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自己
【妙祥法師開示】
?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教育孩子,我的看法是這樣的。首先不是教育孩子,首先是看我們自己,我們大人本身做得如何。
因為孩子每天熏染的、所看到的都是在學父母,對老師的學習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主要在父母。因為從小到大,父母的習性、脾氣、和辦事的方法都進入他的種子識里去了,所以父母什麼樣,兒女就什麼樣。過去有一句話:「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所以這個沒有什麼奇怪的。
現在我們的教育為什麼失敗?就是我們父母做人失敗了。曾經有一個居士給我講這麼個事兒:她的兒子跟她說,叫她給老師送禮。送禮目的幹嘛呢?要當班長。
他母親就跟我講,她說:你看我的孩子。意思是很聰明,這麼小就知道會走後門,就會去送禮,意思挺有腦瓜。
我說:「這是你教育失敗。」什麼原因?就是你們做父母的,大人之間互相談話,盡講走後門的事兒,孩子也記住了,所以他不用身體力行去做事情、去當幹部,而要靠父母走後門來達成這個結果,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首先是我們大人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得非常有道德、有禮有節。而且不管是規矩也好、做人也好,必須有正念,一點都不能錯的,這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好孩子。
另外對孩子平時的教育,不要說:「你將來當官、當國家主席、當哪個領導、多掙錢……」孩子為滿你的願,將來學會去不擇手段,那就不好了。本來孩子都很善良的,有時候就這樣把孩子教壞了,特別是打架鬥毆更不能教孩子、慣孩子。
過去有一個歌舞團的演員,他的孩子本來很善良,也不會打人也不會罵人。他父親一看孩子受欺負了,為了訓練孩子去打人,最後告訴:「你打我嘴巴子。」他父親讓孩子打,打不圓、打不響都不行,意思是將來好去打別人,這就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教法。
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怎樣吃虧、怎樣去布施、怎樣做善事,怎麼樣不貪名、不貪利,從小就培養,那孩子就會長得很好,所以關鍵是我們。教育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在於哪兒呢?在於我們大人的失敗,我們大人要是成功了,孩子也就成功了,是不是?
另外,有的人拚命的教育,讓孩子上學,上學當博士,最後出國。長春有個居士,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她對這個兒子特別的鐘愛,兒子對她也非常好,而供他念書,最後到美國了。
兒子結婚,她又帶了幾萬塊錢給兒子送錢去了。到了美國兒子告訴她就能住七天,七天以後就不理他母親了。美國的規矩是什麼呢?親人來了只能住七天,他隨順了他妻子的想法。母親養育他這一生,去看他的時候還給送的錢,最後七天以後就不理你了,再不跟你講話了。
他母親氣得就罵兒子:我這麼從小養活你,什麼事都偏愛你,到時候你卻這樣,七天以後就再不說話了。在中國吃桃我一斤一斤稱著吃,到你這是一綹一綹割著吃。所以就非常生氣,回來直傷心,跟我講的時候直哭,養兒子一回最後就得這樣的結果。
孩子的失敗就是我們大人的失敗,所以我們大人一定要把這個榜樣做好。一定要從小教育孩子該怎麼樣來做人、怎樣學佛。千萬不要放鬆,一定要教育,因為它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你兒子的問題,是社會和佛教將來有沒有棟樑的問題。
(摘自《二〇〇五年行腳途中開示》)
?
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因為你老發火,所以小孩學習才不進步了。不是小孩不進步你要發火,是你要發火小孩才不進步的。每天都看著小孩,做好了發火的準備,一旦有一天你學習不好,我肯定得罵你一頓。
所以小孩肯定得給你創造機會,創造機會叫你發火,所以他怎麼辦?就不好好學習唄。
有的人啊,光看到小孩的毛病,沒看到自己的毛病。首先對孩子的學習,我們要在德這方面下工夫。至於學習成績,那個隨著因緣去走。如果德上來了,智慧就開了。智慧要開了,學習必然就上來。
如果一個人智慧不開,學習雖然暫時的進步,將來有一天還會下去的。所以說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我們對小孩的學習,你不要認為他是你的孩子,你應該認為他是你的道友。你老覺得他必須受你管才是正確的。你不知道你們倆應該互相商量,互相幫助。
你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學習,我們就不會發火,就不會煩惱,就會去掉自己的毛病。如果你老認為你是他的母親,那孩子不會學習好的。
因為啥?他天天(心裡)背著個母親,看著你臉色行事,所以說心理負擔太重,簡直就不願意回家。一看見你的臉啊,就跟看到判官一樣,今天又要完了。他心裡不開朗,怎麼能學習?有心裡話想探討的時候,找個朋友都找不到。
所以說我們做母親的、做父親的,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和道友。這樣孩子放鬆了身心,就會大開智慧。否則叫你給壓制的,最後他只能做一個奴隸。像誰說的?只能做你的陪襯,這就不好了。
反而我們還容易起嗔恨心,造業。一個人的孩子,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因緣。真正的學習並不在於他自己今生的努力多少,主要還得看他的前生。
有一個故事,有個人,這名忘了,可能是黃山谷吧,是個書法家,是做官的。有一天他做夢,到一個小村子裡去,吃了人家供的好東西,這個東西他特別愛吃。而第二天他就去了,找到這個地方,一看這家的女兒死了。死了可能是幾十年?這家的老太太每當想起了孩子的時候,就要做一些孩子愛吃的菜供在那。
後來這當官的就順著老太太指引,進了她女兒的房間。他就問這個箱子做什麼的呢?老太太說:這是我女兒留下來的箱子,不知道把鑰匙放在哪裡了。
