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芳華》中危急時來援的那輛坦克,當年在戰場上的實戰表現究竟如何?

《芳華》中危急時來援的那輛坦克,當年在戰場上的實戰表現究竟如何?

深度

摘要:最近正在熱映中的《芳華》在劉峰的運輸隊遭到伏擊的危急時全靠一輛及時趕到的坦克扭轉了困境,那麼這種坦克在當年的戰場上實戰表現究竟如何?是否像影片中那樣能夠力挽狂瀾神勇無比?

圖1:影片《芳華》中坦克可是成了大救星

最近正在熱映中的大片《芳華》,戰爭場面只有短短六分鐘,講的是男一號劉峰帶領的運輸隊遭到伏擊,危急關頭,一輛坦克及時來援,先是用坦克炮轟擊,再是用車載機槍猛烈掃射,終於扭轉了戰局。且不論坦克怎麼可能那麼快應召來援,那麼這輛坦克是什麼型號?在當年的戰場上實戰表現究竟如何?

從片中這輛坦克的外形來看,應該就是62式輕型坦克。

62式輕型坦克,1958年開始研製,1962年定型,因此命名為「1962年式輕型坦克」,簡稱62式輕型坦克,軍方裝備型號為WZ131輕型坦克。1969年投產並開始裝備部隊,到1989年停產,總產量約1500輛。因為戰鬥全重只有21噸,輕便靈活,特別是在高溫條件下連續行駛能力以及在水網農田的通過能力比較出色,非常適合南方地形,因此主要裝備南方部隊,成為駐紮南方的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還有約450輛援助、出口第三世界國家,其中的大頭200輛就是援助越南的。

62式其實就是59式中型坦克的縮略版,只是行動部分與59式中型坦克有較大區別,履帶花紋是「人」字形,而不是59式的「一」字形,特別是雙誘導齒履帶板,把單輪緣的負重輪卡在兩齒之間,而59式是單誘導齒,卡在雙輪緣的負重輪的中間,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62式採用1台43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大公路時速60千米,最大公路行程450千米。武備為1門85毫米坦克炮,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但是防護性能薄弱,最厚的炮塔正面裝甲也只有45毫米,車體正面裝甲35毫米,不但根本無法對抗100毫米以上火炮直接命中,就連40毫米火箭筒就無法抵禦。前部裝甲更是只能抵禦7.62毫米機槍和炮彈破片。

圖2:62式輕型坦克

對於影片中出現的坦克,就有人質疑怎麼高射機槍沒有防盾,這樣操作起來毫無遮掩,不等於就是活靶子嗎?還有坦克炮塔上怎麼沒有激光測距儀?

問題提的很對,當年早期的62式高射機槍確實沒有防盾,更沒有武器遙控站,所以負責造作高射機槍的裝填手(62式為四人車組,由車長、炮長、駕駛員和裝填手組成)在實戰中傷亡很大。另外,62式的火控系統也確實非常簡陋,沒有激光測距儀。這兩個問題在當年的戰爭中比較突出,因此,1979年後進行了較大改進,主要改進有:增加了高射機槍防護塔和激光測距儀,為提高防護性能在炮塔周圍增加了柵欄屏蔽以及在車體兩側增加了屏蔽裙板,前大燈加裝防護罩,還增加了新的安全門。改進後的就是62式改型。另外在62式的底盤基礎上,還開發了坦克牽引車、軍用推土機和火箭掃雷車等變型車。

圖3:後期改進後增加了高射機槍防盾

90年代後期又進行了全面改進,換裝105毫米坦克炮;換裝新型火控系統、微光觀瞄裝置,加裝了垂直向穩定器;炮塔由鑄造式改為焊接式,炮塔正面安裝了複合裝甲;發動機功率提高到520馬力;換裝新型電台。經過這些改進後,62式在火力、火控、防護、機動、通信等各方面都有了極大提升,樣車試用也得到了部隊的一致好評,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有定型和量產。

說到底6式輕型坦克防護能力薄弱弱是一大頑疾,難以根除,機動性能又不如新型輪式裝甲戰鬥車輛,火力優勢也不夠突出,戰場定位模糊,所以在現代戰爭中很難發揮作用,被時代淘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目前62式已經全部退役,替代的是新一代的輕型坦克。

在1979年的那場戰爭中,解放軍出動的坦克有三種型號,分別是59式中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水陸兩棲車,在參戰的六個坦克團中,四個團都是裝備62式輕型坦克,總共有320輛,在參戰的500輛坦克中佔到了三分之二,幾乎就是那場戰爭中最典型的坦克,這也是62式重量輕,速度快,輕巧靈活,更適於在山地和水網地帶的特性所決定的。

在參戰的500輛坦克中,戰損609輛次,平均每輛參戰坦克都至少戰損一次。通過戰地搶修恢復行動能力的有533輛次,其餘76輛坦克無法在戰地修復,其中32輛被後送修理,44輛坦克是被徹底擊毀,經過處置後遺棄。

參戰的坦克部隊取得了擊毀擊傷敵坦克裝甲車17輛。火炮108門,汽車56輛,摧毀火力點1010個,炮陣地9個。共有2個營、3個連、2輛坦克、12名個人榮獲英模稱號。

圖4:在戰爭中被越軍擊毀的62式坦克

62式裝甲防護性能薄弱的缺陷顯露無疑,不要說100毫米以上火炮,就是40毫米火箭筒都可以輕易擊穿62式的裝甲——悲劇的是,越軍使用的40火箭筒絕大部分都是中國提供的,甚至還有越軍使用蘇制14.5毫米重機槍在300米距離擊穿62式的記錄!

