上朱元璋率軍攻打和州。常遇春乘機裝作老百姓在一旁觀看,他發現朱元璋的軍隊紀律嚴明不侵擾百姓。
認定朱元璋是一個有抱負能幹大事的人,於是決定投奔到他的帳下。
他表示願意跟隨朱元璋打天下,並且自告奮勇願意擔任渡江作戰的先鋒。朱元璋看到常遇春身材魁梧,儀錶堂堂,言語間也能看出他的忠厚與真誠,
從一開始的懷疑到後來欣然把他招致麾下。這就有了常遇春攻打采石磯勇猛敢戰的壯舉。
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了安徽太平等沿江各地,第二年3月又攻佔了南京。
朱元璋得到南京周圍富庶的地區,為在江南的繼續擴展和壯大打下了基礎。
常遇春也初露鋒芒,立了頭功,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重視,開始逐步得到提拔。從此一生為將,沒有打過敗仗。常遇春作為朱元璋手下的猛將,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不僅敢於直言,還勇猛善戰,馳騁疆場,參加了歷次重大的戰役。
常遇春人稱「常十萬」
,因為他曾經自稱率領十萬軍隊就可以橫行天下。
朱元璋那會兒,南京城長這樣~
朱元璋對常遇春很器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勛即使是古代名將也沒有超過他的。常遇春後來官當得很大,被封為鄂國公。朱元璋還與常遇春結成了兒女親家,
常遇春的長女嫁給了朱元璋最信任和鍾愛的太子
朱標
。02 激戰衢州城
朱元璋攻下浙江金華後,派遣大將軍兼親家公常遇春領兵攻打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的衢州。
常遇春率部一路向前挺進,首先佔領了龍游城。征戰途中他還做了一首豪氣十足的五言詩
《龍游道中》
:「策蹇龍游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本是出生於貧苦農家的一介武夫,竟然也會一點詩賦,看來也是受到了朱元璋的真傳。
這衢州城當年也是城垣堅固,防備森嚴。守城的元朝大將名叫伯顏不花的斤,幾年前因為戰功顯著升為浙東都元帥。
今天的衢州城
有意思的是,
這位元將伯顏雖是游牧民族人士,居然還擅長詩歌,通曉音律,書畫水平尤其出色,
如今台灣故宮博物院里還藏有他的一幅《古壑雲松圖》
。看來他已經漢化得差不多了。古壑雲松圖局部
城中當時還有位衢州路總管,漢名叫
馬浩
,也是維吾爾族,他兩次在衢州當政,成績顯著,居然還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中華文化強大的吸引力和征服力可見一斑,兩位少數民族官員也真是才能不凡。常遇春率領馬、步、水三軍到達衢州,在城外建立起柵欄營壘,豎起軍中大旗,將衢州六座城門團團圍住。他
又造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城用的軍械,推到城下,用來攀登城牆。
他還在衢州大西門城下挖掘地道,準備對元軍進行偷襲。這個伯顏也不是無能之輩,面對常遇春大軍的猛烈進攻,他憑藉堅固的城垣,指揮部下守軍用蘆葦紮成束澆上油來燒呂公車,
用長鉤子對付懶龍爪,用長斧砍木梯,築夾城防備地道,
可謂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雙方交戰激烈,常遇春攻打很久還是不能攻破衢州城。後來,
常遇春派出奇兵出其不意地衝進城內,首先摧毀了元軍的大炮,接著猛烈攻打。
元軍終於支持不住了,派使者出城密商投降,迎接常遇春大軍入城。上萬人的元軍精銳部隊迅速土崩瓦解,元朝在浙西地區的統治也從此終結。
03
平定諸豪強
在元朝末期,農民起義軍揭竿而起。從一開始的白蓮教從中原起事成立紅巾軍,
幾年後劉福通擁立韓林兒在亳州稱帝,
到後來全國各地的紅巾軍紛紛割據各自稱帝,發展到互相攻打吞併。其中朱元璋這一支隊伍異軍突起,由於他軍紀嚴明,又知人善任,
