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縫紉機樂隊》引發的之我見
隨著近些天《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上線之後,有一些新聞又陸續發出欠《縫紉機樂隊》一張電影票等等為這部電影打抱不平的文章及言論。
為何呢?這還是由於該影片在上映期間遭遇的一些負面評論影響了一部分觀眾沒有去影院觀看,之後這批觀眾在一些視頻app上看到後悔自己當初沒去影院觀看的一種愧疚心理吧!
(這是我在豆瓣上所截取的一些負面評價)
大鵬也曾經在自己的朋友圈撕過一名叫二月鳥語的影評人,他還曾在一次採訪視頻當中說道,我這部電影再爛也不至於一星。(大鵬的言論也比較過激)
那對於這個事情大致了解之後,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下這部電影,畢竟每個人心中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那桿秤。我這兩天反反覆復看了這個電影幾遍。那就先從我自己專業但其實可能並不專業的角度去分析下這部電影。
《縫紉機樂隊》這部影片主要講在胡亮的家鄉集安,幾個背景各異的小人物一起追尋音樂夢想組建了一支搖滾樂隊的故事。
1,整個影片的劇本是所有劇本結構中最常用的三幕原則,即(可以科普一下)
第一幕
開場畫面(3分鐘)
人物鋪墊(2分鐘)
確立主題(1-10分鐘)
激勵事件(11-15分鐘)
對立發展(15-25分鐘)
承接開始(25-30分鐘)
第二幕
承接結束(30-35分鐘)
故事發展(35-55分鐘)
重要轉變(55-60分鐘)
危險逼近(55-75分鐘)
深淵時刻(75-78分鐘)
靈魂抉擇(75-85分鐘)
故事高潮(85-90分鐘)
第三幕
大結局(90-100分鐘)
主題升華(100-110分鐘)
對於《縫紉機樂隊》這部影片的前12分鐘一直在講述幾人以及為何組建樂隊的來由,在影片的12分鐘直到影片的91分鐘一直講述組建樂隊準備到市政府演出的經過。最後一直到影片的結尾即110分鐘處是影片樂隊演唱成功的高潮迸發時期,同時影片中大部分煽情的內容也在此階段進行。尤其是眾人最後成功的在破吉他廢墟面前演唱的時候不禁讓人淚目。整個影片的故事講述方式相對簡潔完整,人物走向也符合一些電影的基本創作規律。不過用這種敘事方法的同時也削弱了一些戲劇張力,劇情也太過於理想化,故事結尾大家都也可以猜測的出來。同樣也正因為在一些故事邏輯和人物塑造上面的問題成為一些影評人揪著不放的點。不過這確實是影片的缺點所在,我們應當承認。
2,細節可嘉,如影片開頭結尾小男孩朗誦的梗,于洋掉到坑裡的梗,偷喬杉衣服的梗,以及我認為安排最好的摩托騎手宣傳的梗。這些細節的描寫都大大促進了影片的整體進程及對配合交待劇情起著不小的作用,這也正是導演用心之所在。包括在影片開頭建造吉他雕塑的那個三秒鐘的延時鏡頭也是攝製組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拍攝出來的。另外影片中大鵬所用的那首《不在猶豫》是在致敬beyond.不知道你們還有沒有發現大鵬在影片中的髮型好像還是在致敬周星馳。
3,從《煎餅俠》到《縫紉機樂隊》可以看的出來大鵬的用心和進步,前者是講自己的電影夢,後者是講自己的音樂夢,所講述的一個共同的故事內核都關於夢想。很多人會說這都是在賣情懷,打夢想牌。但似乎恰恰是這兩部電影都能引發一些人對於電影夢想的共鳴。在大鵬的個人經歷中,他是有組建過自己的樂隊,並且曾經還獲得過吉林十大創作歌手的榮譽。而他從網路短劇《屌絲男士》火起來之後轉型拍攝電影《煎餅俠》我也有理由相信這兩部電影其實更像是在拍他自己的一些個人經歷。大鵬也正是抓住了人們在踏向理想的途中遭到現實重重打擊這個點來引發人們的反思和共鳴,從而得到觀眾的喜愛。只因真實的經歷才可能感人吧!畢竟誰還沒被夢想扇過臉呢?
4,最後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對於現在的電影市場來講,口碑是會起著不小的作用。一些觀眾在選擇電影觀看的時候也往往習慣去網上看下影片的評價再做決定。那這時影評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大家心目中的影評是應該能客觀公正地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同時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的。作為影評人可以批評電影,可以說電影不好,但是不應該去直接戴著有色眼鏡先行站在了一個制高點上以肆意侮辱影片,嘲諷導演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不滿。
抱歉,你們的那套陽春白雪我們都不懂!
嗯,我們都很 文藝!
※你還能記起當初的模樣嗎
※李易峰睡粉絲?
※沒有暖氣的南方,我們把命拴在褲腰帶上過冬!
※戀愛技巧-女生為什麼想知道男友的前任?
※趙本山最近有點忙,徒弟女兒沒一個讓自己省心的,幸好乾女兒張柏芝還不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