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後會無期》的原版是這種曲風

原來《後會無期》的原版是這種曲風

全文有好多字,不知道要讀幾分鐘。

如果覺得太啰嗦了可以給我提建議,我也在糾結怎麼精簡。

《後會無期》里有兩個分量不輕的插曲,都帶著一丟丟Tin Pan Alley風。

第一個,不用多說,由鄧紫棋傾情獻唱的著名插曲《後會無期》,原版是Skeeter Davis的《the End of the World》。

另一個,是王珞丹的手機鈴聲,Doris Day的《que sera sera》。

當時陳柏霖還把中文翻譯一句一句念了出來,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可能岳父也喜歡Tin Pan Alley吧。

GIF/1K

說正題。

在Rockabilly火起來之前,「Tin Pan Alley」(叮砰巷)是當時統治城市白人中產階級音樂圈的流行音樂,基本等同於流行音樂。

這裡先界定一個概念。

Tin Pan Alley是19世紀80年到20世紀50年代流行音樂的統稱,在這裡主要討論的是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的流行音樂,又可以叫「traditional pop」(傳統流行)或者「pop standards」(標準流行)。

GIF/1K

考慮到Tin Pan Alley的影響力之深以及風格之混雜,所以在這裡還是選擇用Tin Pan Alley這個統稱來指代傳統流行、百老匯音樂等等聽上去都差不多的音樂風格。

為什麼一個地名成了流行音樂代名詞?

因為此地是流行音樂出版業集中的地方。

當時Tin Pan Alley基本制霸了流行音樂圈,於是乾脆就成了流行音樂的代稱。

早年的Tin Pan Alley舊址

流行音樂出版商為什麼會集中到一起?

記得當年高中歷史老師說,一切歷史問題背後都是錢的問題。雖然簡單粗暴,但也有點道理。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人們終於能夠追求品質生活,於是有大波人想要學鋼琴。

那個時候音樂出版商售賣的還主要是樂譜類的書籍,對音樂的消費慾望大大刺激了樂譜的需求量,音樂出版業利潤豐厚。

老式Sheet Music(活頁樂譜)

但是在19世紀早期,美國人也沒什麼版權的概念,很多作者寫了日後大賣的樂譜,卻一杯羹也沒分到。

所以,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為了一起賺錢,歌曲作者、編曲人、詞作者和出版商為了聯合起來,音樂出版業逐漸集中到紐約。

為什麼是紐約呢?

紐約是百老匯等著名音樂演出場所的所在地,可以說是流行音樂風向標了。音樂出版商要從演出中把握最新的流行音樂動態,從而決定發行怎樣的樂譜。

其實,「Tin Pan Alley」作為地名也是個代稱,而不是固定地點。

舊址上的紀念牌

20世紀初葉,此地在曼哈頓第五大道和第六大道之間的西二十八號大街;20年代在百老匯和三十二號大街;最後落腳於百老匯的四十二號大街和五十號大街之間。

總之,是離百老匯越近。

這個地方為什麼叫Tin Pan Alley?

有很多說法。

說法一:一大堆song plugger(歌曲推手)在各個出版商辦公室里彈鋼琴,叮叮哐哐地就像在小巷裡敲打鐵鍋。

說法二:作曲家試著把鋼琴聲音調得更加猛烈。

手動搜索下Jerry Lee Lewis的表演,大概就懂了

不管哪種說法,關鍵都和當時的樂譜出版方式有關。

那時候,作曲者授權音樂出版商出版流行樂譜,有的出版商則讓作曲者寫出迎合聽眾的歌曲。

一首歌寫好以後,音樂出版商會僱用song plugger(歌曲推手)來給聽眾試奏,看看市場反響好不好,然後決定是否製成樂譜出版。一旦歌曲出版了,出版商也會僱傭song plugger給客戶演奏作品,作為客戶購買的參考。

可以說,Tin Pan Alley的誕生和發展就是一路奔著市場化、產業化、利潤導向的康庄大道去的。成型頭二十年,Tin Pan Alley就在音樂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個么,Tin Pan Alley到底是什麼風格呢?

