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招牌拆了又停,城市究竟該如何系統設計?

招牌拆了又停,城市究竟該如何系統設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招牌在拆卸一半後活動叫停,只剩下「學人民醫院」五個字掛於樓頂

▲餐飲界老字號松鶴樓菜館的招牌也在活動中被拆除

▲大街小巷的各種招牌一律被拆卸

我們對於城市的更新建設或許在這個冬天也該緩下來冷靜思考,大拆大建的整治活動是否就是最有效率的城市管理,拆與不拆的依據是什麼?拆完之後我們還需要怎樣的系統設計才能讓我們的城市更具活力?我們期待居住的城市在下個春天變得更加美好,也期待政府在公共治理方面能和民眾搭建起溝通的橋樑,讓民眾的想像融入生生不息的城市建設之中。

▲不少招牌被拆的店鋪掛上臨時橫幅提醒顧客店鋪照常營業

城市街道景觀中的招牌

招牌在很早的商業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比如我國古代的"招幌",各種店鋪如酒鋪、當鋪、面鋪、香油鋪等都有各自獨特的招幌,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從影視劇中或是仿古的商業街中看到這些招幌的樣式。而到了現代的商業社會,招牌的豐富程度就大大增加了,在圖案、造型、材質、色彩上都有了變化,但商業化的發展一方面也讓這些招牌變得更加同一化,商店大都反覆使用幾種字體和相似的顏色。

▲我國古代店鋪所使用的招幌樣式

美國學者露易絲·克蘭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對中國傳統的招幌有過這樣的描述:「這些具有中國特殊風格的、富有象徵性特性的招幌正在從商業區和所有中國人的街區中迅速消失,被千篇一律的招牌所取代,中國式的街巷之美正逐漸地消失。」

▲老字號店鋪所使用的招牌樣式之一

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中國的街道招牌景觀仍然是千城一面,街道的美感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提升,其中還不乏一些比例誇張、用色不協調的招牌突兀於街道之中。現在我們都意識到的一點就是,這些招牌承擔的意義已經遠遠不只商店或企業的商業推廣功能,它已然成為城市街道風景的視覺中心,深深影響著人們對於這座城市文化水平的判斷和認知。比如從街頭的招牌景象中我們就能輕易分辨日本東京和美國紐約的文化差異以及各自獨特的文化氛圍。所以看似追逐商業利益的招牌卻能上升到藝術的層面,進而成為一座城市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創造力,這樣看來當前我們城市千城一面的招牌景觀的確需要一定程度的管理和提升。

▲紐約街頭夜景中的各式商業招牌

▲日本街頭夜景中的各式商業招牌

拆與不拆的依據是什麼?

運動式的整治能否轉化為長效的治理?

▲政府部門請來的拆卸隊伍,據悉被拆卸的招牌歸隊伍所有,不再另計工錢

「運動式」的整治其實反映了日常治理過程中的管理不到位,如果一種長效的監管機制建立起來並使其有效運作又何須現在這樣「一刀切」地處理。這次「亮出天際線」活動在部分區域暫緩進行,一部分原因也是群眾反映舊招牌突然拆卸後新招牌未及時跟上導致位置識別的困難。這也提醒了管理部門在管理條例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需要把控好每一個環節,一刀切的整改往往容易損害民眾的正當權益。另外管理條例的隨意更改或廢止也會遭到利益受損者的質疑,管理部門的權威性也會遭受折扣。這些都是「運動式」整治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招牌拆完了該如何建,

能否藉此提升城市設計競爭力?

▲國內一些城市整治之後統一的街道招牌,樣式單調

「亮出美麗天際線」的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於城市更新的治理決心。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從這些五花八門的招牌其實能窺探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以及城市的設計競爭力。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吳學夫教授表示:「北京作為一個文化底蘊豐富、全方位領先的城市,仍然存在一個短板,就是城市公共設計發展相對滯後。現階段,北京的公共設計與國際相比,仍處於初級水平,通過設計手段來解決北京城市發展轉型的意識不足。 」