在雲南方向只有一個坦克團,也就是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影片《芳華》中敘述的也是雲南方向,該團原為北京軍區獨立坦克第四團,1975年12月劃歸昆明軍區,改稱昆明軍區獨立坦克團。1979年參戰時,全團裝備62式輕型坦克102輛、63年式裝甲輸送車12輛、牽引車4輛,其他機動車71輛。由於在雲南方向只有這一個坦克團,所以不得不分拆使用,1營配屬14軍,2營和3營(欠7連)配屬13軍,3營7連配屬11軍。

在戰爭中全團共參加大小戰鬥11次,克服了越南北部山高坡陡、草深林密、路少路窄的不利地形,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戰,在攻佔谷柳、保勝、老街、柑塘、沙巴、孟康、封土等城鎮的戰鬥中都發揮了很大作用,摧毀越軍火力點96個,擊毀汽車4輛,繳獲履帶牽引車、油槽車、運輸車各1輛。戰鬥中損傷坦克30輛,其中報廢9輛,消耗炮彈1141發、各種槍彈28萬多發,各種油料87噸。

戰後,有42個單位、965名指戰員立功受獎。其中1營3連311車駕駛員賀全利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坦克手」榮譽稱號,3營9連2排榮立集體一等功。

圖5:戰爭中的62式輕型坦克

提到這場戰爭中的坦克作戰,最著名的當然是東溪穿插戰。62式在炮塔上還裝有搭載步兵時供步兵抓握的把手,還把這種坦克搭載的步兵稱為「坦克騎兵」,也正是在這場穿插戰中,坦克上搭載的步兵為了不被高速行駛的坦克甩下車來,用背包帶把自己綁在坦克炮塔的把手上,結果途中遭到越軍伏擊,坦克因為搭載步兵太多(每輛坦克上都搭載二十多名步兵),影響了觀察和發揚火力,步兵則根本來不及下車,遭受了很大傷亡。從此,背包帶把人綁在坦克上的故事就被廣為流傳,這說明當時解放軍根本不知道怎樣進行步坦協同,也缺乏能跟上坦克推進的履帶式裝甲運兵車,不過僅此一次,之後就再沒這樣做了。而且之後的坦克也再也不在炮塔安裝什麼步兵把手了。

圖6:搭載步兵的62式坦克

圖7:請注意坦克上的步兵手抓的就是「步兵把手」

再回到東溪穿插戰,廣西方向為了儘快完成攻佔高平的任務,42軍決心先由126師負責穿插奪佔東溪,打通布局至4號公路的通路,爾後由124師經東溪以最快的速度沿4號公路向高平快速突擊。當時給126師的命令是在三個小時內拿下東溪,為此42軍將配屬作戰的裝備59式中型坦克的43軍坦克團(欠3營)配屬給了126師。126師將376團和43軍坦克團(欠3營)、42軍坦克團2營(裝備62式輕型坦克)組成穿插分隊,步兵全部搭載在坦克上,利用坦克的高速性能向東溪全速突進。

1979年2月27日上午7時,穿插分隊冒著晨霧和硝煙出發,途中克服了地形複雜,越軍伏擊等困難,比預定計劃提前5分鐘於9時55分到達東溪,穿插分隊的突進速度之快,完全出乎越軍意料,解放軍尖刀連的坦克沖入東溪時,當地百姓還以為是越軍坦克,招手致意。高平至東溪的公共汽車也在照常運行。直到解放軍的坦克一陣猛打後,東溪守敵才驚慌失措,四散奔逃。下午15時,126師378團也趕到東溪,隨即向高平發展進攻。由於穿插部隊迅速攻克東溪,切斷了高平以西的鐵路,完成了迂迴任務,為圍殲越軍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態勢。不過東溪穿插戰的主角是59式,在穿插分隊中只有1個坦克營是裝備62式,而且還不是擔負前鋒,只能算是配角。

說起反映這場戰爭中坦克作戰的電影,80年代有《鐵甲008》和《蛇谷奇兵》兩部可以算是比較經典的,不過要注意,《鐵甲008》出場的是59式,《蛇谷奇兵》才是62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亮相3款外貿潛艇!最小的僅200噸,將用於特種作戰
這首《絨花》已經傳唱了三十八年,今天聽來卻依然能讓人感動
馮導,你的《芳華》只顧著情懷感人,但是細節上也忒不認真了
影片《芳華》:糟糕的軍事片,有點失望;感人的情懷片,不由讓人不點贊
過去了八十年,南京大屠殺到底有多少中國人被害還是沒真正弄清楚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