從音樂風格來講,19世紀90年代,早期Tin Pan Alley汲取了歐洲傳統華爾茲舞曲風格,基本奠定了歡快舞曲的基調。

之後,Pan Alley吸取Jazz和 Blues部分特點,剔除了即興成分,逐漸形成簡單上口的流行歌曲和舞曲風格,旋律大多輕鬆、歡快、風趣、幽默,時而略帶傷感。

可以說,Tin Pan Alley確定了當代流行音樂的基本要素:旋律上口,節奏簡單,大都採用兩段體結構——主歌-副歌形式(前半部分為主歌,一般是獨唱;後半部分為副歌,可以是合唱)。

想想看我們現在的流行歌,差不多也就是這個套路。只是現在主歌副歌都是由一個人獨唱,頂多副歌部分加入合唱(現在叫和聲)。

《最後的華爾茲》浪漫得一塌糊塗,注意聽副歌的和聲

Tin Pan Alley的曲風影響力相當的廣泛和深遠。

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電影音樂和音樂劇基本都是Tin Pan Alley風,我們現在聽到的很多老上海爵士老歌,其實也是Tin Pan Alley席捲全球的產物。

所謂的老上海「爵士老歌」,基本是Tin Pan Alley風

更重要的是,Tin Pan Alley對黑人音樂的融合早於上次我們介紹的Rockability。

而且,當時的Jazz Big Band(爵士大樂隊)同樣也會大量演奏Tin Pan Alley的作品,黑人爵士樂手和歌手也會涉及到Tin Pan Alley。

所以,即使是後來抵抗、突破並且成功取代Tin Pan Alley的搖滾後輩們,也是在Tin Pan Alley前輩們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

比如說,Beatles早期的作品就大量的借用了Tin Pan Alley風格。

因為版權原因不能插入原版了,這個鼓點真是太鬧心了。。。

然而,從音樂題材來講,Tin Pan Alley歌曲題材大多數都很膚淺,無非是愛情故事、家庭親情、美國夢等等,充滿浪漫情調。

也就是說,它主要是表現個人情感生活,不大關心國家大事與社會問題。不管發生什麼大事,都很少在Tin Pan Alley中得到反映。

GIF/1K

好比彩色歌舞片永遠是馬卡龍色

這自然和Tin Pan Alley的本質息息相關。

Tin Pan Alley的興起和輝煌離不開戰爭。戰爭之後,中產階級們陷入了經濟大發展時期的休息與享樂之中。Tin Pan Alley就是迎合了大家樂得風花雪月的心態。

二戰期間,Tin Pan Alley和聯邦政府想寫一首鼓舞士氣的歌。但是,那些寫歌的人發現人們志不在此,逃避現實才是聽眾想要的。所以這群Tin Pan Alley作者就很糾結,到仗打完了也沒寫出首足夠膾炙人口的流行戰歌來。

而Tin Pan Alley的出版商們從發家以來關心的就是怎麼迎合市場。所以Tin Pan Alley歌曲自然是娛樂導向,幫助人們忘掉現實煩惱,得到放鬆,即使社會風起雲湧也是如此。

白人中產階級的話風把持著主流音樂圈,即使音樂本身融合了其他階級,在內容上卻排斥的。

因為拒絕給白人讓座而被捕的羅莎·帕克斯女士

這也是它之後被真性情的搖滾樂所取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Tin Pan Alley的輝煌在Rockability興起後逐漸衰落。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不屑於父輩的物質享樂,表示Tin Pan Alley音樂是在粉飾太平,與中產的虛偽相對抗,他們轉向黑人風、工農風的Rockabilly。

有趣的是,Tin Pan Alley在音樂風格上成就了Rockability,卻在文化內涵上輸給了Rockability。

「Tin Pan Alley 已經是過去式了。我終結了它,現在人們可以錄製自己的歌曲了。」

——Bob Dylan

Tin Pan Alley是過去式了嗎?

可能它被搖滾衝擊後陷入過低谷,可能它的生產方式已不再流行,可能我們現在都沒多少人聽過這個詞。但不可否認的是,Tin Pan Alley實際上無處不在,它的本質和形式都已經成為了當代流行音樂的一部分。

如今的舊址

Tin Pan Alley中湧現出的大量代表美國精神的歌曲傳唱至今,已經成為了美國傳統歌曲的重要部分。

其中不少作曲家、演奏家、歌手都成了載入史冊的大咖。比如寫出《藍色狂想曲》的George Gershwin,還有Frank Sinatra。

活到老唱到老的大神Frank Sinatra

而且,正因為Tin Pan Alley,美國音樂版權法律開始完善。當時的一群出版商聯合起來組成了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音樂出版協會),遊說政府制定了若干版權法律,確立了美國娛樂業的版權出版法的基礎框架。

即使在今天,這些老歌仍然有大批追隨者(比如我),很多當代歌者也很喜歡重新演繹這些曾經的旋律。

每次聽到這些幾十年前的聲音,當語境已被消解,曾經鮮活過的場景重新浮現在腦海里,物是人非,著實令我感慨萬千。

天啊,我怎麼就非得想寫歷史呢。

真,是,太,磨,人,了,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張一山的柒個我,暴力自由憂鬱少女神秘咖
婉容一生:曾尊榮華貴,後墮落紅塵
曼谷遊記之二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唐才常斷頭酬至交——新自立國,晚清第一次顛覆行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