佔領南京後成為紅巾軍中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他以南京為根據地,不斷向外擴充勢力。他避開北面的韓林兒、劉福通,西面的徐壽輝,東面的張士誠,向南邊元兵勢力較弱的皖南和浙江地區發展,先後攻佔寧國、徽州、池州、婺源、衢州等地。紅巾軍勢不可擋
陳友諒也是元末時期一代梟雄,他本來是立足湖北等地的天完政權首領徐壽輝的部下。
後來他弒君奪位,殺了徐壽輝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大漢。他佔據長江中游一帶,水軍力量十分強大。他雄心勃勃,成為朱元璋的主要競爭對手,對佔據長江下游的朱元璋構成極大的威脅。這一年,陳友諒率部襲擊安徽池州。池州位於九江與南京之間的長江沿岸,是朱元璋重點防守的地方,他命令常遇春與大將徐達一同率領重兵鎮守。徐達讓常遇春帶領精兵萬人在城外六泉口埋伏,
當陳友諒全力猛攻池州城時,徐達率領守軍打開城門衝出,常遇春則率領伏兵前後夾擊。
最終大破陳友諒軍,一戰殺敵上萬,陳友諒只得逃到九江。幾個月後,陳友諒又率水軍數十萬直下南京,在南京城西北的龍灣與朱元璋展開一場惡戰。
朱元璋採取避開正面,誘敵深入的戰術
,常遇春等人率領主力三萬人設伏。一張圖,告訴你朱元璋怎麼搞定陳友諒的
經過一場鏖戰,在龍灣登陸的陳友諒部被打得潰不成軍。
當時正好是江水退潮,陳友諒的一百多艘艦船全部擱淺,動不了窩。
朱元璋乘機指揮水陸兩軍加緊猛攻,陳友諒再度大敗而逃。龍灣大捷讓朱元璋轉危為安,這次常遇春大破敵陣,再立戰功。
兵強馬壯的陳友諒自然不甘心前兩次的失敗。三年後,陳友諒傾巢出動,率領60萬大軍在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進行了
一場持續36天的決戰
。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鎖了敵軍的退路。陳友諒的水軍艦船大,雖然堅固但速度比較慢,
而朱元璋這邊的船小,但是速度快操作靈活,交戰中兩軍形成了相持的局面。
有一次朱元璋的座船擱淺,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帶領船隊前來圍攻。
在這危急關頭,又是常遇春奮勇當先,飛馳而來救駕。
他彎弓搭箭,先射傷了張定邊,接著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把船從淺灘撞開,脫離了險境。在最後的決戰中,
常遇春採用當年諸葛亮火燒赤壁的戰術,利用小船靈活機動的優勢組織火攻,乘著風勢放火
,把陳友諒的艦隊燒得烈焰衝天,湖水都紅了。陳友諒兵將損失過半,只得向湖口撤退,路上又受到常遇春等人的迎頭堵截。在混戰中,陳友諒被流箭射中而死。陳友諒的結局
陳友諒大軍的覆滅,大漢政權拼光了實力,只好龜縮在武漢直到最後投降。從此朱元璋一家獨大,成為群雄中間最強大的。鄱陽湖這場關鍵一戰,
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隨著朱元璋稱王,他的勢力也迅速擴張,開始橫掃江南的各個割據勢力。
常遇春南征北戰,戎馬倥傯。
他隨徐達率軍攻下廬州,又與鄧愈會合拿下江西吉安、贛州、南安等地,嶺南的韶關、南雄等地也望風歸降。隨後又攻下湖北的安陸、襄陽和江蘇泰州。接著朱元璋開始解決佔據蘇州的張士誠,他以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領兵二十萬東征。
他們採取了先打外圍的戰略,攻佔張士誠的老窩高郵、淮安等地,繼續向南攻取了湖州、嘉興和杭州,殲滅了張士誠軍的主力,剪除了他的羽翼後進逼蘇州。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攻,
蘇州城破,張士誠被俘後自縊而死。
張士誠的結局
這時據守在浙江沿海溫州、台州一帶的方國珍也派人來表示歸降。接著朱元璋又攻取了廣東和福建,朱元璋已經佔據了東南半壁江山。
而常遇春也因為戰功顯著被封為鄂國公。
04 攻取元大都
