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何走上不歸路:ISIS恐怖分子的心路歷程

為何走上不歸路:ISIS恐怖分子的心路歷程

反恐戰報系關注反恐局勢的民間愛好者打造的個人自媒體平台,主要內容和素材均來自國外媒體機構,平台所有文章僅代表平台作者觀點,僅供資料積累和學習參考,轉載請註明來源,請勿用於其它用途。

為何走上不歸路:「ISIS」恐怖分子的心路歷程

他(她)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引發爆炸,炸彈就綁在他們自己身上;他(她)們開著卡車沖入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他(她)將炸彈埋置在安全部隊行駛的途中;他(她)將恐怖海報張貼到各個城市。所到之處,「鳴」聲大噪,「熱鬧非凡」,彷彿死神降臨,毫無徵兆。他(她)離開人世的時候常常臉上帶著微笑,卻把痛苦和眼淚永遠的留給了身邊的世界。可他(她)原本都曾是普普通通的路人甲、路人乙,為什麼要給自己加上「恐怖分子」的頭銜?明明也曾是孩子、父(母)親、丈夫(妻子)、朋友,為何會寧願走上這天不歸路?是生活太過殘忍,還是誰把他們推向世界的對立面?

海珊·拉希德(Husnain Rashid),31歲,英國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喬治王子學校細節,計劃前往敘利亞加入「伊斯蘭國」。2017年11月22日被英國警方逮捕,承認準備協助「伊斯蘭國」實施恐怖主義行為。目前仍被警方關押。

Naa"imur Zakariyah Rahman, 20歲,2017年11月28日攜帶自製炸彈,進入英國唐寧街,計劃刺殺首相,並將自己的計劃傳送給「伊斯蘭國」,希望的到該組織肯定,接受其成為一員。最終,被警方抓獲,計劃未果。

David Wright,28歲,在激進分子Ussamah Rahim的慫恿下,殺害了漫畫比賽組織者Pamela Geller(曾在博客上發表關於「伊斯蘭國」的言論)。被警方逮捕後,清醒過來,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悔恨,被法院判處28年徒刑。

Mohammed Awan, 24歲,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大四學生、牙醫實習生。應在BBC新聞中目睹自己哥哥的死而被激怒。他的哥哥Rizwan Awan,27歲,2016年在伊拉克參與恐怖爆炸,造成30人死亡。今年6月,Awan在網上購買了500個球狀軸承後被捕。警方搜查Awan家,發現大量「可疑」材料與通訊工具。

Andy Sami Star, 31歲,10年前以尋求庇護的理由從家鄉伊拉克庫爾德斯坦來到英國,3個月前獲得英國無限期居住證並通過公民資格考試。Star女友Joanne Mallinson表示,雖然他是穆斯林,但對宗教並不感興趣。以前的Star會喝葡萄酒會慶祝聖誕節,直到去年,他突然變得對宗教痴迷。Mallinson還表示,在此期間她十分擔心Star但他仍對宗教「痴心不改」甚至比之前更加堅定。終於,2017年12月19日,Star因涉嫌計劃與煽動恐怖主義行動被警方抓捕。至今,他的朋友、家人均不明白Star為什麼會突然痴迷於宗教,強調Star是一個熱情、有愛心、樂於助人的好人,而一切彷彿就在「一夜之間」變了。

究竟是為什麼,原本和平常人一樣善良、溫暖的他們會「一夜之間」變得冷血、殘酷?

恐怖主義作為人類發生衝突時的一種應對行為,由來已久。中國古代的荊軻刺秦王,古羅馬的凱撒大帝遇刺都是著名的歷史恐怖事件。美國總統肯尼迪被刺身亡更是是當代歷史中的典型恐怖事件。具體來說,指一種有組織、有制度和有政治目的的恐怖活動。具有強烈的國際化走勢、打擊目標的不斷擴大、總是同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交織在一起等傾向。通常表現為:暗殺、劫持人質、爆炸、劫持交通工具、武裝襲擊、生化武器等形式。

既然是人類的一種「行為」,恐怖主義就具有其自身的特點:

1、恐怖分子都較年輕且多數為男性。這一點從以上列出的5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他們都在30歲左右,這年齡段的男人正處於走向成熟的途中。因此,也非常容易受到周圍人群的影響,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2、大多數恐怖分子「一夜之間」變了,多是受到生活帶來的精神上的打擊。譬如,俄羅斯一女子出嫁後生有一女。後來,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喪生,婆婆公公便將孩子領走了,她怎麼抗爭都無濟於事。無奈之下,只好偷偷地回婆婆那兒抱走了自己的寶貝女兒,她原打算帶著女兒找個地方隱居下來,但是丈夫的家人找到了這個不幸的女人,又要走了孩子。孩子走後,扎列瑪萬念俱灰,決定充當「人體炸彈」,一死了之……

3、多數恐怖分子其實都受過高等教育。如24歲的Mohammed Awan,原本是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大四學生,生活像正常行駛的火車,不斷前行。就因無法接受自己哥哥的死憤而轉投「伊斯蘭國」,甘願做一名恐怖分子。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是全球化的浪潮(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拓展、不斷深化)讓人們滋生出與群體對抗的心裡。我們看到的經濟發達、自由、繁榮的國家,在恐怖分子們看來確是在褻瀆神靈、道德淪喪、奢侈糜爛、貧富不公等現代社會「垢病」的源頭。

恐怖分子一方面承載著一旦被抓獲將受到嚴厲懲罰的壓力,另一方面則獲得支配自身命運的同時支配別人命運的瞬間快感。

恐怖主義行為還有一個共同的誘因,他們認為他們所生活的外部世界(社會或其周圍的人群)對他們的「自我世界」存在壓制與排斥,從而讓他們從深意識里認為這個世界是罪惡的。而他們正是希望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去戰勝這個外部世界。因此,他們甘願冒險做一些代價極大的事情,甚至是「用掉」自己的生命去完成這場神聖的儀式。

歡迎關注反恐戰報微信公眾平台:fankz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恐戰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本土極端分子成為恐襲主要力量
紐約一女子借比特幣洗錢援助ISIS,稱為了減輕敘利亞難民的痛苦
紐約一女子借比特幣洗錢援助ISIS
敘安全部隊對IS發起猛攻,不料IS捲土重來!揭秘敘利亞與ISIS在大馬士革的「愛恨糾葛」
敘利亞對ISIS發起猛攻,不料其捲土重來!揭秘兩者在大馬士革的「愛恨糾葛」

TAG:反恐戰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