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馮導,你的《芳華》只顧著情懷感人,但是細節上也忒不認真了

馮導,你的《芳華》只顧著情懷感人,但是細節上也忒不認真了

摘要:2017年備受關注的國產影片《芳華》12月15日上映,三天來不但票房節節攀高,而且在豆瓣和貓眼的評分也水漲船高,網上也是好評如潮,但是深度小編卻發現《芳華》在細節上太不認真,可以說是錯誤百出。

圖1:12月15日上映的《芳華》備受關注

軍事角度令人失望

儘管整部影片和戰爭相關的內容,篇幅不足20分鐘,佔全片的六分之一還不到,其中真正的戰場場面也就是六分鐘的長鏡頭。早在上映前,這個六分鐘一氣呵成一刀不剪的長鏡頭,就成了一大賣點被廣為宣傳,深度小編也是沖著者六分鐘去的。

但看過之後,只有兩個字的感受——失望!

這是以男一號劉峰擔任副連長,率領一支騾馬運輸隊向前線運送彈藥遇到伏擊為背景。首先,遇伏地點是一條鄉間小道,路兩邊都是一人高的茅草,在中越邊境地區植被是很豐富和繁茂的,這樣的茅草非常少見。同時,這樣的地形也並不適合伏擊,茅草叢遮掩了伏擊者的視線,必須要很接近小道才能進行有效攻擊,這就增加了暴露的危險。當地地形是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佔到75%,而且植被都是茂盛的喬木樹林。如果選擇喬木樹林的小山地應該更符合當地的地形地貌。另外,在戰鬥中還出現了劉峰為了救助陷入沼澤的戰友而負傷的情節,但實際上在中越邊境地區,就沒有人一旦陷入就會沒頂的沼澤地形,這也是嚴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圖2:六分鐘的戰場長鏡頭令人失望

圖3:這才是當時的地形地貌

而在軍迷最看重的道具武器上,劉峰連隊的戰士基本上都是56式突擊步槍。而在當時解放軍步兵班的標準輕武器配置是2支56式突擊步槍,7支56式半自動步槍和2挺56式班用輕機槍,其中56式突擊步槍是只配備正副班長的,因為56式突擊步槍是中國仿製蘇聯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強調的是火力兇猛,射速快威力大,但是射擊精度並不高,後坐力又大,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兵才能將其性能充分發揮出來。當時在解放軍步兵連隊中裝備數量更多的是56式半自動步槍,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也長期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作為禮儀用槍。但影片中卻只見到56式突擊步槍,其他兩種槍基本沒看到。

圖4:片中只看到56式突擊步槍

圖5:當年解放軍步兵班的武器配備

圖6:56式半自動步槍卻沒見蹤影

還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火焰噴射器,噴吐火舌的場面極為震撼。但是當年普通步兵連的正常編製中是沒有火焰噴射器的,一般只有在進攻行動時才會臨時增派噴火兵,主要用於消滅隱蔽工事內的敵人。護送運輸隊的任務基本上是不會配備噴火兵的,在野外的開闊地帶火焰噴射器的實際效果也會打折扣,遠沒有對付封閉環境如碉堡、洞穴來的有效。而當時步兵連最基本的支援武器40火箭筒在影片中卻沒有絲毫蹤影,倒是有些奇怪。

突然一聲槍響,一個戰士背在背後手榴彈袋子里的一枚手榴彈被引燃了,嗤嗤冒火花,他還來不及解下手榴彈袋子就爆炸了,整個人被炸成碎片,場面極為血腥——子彈擊中手榴彈,在實戰中的概率非常非常低,而且如果是擊中手榴彈的戰鬥部,根本不會像影片中那樣手榴彈冒出火花燃燒幾秒鐘後才爆炸,而是瞬間引爆。如果是擊中手榴彈的拉索,那就更不可能了,因為手榴彈拉索平時都是在手柄里,使用時還要先擰開手榴彈蓋子才能拉出拉索,子彈打穿手柄引燃拉索,根本沒有可能性。這個橋段就是為了表現戰爭的殘酷而設計,但可惜並不符合戰爭實際。

圖7:手榴彈被子彈擊中而爆炸在現實中基本不可能出現

而且在第一聲槍響到手榴彈爆炸,幾秒鐘的時間裡就再沒有槍聲,完全就是為了突出表現手榴彈的爆炸。這也是有悖戰場實際的,伏擊戰強調的就是突然性,要在第一輪火力急襲中儘可能殺傷對手,怎麼會在第一聲槍響之後出現幾秒鐘的空白,把大好戰機白白浪費?

