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奴才」雖不好聽,但其政治地位卻不可小覷
在清朝有一群特殊的人,他們被稱之為包衣,包衣顧名思義就是皇家的奴才,但這並不說明包衣的地位就有多低下,相反,包衣在當時的社會還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關於包衣的來源,在入關之前主要分為幾種,有的是戰爭俘獲,有的是罪犯子孫,有的是分撥,有的是佔取,入關之後又有投充。包衣的身份也不僅僅局限於漢人,滿人也有包衣。
凡編入包衣的,子孫世世永在包衣,惟遇立功績,或罪案昭雪,或其他原因,才可以「發出包衣」。清初定製:凡攻戰首先登城的八旗壯丁准其開戶,並可將胞兄弟嫡伯叔帶出,這是立功除奴籍的例子。
順治時卓靈阿因父罪被編入包衣,後來世祖認為問罪太過,又將他「發出包衣」,這是減罪的例子。八旗有定製,歸為奴僕的人全是子孫永遠服役,家奴的子女名叫「家生」,又叫「家生子」。紅樓夢中第四十六回就有稱鴛鴦為「家生女兒」的例子。
包衣的組織最初也很簡單,包衣之上只統以包衣大。後來改同八旗一樣,最下層的稱為「包衣下人」,其上有「包衣大」,「包衣大」之上又有「包衣佐領」,「包衣參領」。包衣佐領原名包衣牛錄,是八旗制度創立後隸屬於旗主的一個組織單位,他的組織,人數,與旗分佐領即普通牛錄相等。
包衣參領原名包衣扎蘭,組織也同普通參領一樣。包衣大就是包衣長,大為滿語頭目之意,包衣大漢語譯為管領,包衣下人又稱包衣佐領下人,就是一般包衣的基本組成部分,就是所謂的家奴了。
入關以後,滿洲八旗因統屬不同,地位不同,分為二等:天子親領的鑲黃、正黃、正白為上三旗,其餘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為下五旗。
各旗屬下的包衣也分為兩個系統:上三旗的包衣稱為「內務府屬」,下五旗的包衣稱為「王公府屬」。上三旗屬於皇帝,包衣就是皇帝的僕役,當時管理皇家事務的機構為內務府,所以稱為內務府屬。
天聰三年九月初一日,《東華錄》有「皇帝包衣下」之語,順治八年七月初一日,世祖諭有「朕之包衣牛錄下」之語,全是指內務府屬而言。
上三旗之稱雖在入關以後,但內務府創立則在入關以前,內務府首長名為總管,滿語稱之為包衣昂邦,昂邦漢語就是總管的意思,由此可見,內務府制度是由包衣制演變而來的。
包衣的職務是管家務,供差役,以及隨侍,所以內務府的職守也不外於此。然而在中國歷代皇室,這些事原是屬於宦官職掌的,所以包衣制在實際上是同宦官制度有類似的地方的。
清朝的包衣雖是皇家奴才,但在實際情況中,因為容易接近皇帝,且皇帝也認為是「自家人」,往往都會受到很大的恩典,一些重要的職位非包衣奴才不能勝任,所以名為包衣,卻也有著獨特的身份地位。
※孝庄皇后的成功,背後少不了一個優秀的男人
※堂堂大清皇帝,扮成平民一路逃竄,路上連口水都沒有
※歷經幾百年,《永樂大典》正本為何從未露面?
※在明清時期,清官是麻痹和欺騙農民的王牌
※朱元璋對待自己唯一的外甥,也算是顧及了一點親情
TAG:千古歷史 |
※慈禧並不喜歡政治,為何卻要握住政權不放?原因竟然是這樣
※這個公子好有志氣,就算滅國也不搞政治聯姻,而只娶自己愛的姑娘
※慈禧並不壞,參與政治只是為自己不受欺負?
※真實關羽對政治一竅不通 不容別人超過自己
※好好的法官不當,去美國政治避難,終於命喪他鄉,可憐可恨可悲可嘆!
※都說項羽分封諸侯,乃其政治幼稚,其實卻不得不為之!
※不吐槽「蘋果春晚」就是政治不正確?
※元嬰恃才傲物,詩酒為伴,高朋滿座,只是對政治不感愛好
※董卓不懂政治,一把好牌沒能打好
※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擺脫地緣政治影響
※「政治正確」乃人心所向,但婚姻生活不該只有一種活法
※即將被父親政治婚姻,她的義兄說你不想去可以嫁給我,但是她拒絕了
※一位懂政治但不懂政策的總統,一位懂政策卻不懂政治的議長,最終讓醫保折戟沉沙
※勿謂言之不預也!既然如此心虛,就請不要再繼續政治賭博了!
※她是海賊王里的醜女,而且因為政治手段嫁人,但她卻找到了真愛
※讓明朝滅亡並不是兵荒馬亂也不是政治腐敗,居然是這幾隻老鼠?
※精彩發現:她們野心爆棚,貪慾無止,卻沒有武則天的政治手腕,終是一敗塗地
※究竟是誰殺了安德海,說破真相,不得不佩服慈禧政治手腕高超
※軍事天才無疑,但在政治上卻是低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