外來這個當官的說:我知道!就把鑰匙給找著,把箱子給開了。拿起那些書一看,都是他平時背的那些東西,他會的那些東西都是以前背的,他才知道自己就是老太太原先的女兒。所以他說:今生學習已經晚了。(原文「書到今生讀已遲」)
我們今生所做的,是為來生做準備的。我當然不是否定現在的努力,但現在的努力,沒有前生的因也是不行的。我們今生的努力,只要盡心儘力就行,不要拚命地追求。你追求還是追求點道德吧。
(摘自《二〇〇七年對瀋陽、鞍山等地居士的開示》)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在不同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接受父母不同的教育。在往後的成長過程里,他們就需要靠自己吸取知識,增長智慧。一歲至五歲之間的孩子,父母應該照顧、愛護、憐惜、鼓勵,伴孩子左右。
六歲至十五歲的孩子,父母需要嚴加管教,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難,建立良好的品行,指導他們謀生的正當途徑。每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親不能避免懲罰他們,嚴厲的管教使孩子醒悟自己的過錯。
十六歲以上的孩子,懲罰他們是不恰當的,父母應給予勸告、尊重,指導他們,視孩子如朋友。
這個是常遇到的問題,很多的居士來這兒問:「我的孩子不聽話怎麼辦?」都是跟我講,孩子如何如何。往往都是孩子有了一些毛病,就上寺院來問一些問題。他們的出發點,剛開始可能是多種原因,以為有什麼外感等等的事,孩子學得不好,或出現毛病。後來我跟他們講解,實際上就是個教育問題。
我說教育在不在於老師?老師並不重要,在於父母。因為從出生那天開始,父母就是他的形象,父母什麼樣,孩子什麼樣,看到孩子什麼樣就看到父母什麼樣了。
所以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是刻骨銘心的,甚至每個言行他都會模仿下來。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正確,該管教的時候管教,該幫助的時候幫助,該談心的時候談心。
過去聽過那麼一段比較感人的事迹:有一個父親給兒子寫了一封信,這個父親知道兒子在吸毒,關在戒毒所了。他給兒子留了一封信,他說:「孩子,當你接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已經不在世間了。當你看到這封信時,雖然我不在世間,但是你不要有什麼後悔的,說沒有盡到孝道,不應該這樣,你應該振作起來。」
他說:「你從出生那天開始,就已經給我們帶來快樂了,所以你並不欠我們什麼。你放心,你大膽地走向社會,好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
你說這個父親多偉大!是不是?多麼理解孩子。關鍵他說了一個正確的、一個真實的道理。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你欠我的,我養的你,我生的你,你就必須得給我做奴隸,你這一輩子得伺候我到老。用他的青春來為父母服務,服務到父母老,到暮年。
這個不是說不可以盡義務,但是對兒女這種要求有時候確實有點幹嗎……應該正確地引導,讓孩子自己能生起一種真正的恭敬心。這樣的話,你想不讓他養活你,也不可能的。
就像剛才我講那個父親,令孩子能心甘情願地孝敬父母,這才為正確的。不能以那種像討債似的,像做生意似的,討價還價,一個勁兒地說。這樣的話,互相之間都在不斷地計較利益。
兒子也會對父親記賬:今天我給你買什麼吃的,明天給你買什麼吃的。大概我從小到長大,我吃你的東西我也差不多還完了。倆人互相算這個賬,哪有感情,是不是?應該彼此尊重。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呢?公平。這樣才能真正地教育。孩子對父母呢,應該有一種報恩的心。相輔相成吧,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獲得吉祥。尊重指導,視孩子如朋友,特別是現在末法時期,這個關係尤為重要。
(摘自《吉祥經講記》)
了解「眾生平等還是男尊女卑?佛教真相揭秘
」,
請點藍字標題或回復「平等」
。更多資訊請回復「目錄」,或查看歷史消息。[ 溯本歸源,續佛慧命。遼寧海城大悲寺—溯源佛教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suyuanfojiao ]
※高僧有病是沒修行?
※跟師父學走路:兩手下垂少搖擺
※蛇要成佛 蛐蛐喊救命——人與動物的心靈對話
※多聞不修,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佛前撤供用念「贖果偈」嗎?
TAG:溯源佛教網 |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博士老爸:孩子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好好經營自己
※孩子應該由母親教育好,還是由父親教育好?
※學了那麼多優秀的教育理念,為何卻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你教育得再好,也不如幫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別當孩子的「熊家長」-教育好孩子先要做好自己
※教育好孩子之前 你的情緒控制好了嗎?|育兒大師
※最好的安全教育,你教给孩子了吗?
※要教育孩子,請先克制自己的脾氣,好媽媽教育孩子的20句話!
※吼叫式教育對孩子好嗎?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你喜歡怎麼教育孩子
※為什麼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性教育,媽媽您教會孩子自我保護了嗎?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執著地栽培自己!
※親子教育 爸媽的育兒壞習慣
※關於熊孩子,我們怎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