▲台北市文化局與「水越計劃」共同執行的招牌改造項目,設計師、店主、民眾就招牌設計改造展開討論

在街區招牌設計改造方面,台北的「都市酵母」計劃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2013年台北市開始推廣城市美學「小招牌製造所」,提出招牌的尺寸、色彩和材質需要基於街道的尺度、城市的景觀來製作。至今已經鏈結了27個專業設計師或團隊完成了100面各具特色的小招牌座落於台北各個區域。這只是「都市酵母」其中一個項目,它還組織了一群來自各行業的民眾一起探討提升都市公共空間生活質量的辦法,並完成了菜市場、公園、自行車道的改造計劃。

▲部分改造後的店鋪招牌

從台北的案例我們看到,城市的設計是需要藝術、需要美感的。這種藝術的美感不是同一化的標準就能達到的,它需要從人的需求出發,讓切身行走在街道的民眾參與進來,讓專業的設計規劃人員或組織參與進來。

▲薩爾茨堡一條老街中的鐵藝招牌

城市街道本身就是多樣的,因此戶外招牌的設計也是需要因地制宜。在城市主幹道或者是地標性的街道我們可以採取更為嚴格的管理,讓城市乾淨整潔的面貌得以展現。商業性的步行街我們則可以考慮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商店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現,無論是百年老字號還是潮流小鋪都能有自己施展的天地。而在歷史古街則需要保存整體的風貌,那些誇張的招牌就該讓位了。比如奧地利的薩爾茨堡有一條著名的老街,那裡的招牌就採取古典的歐式鐵藝招牌,連麥當勞也得做出改變放棄其明亮的配色。國內的烏鎮同樣為了不讓各式招牌影響古街的風貌而採取規範的管理從而造就了協調的小鎮風貌。

城市更新需要系統的設計

早在1998年,英國政府就成立了由著名建築設計師理查德·羅傑斯領銜的「城市工作組」(Urban Task Force),旨在「綜合高品質設計、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政府治理和社會福利等多方面的原則和措施」來促進城市更新,為此制訂了國家城市設計政策框架,有效指導了城市更新的系列進程。其中的內城再美化運動讓城市的公共景觀得到巨大的改善提升,這一過程中政府始終關注設計質量,在宏觀到微觀的層面都有相應設計政策的出台。

▲英國國家城市設計政策框架,文字材料來源:楊震《城市設計與城市更新:英國經驗及其對中國的鏡鑒》

針對當前我國城市設計存在的問題,吳學夫教授表示:「城市設計不能孤立地就某個具體方面蠻幹,而是要運用系統設計理論進行多部門、多學科關聯的整體安排。從設計倫理角度要強調社會性優先,從方法論角度要充分考慮時序性、關聯性以及動態平衡等要求,系統方法和思維在日益複雜的城市體系中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吳教授還談到:「視覺外觀事實上不是城市設計的主要任務,城市系統設計還要處理好歷史、文化、生產、消費、技術和環境等因素與美學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居民與城市的互動關係。所有這些局部的因素決定著城市的總體性能,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協調運轉才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考量的重點。在中國,政治的因素也是影響城市設計的根本性因素。」

▲中國國家地理的招牌被拆除,正是這張圖片在網路上的傳播引發了人們對於「亮出美麗天際線」活動的熱議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城市的更新勢在必行。今天拆了招牌,明日重建廁所,作為民眾的我們能切身感受到城市公共空間的逐步改善,但同時民眾對於城市更新的多樣化需求也在考驗政府的系統規劃和設計能力。政府管理部門擁有很大的權力去決定一座城市的變化軌跡,但這種權力能否促使有效率的、有質量的、有創意的設計規劃落地仍然有待考量。

同時管理部門也要避免「運動式」的整治活動,一刀切的做法容易損害民眾的正當權益,而出現問題後對於既定規則的隨意更改或廢止不僅影響到執法部門的工作效率,也會讓管理部門的權威性、嚴肅性大打折扣。另外也很重要的一點是應該讓民間的設計規劃組織參與進來,讓民眾的想像融入這座城市的發展規劃當中。一方面可以緩解政府部門巨大的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激發城市的活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創造力、設計競爭力。這是大拆大建背後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均來自於網路

責任編輯:余嘉俊

文章校對:楊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傳大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中傳大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