南方平定後,朱元璋開始將目標轉向北方的元朝大本營。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率領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
徐
常二將,一個以謀略持重著稱;一個以勇猛果敢聞名,常遇春非常尊重比他小兩歲的徐達,兩人互相配合,天下無敵。純以統軍打仗而論,這對組合在中國歷史上也能排得上頂尖。
而當時元朝的軍力已經大為削弱,徐達和常遇春出師三個多月就平定了山東。
第二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改元洪武。4月,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
常遇春身先士卒單騎突入敵陣,率領部下勇猛衝殺,擊潰了五萬元軍。
這一仗佔領了河南和潼關,奪取了陝西門戶,為攻取元大都做好了準備。徐達、常遇春率領軍隊水陸並進沿運河北上,接連打下德州和通州。元順帝帶著后妃和太子倉皇逃往元上都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
8月,明朝軍隊一舉攻佔元大都(北京),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稍事休整後,明軍隨即揮師西進,攻打山西。經過艱難的征戰,
殲滅了元軍精銳擴廓帖木兒部,奪取山西。
第二年又西征進攻陝西,元將李思齊投降。元順帝見明軍主力前往陝西征戰,命令丞相率軍向北京反撲,兵臨通州城下。常遇春又與李文忠一道率步兵八萬、騎兵一萬增援北京,元軍聞訊嚇得轉身向北逃走,
常遇春率軍追擊上千里,大獲全勝。
為了最終解除元軍對北京的威脅,常遇春又率軍直搗元上都開平,
元順帝只得再往北逃。想想當年蒙古人縱橫中原多麼風光,如今也落得如此慘狀。
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了留守的元軍。
05 身後享哀榮
可是就在從開平往南返回,走到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時,
常遇春突然得了暴病「卸甲風」(其實就是脫衣受了風寒)死在軍中,年僅四十歲。
哎,可惜那時的醫療水平真的太差啊,大明白白損失一員如此猛將。
朱元璋痛失愛將,十分悲痛,作詩悼念他:
「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斃,淚灑乾坤草木濕」
,將常遇春作為陪葬明孝陵的功勛之臣,埋葬在南京太平門外鐘山下,並親自參加他的喪禮。又追封為開平王,配享太廟。南京明孝陵附近的常遇春墓
朱元璋在得到天下後,對曾經幫助他打江山的功臣們大開殺戒。那些從他安徽老家起事開始就跟隨他,為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戰功的大臣們也不能倖免。
從以「謀不軌」的罪名滅掉宰相胡惟庸九族開始,左丞相韓國公李善長、大將軍藍玉(常遇春的妻弟)、曹國公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相繼被誅殺。
明朝初期所封的34個功臣(6個公爵,28個侯爵)中,少數幾個因為之前病死,其他人極少能夠善終。
就連朱元璋的發小兼親家
(他的長女嫁給朱元璋的兒子朱棣),開國第一功臣,魏國公徐達也被「賜死」了
。朱元璋:統統給我死吧~
常遇春也可以算是個例外,不過原因並不是朱元璋的網開一面,
而是因為他沒有等到大明江山的建立,自然也就沒有等到朱元璋殺功臣的那一天。
否則以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膽略,能否倖免就很難說,也算是一種因禍得福了。=THE END=
關注「眠眠冰室」
睡前十分鐘,講你沒聽過的冷故事
和黑歷史
※十月革命之後,沙皇全家被滅口的幕後真相。
※揭發萬惡的資本主義?你可能玩了假的大富翁……
※他罵哭張學良,吊打汪精衛,保住故宮,美國人誇他「中國最強者」。
TAG:眠眠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