劉峰作為副連長,也是這支運輸隊的最高指揮員,他安排的隊形是一個班在前,兩個班分別保護兩側,一個班斷後。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問題,但在實際行軍中,居然沒有派出尖兵小組在大隊行進前進行偵察,兩翼的掩護也看不到,只看到全隊都集中在狹窄的小道上。遇到伏擊後,他雖然夠勇敢,身先士卒帶隊衝鋒,但是衝過來衝過去,場面比較混亂,看不出任何有效的反伏擊組織。作為指揮員在戰場上最重要的不是衝鋒,而是如何組織戰鬥。從這點上說,劉峰顯然不太夠格。不過從劉峰的人物設定來看,他是木匠兒子,參軍後先到了基層連隊,再到文工團,又受處分到了伐木連,最後到戰鬥部隊,雖然是副連級,但肯定沒有接受過軍事院校的培訓,指揮能力和經驗欠缺。而這點倒也符合當時的情況,由於受到十年浩劫的干擾,軍事院校的基層軍官培養早已名存實亡,很多基層指揮員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因此在實戰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也就很難避免了。

伏擊戰最後是我軍坦克趕來,這才解救了運輸隊。但是當年解放軍的通信和步坦協同都非常落後,坦克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裡能實現應召增援。要是坦克就在附近,為什麼不直接用坦克來掩護運輸隊?戰鬥結束時,還有2架不明國籍的飛機從頭頂掠過,當時解放軍空軍主要在中方邊境一側活動,並沒有實際參戰,越方也沒有出動空軍的記錄,因此實際上是一場雙方空軍都缺席的低烈度戰爭,在戰場是不可能出現飛機的。

最後,片中解放軍都是戴著GK80鋼盔,打著綁腿,而鋼盔是1980年才開始裝備部隊,綁腿也80年代以後才陸續配發,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是肯定看不到鋼盔和綁腿的,大量出現鋼盔和綁腿要到1984年之後。在戰術動作上,片中戰士們搜索前進時都是雙手持槍,而當時標準的戰術動作應該是單手握槍械的護木。

圖8:《芳華》劇照,1979年時解放軍是沒有配發鋼盔和綁腿的,雙手持槍也是錯的

圖9:進入越南城鎮的解放軍,都沒有鋼盔和綁腿的,請注意戰士們都是單手握護木

圖10:凱旋時的照片,全部都沒有鋼盔和綁腿

雖然《芳華》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戰爭片,但畢竟有戰爭場面,又是投資過億的大片,馮導怎麼不去找個靠譜點的軍事顧問呢?

服裝道具上的細節錯誤太多

首先,影片《芳華》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70年代,在那個年代每個人胸前都一定會佩戴毛主席像章,而這點恰恰在影片中絲毫沒有看到。同樣,那個年代另外一種最典型的標誌——「紅寶書」《毛澤東選集》,在影片也只有出現過一次,而且還是一閃而過,不注意的話根本看不清。這就是明顯不符合時代特徵。

圖11:60、70年代人人胸前都有毛主席像章

劉峰帶著何小萍第一次走進文工團大院,何小萍向院子門口站崗的哨兵敬了一個並不標準的軍禮,這時哨兵戴的是GK80鋼盔,這種鋼盔要到80年代才開始列裝,這時哨兵應該戴綴著紅五星的布質軍帽才符合真實的情況。

文工團的演員都是穿著T恤式樣的上衣和短褲練功服,這在1976年以前是根本不可想像的,在那個思想保守禁錮的年代,怎麼可能出現這樣款式的練功服?

圖12:70年代怎麼會有這樣的練功服

再有髮型,劉峰的髮型今天看來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請注意,那是1975年,這樣時髦的髮型是要被狠狠批判的,作為「活雷鋒」標兵的劉峰怎麼可能有這樣充滿文藝屌絲味的髮型。還有到了戰場上,劉峰還是這樣的漂亮髮型,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上戰場之前肯定都會剃光頭,為的就是一旦頭部負傷,便於處理傷口。和生命相比,形象自然就得靠後了。

圖13:當年劉鋒要是這樣的髮型肯定受批判

圖14:戰場上這樣的髮型明顯不符合實際

腳上也有問題,這張劇照中的女兵清一色的皮鞋,要知道當年部隊只有幹部才能穿皮鞋,普通士兵只能穿制式的軍用黑布鞋或者解放鞋(順便說下,解放鞋當年也是很拉風的,而在影片里也完全看不到),難道這些女兵都是幹部?

圖15:請注意,這些女兵腳上全是皮鞋

圖16:解放鞋當年可是非常有名

70年代解放軍的軍服是經典的65式,最大特點就是淡化等級觀念,沒有軍銜,幹部、戰士一樣都是紅五星帽徽和兩片紅色領章,除了鞋子可以區分幹部和戰士外,幹部服是四個口袋(俗稱四個兜),戰士服則是兩個口袋(俗稱兩個兜),女式夏裝無論幹部戰士都是小開領,兩個口袋。

圖17:經典的65式軍服,劉峰穿的就是四個兜的幹部服

應該說《芳華》在情懷上很成功,將馮小剛對那個時代的致敬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在細節上卻出現了這麼多小BUG,細節決定成敗,一部好的作品就是要在細節上體現到位,而《芳華》在這點上顯然是有所欠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影片《芳華》:糟糕的軍事片,有點失望;感人的情懷片,不由讓人不點贊
過去了八十年,南京大屠殺到底有多少中國人被害還是沒真正弄清楚
張學良的軍事水平究竟如何?
出人意料,日軍一開始並沒有進攻南京的計劃,是第10軍的抗命之舉
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史終銘烈士心:2017年南京保衛戰死難將士紀念活動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