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朝宗德化白瓷普賢菩薩造像賞析

何朝宗德化白瓷普賢菩薩造像賞析

德化瓷器始於宋代,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明代(公元1368~1644年)時逐漸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風格,進而取得了很大發展,在中國瓷藝中獨樹一幟。清代(公元1644~1911年)德化瓷器的燒制工藝進一步發展,清人燒制的瓷塑藝術品相繼在上海、台灣、日本、英國的博覽會上榮獲四次金獎。20世紀50年代以後,德化瓷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燒造的傳統瓷器品種發展到390餘種,現代題材的產品也日益增多。

德化以燒制白釉瓷器聞名於世。此地所產的白瓷瓷質優良,潔白如玉,胎骨細密,透光度好,釉面晶瑩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國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國瓷器之上品」等美稱。種類以瓶、罐、杯、盤等日用瓷器為主,兼有雕塑藝術的陳設瓷器,多用貼花、印花、堆花作裝飾。德化瓷器中以白瓷塑佛像最為精彩,佛像製作細膩,雕刻精美,造型生動傳神。

早在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形勢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德化瓷器在不斷改進裝飾技藝,增加花色品,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成為中國陶瓷出口的重要產品,遠銷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明代是德化瓷業史上雕塑工藝最為興旺的時期,民間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張壽山、陳偉、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傳統技藝,師古而不泥古,善於應用瓷器胎釉的質感特點,精心燒制各種形象的道釋人物,無論造型神態和細部線條處理都刻劃細膩、表現逼真,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明代工匠高超的瓷塑技藝,一直為後世風範。

一代宗師何朝宗,德化後所村人,他創作態度嚴謹認真,刻意求工,一絲不苟,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萬曆年間。他雕塑如來觀音,達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觀音作品稱著,冠絕一時。何朝宗瓷塑觀音特點是;體態豐盈,面龐俊美,神情慈祥靜穆,衣紋深秀洗鍊,線條瀟洒流暢,動靜相乘,形神兼備,既保存著神秘奧妙的宗教色彩,又蘊含著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泉州市文管會收藏的一尊何朝宗塑渡海觀音,通高六十四厘米,面龐呈橢圓形,額綴一珠;頭髮盤髻,貫一如意,披巾罩首,衣裙裹體。胸前微露,一串珠飾,胸前衣褶作打結狀;雙手藏在袖裡,作左拱勢。底露一足,踏立蓮花水波之上,另一足為水波淹沒,作渡海狀。神態如生,真是:除非觀音離南海,何來大士現真身。」

普賢菩薩,梵名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協侍菩薩,一個象徵智慧,一個象徵真理(普賢)。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說:普賢原為東方寶威德上五律國之菩薩,遙聞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說法華經,特為聽受,到達時佛已講完此經,當夜即將入滅普賢表示守護此經,釋迦佛讚歎認可。密教稱普賢為「金剛薩埵」「菩賢薩」等。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普賢菩薩像大多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於一六牙白象上。據說普賢有延命益壽之德。因而出現為祈求延命的普賢延命菩薩像。

此尊端身正坐於一頭大象背上,頭戴發箍,髮辮垂於兩肩;面相圓潤,面態慈和;上身著袈裟,下身著僧裙,衣紋流暢自然,衣緣上刻有花紋;右手置胸前結印,形象生動、親切。大象伏卧於地上,象頭露於一端,象鼻彎轉於前,造型極其生動。整座佛像造型端莊,做工精細,保存完好,是一尊非常難得的佛像珍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乾隆紅彩鳳尾紋琺琅彩花卉紋宮碗賞析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