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建築,一直「未完成」

我的建築,一直「未完成」

溫子先(Andy Wen)

溫子先(Andy Wen)出生於中國台灣,幼時移居美國,1990年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獲建築學碩士,後來回到大陸,在清華大學獲得建築學博士學位。

他重視建築的文化內涵,認為好的建築自己會講故事,在不同個體的解讀中得到意義的不斷豐富。

台北歐洲學校陽明山校區校園擴建工程

設計靈感來自於古書匣

在溫子先看來,建築是要「說話」的。在許多現代建築中,人們能看到新的技術與外形,卻讀不到故事。「建築不止是解決功能。功能是基本的,卻也是次要的。建築應該是可讀的。」站在古希臘的神廟前,人們會好奇剝蝕的浮雕與屹立的石柱最初的用意,或是雕塑所講述的關於神或人的事件,不同的神廟會讓人讀出不同的故事。溫子先認為,人們的理解會有差錯,但是無論對與錯,都會變成建築獨特的一部分。

橫琴國際金融中心

靈感來自於南宋陳容的《九龍圖》

溫子先認為,建築的表意功能是雙向的,這有些類似於當代藝術作品與欣賞者的關係。對建築的反饋和真正完成的時間點掌握在觀賞者手中。從這一角度來看,建築一直是「未完成」的。

台北砳建築以基隆河畔的鵝卵石為設計靈感

台北砳建築的設計手繪

在作品的設計之初,溫子先喜歡從建築所在地尋找某個具有代表性的東西,將它作為建築所要講述的故事的入口。他認為,建築應該有地域性,需要和當地的歷史、環境、文脈產生互動,這樣的建築才會讓城市的形象具有辨識度,而避免「千城一面」的結果。

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心樓以蘇州大地的太湖石為靈感

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心樓的設計手繪

以位於蘇州的西郊利物浦大學中心樓為例,溫子先從蘇州園林里重要的景觀元素「太湖石」得到了靈感,用太湖石的意象建立了建築與所在地的聯繫。由於常年在河湖中經水波衝擊,太湖石上產生許多孔洞,形狀奇特俊俏。建築以其內部空間的組織形態為概念,「孔洞」的設計讓各個功能空間相互獨立,又彼此連接。除了靈感取自太湖石,溫子先似乎沒有解釋太多建築的具體寓意或建築與城市的聯繫,而是留給人們去解讀,或許正如他在書中寫的那樣,「解釋一個隱含意義反而常常會抹殺它原有的色彩。具有不確定性的隱喻往往更具表現力。」

重慶新華書店集團公司解放碑時尚文化城項目以「書卷繾綣掩山城」為設計概念

「建築的傳統性不是『形』,而是『義』。」面對建築非傳統即現代的選擇,溫子先認為應該反思如何重現存在於過去的複雜性與能量,並把它們和當代社會、流行文化、時尚、大眾傳播工具當中的抽象隱喻相結合,在學習與否定的基礎上創造具有革命性的建築。「回顧歷史,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有革命性的成就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概藝 的精彩文章:

追逐童話,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突破時尚的界線,捕捉生活的韻味
王新宇:有靈,有神,彼此相望
鄭維:沉下來,沉到畫面里

TAG:概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