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零邊際成本作者里夫金告訴你要如何管理富足的未來

零邊際成本作者里夫金告訴你要如何管理富足的未來

GIF/2K

12月20號刊

管理

大多數商界人士意識到計算機和通訊技術融合、能源由礦物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以及自動無人駕駛車輛和採用機器人的製造大行其道。但只有少數人會在認真思考所有這些技術變化將會如何融合起來,連同先進位造、水文系統、農業、醫療保健和教育等領域的變化,在顯著減小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的同時,獲得迅速而廣泛的發展。

系統地研究工業未來正是72歲高齡的經濟理論家Jeremy Rifkin的研究課題,不過他的一些觀點在商界頗有爭議。比如他認為,資本主義和礦物燃料工業碰到了熱力學定律的極限。著眼於立即帶來回報的資源投資者資本主義,將勢必被更分散式、更精簡的基於網路的資本主義所取代,共享經濟由高科技全球平民階層來治理。

Rifkin聲稱,一個新型的混合經濟體系將有賴於按需提供的太陽能、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而物聯網和區塊鏈等創新為此創造了便利。在他設想的世界裡,生產和交付更多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幾乎為零,經濟體將不得不學習管理豐富商品和服務的使用。他表示,這些轉變會在未來40年左右發生,除非它們被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所帶來的巨大危險而中斷。

即使有人不同意Rifkin認為資本主義處於根本轉型期的論調,也應尊重他密切關注的幾個動向的巨大力量。尤其是,智能技術在日益加快發展,這些技術降低成本、替代人力、追蹤人類活動,並創造許多新的機會――有可能是專制監視的「暗網」,也可能增加財富、提高生活質量。

Jeremy Rifkin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金融學院的經理人教育課程的講師。他是多位國家元首的顧問,還是普華永道等公司的顧問。

Rifkin在接連在三本書中概述了他的論點:《同理心文明: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中建立全球意識》、《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和《零邊際成本社會:一個物聯網和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中譯本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他的想法在2017年的紀錄片《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有詳細介紹,並在擔當顧問的兩項重大計劃:歐盟的「智慧歐洲」和中國的「互聯網+」中體現了自己的世界觀。

Q

「零邊際成本社會」概念表明,我們正邁向將徹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富足時代。你是怎麼想到這個概念的?所得出的概念是否只適用於數字化媒體?

2000年代初,我在沃頓經理人教育學院教高級管理課程(AMP)。早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如摩爾定律描述的那樣,數字化革命顯然在急劇拉低信息及通訊技術的固定成本和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產品規模化的成本,這塊成本在媒體和軟體中幾乎為零。一旦支付了錄製歌曲的固定成本,流式傳輸音樂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無論某支歌傳輸1000次還是100萬次。報紙、電視、唱片公司和電影業發現,再也無法依賴原來的商業模式,如果涉及廣告更是如此。

但是我們看到,這可能很快適用於經濟的其他部分。對我們來說,一個重要訊號就是IBM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感受的壓力。時任CEO的郭士納在與公司高層聚會時表明公司遇到了問題。那時的搖錢樹是龐大的大型機,但隨著競爭加劇,計算機價格持續暴跌,利潤從何而來?這促使他們轉而管理信息服務。數字革命和邊際成本降到接近零代表了資本主義的最終成功。但這也會迫使資本主義商業模式的性質發生根本性轉變。

Q

你說的資本主義指基於市場經濟,受制於供需定律,沒有政府管控。

我說的資本主義是指這樣一種市場經濟:投資者、所有者、管理者、工作者和消費者都是獨立個體。這種資本主義只有短短200年的歷史。

不妨思考一下,歷史上巨大的經濟轉變是如何出現的。世界歷史上這樣的經濟轉變出現多次,都具有一個共同點。在某個歷史時刻,三種關鍵性技術出現並趨於融合,共建一種新的通用技術基礎設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管理、驅動和推動經濟活動的方式。這三種技術是更有效地管理經濟活動的新型通訊系統、更有效地驅動經濟活動的新能源,以及更迅速地推動經濟活動的新型移動模式。這改變了社會的時空定位、商業模式、治理形態,甚至還有公眾的認知和意識。

下一個基礎設施

Q

您怎麼看領導和管理之間的關係?

2000年左右,我們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技術基礎設施的生產潛力已到了頭。與此同時,計算機和通訊已出現了固定成本和邊際成本大幅下降,這一幕可能也會出現在其他地方。這種情況出現後,將改變經濟,而新古典經濟理論再也不足以描述它。

全世界進入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數字化革命。(註:雖然叫法不一,Rifkin所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和名為「工業4.0」的廣泛技術轉變大體上是同一場革命。)在數字化技術互聯的社會,越來越多商品和服務的邊際成本會幾乎為零。這將迫使主流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由市場轉為網路,由擁有轉為使用,由工作者轉為「產消者」(生產和消費網上分銷的商品和服務的個體),由賣家/買家改為提供者/使用者,由消費主義改為可持續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規模經濟效應不再適用。這次革命的通訊部分業已發生:廉價計算機和互聯網已存在,智能手機也剛被發明。一段時間後我們才會看到同樣的現象出現在微觀領域,顯著降低能源、移動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成本。

新的技術基礎設施在逐漸形成起來,這有賴於數字化。這個過程始於通訊互聯網在過去的25年趨於成熟,現在它正與面向可再生能源的第二個互聯網融合。這是橫跨大陸的新型數字化電網,讓數百萬人得以自行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將多餘電力返回電網系統。在未來十年,這兩個互聯網都將與一個新興的數字化移動互聯網融合,後者包括智能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系統上日益自動化的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這些汽車由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可再生能源來發動。這三個系統將讓人們共享通訊、能源和移動技術,部分在資本主義市場,部分在新興的共享經濟。

Q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轉變會首先出現在哪裡?

已出現在一些地方。過去十年,德國一直在悄悄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2005年德國決意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全球領導者。

從那時起,德國一直在全力進軍三方面:通訊數字化、可再生能源和移動技術。按他們制定的計劃,德國三分之一的電力現在來自可再生能源,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安裝太陽能和風能技術很耗費人力,至少在這個轉型期是這樣。德國以這種方式創造了數十萬個崗位,可再生能源領域現有的崗位比能源行業其他領域的總和還多。

同時,歐盟的所有28個成員國醞釀和實行智能數字第三次工業革命。 2017年2月歐盟宣布啟動「智慧歐洲」計劃。投資金額達6310億歐元(合7440億美元)的容克基金(Juncker Fund)現已啟動,以便實行這次革命。

另一個活動中心是中國。中國之前被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外,幾乎缺席第二次工業革命,現在不想錯過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把這次數字化轉型稱為互聯網+革命,與「智慧歐洲」計劃頗為相似。

美國部分地區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政府沒有太多的干預: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紐約州、新英格蘭和得克薩斯州東南部的聖安東尼奧-奧斯汀地區。大草原州和許多大公司、小初創公司建有風力發電場,它們都希望引領這次轉變。

Q

移動和通訊方面有怎樣的改變?

已經有數百萬人使用汽車共享網路作為主要的出行方式。千禧一代不想擁有汽車。他們希望享用汽車共享網路的移動性。同時,由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可再生能源驅動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邊際成本會急劇下降,無人機的邊際成本也幾乎為零。今天大約有十億輛汽車、公共汽車和卡車,它們排放的廢氣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第三大根源,僅次於建築物、牛肉生產與消費以及相關農業生產。隨著我們通過提供者/使用者網路改用共享汽車和卡車,有望在今後三四十年淘汰掉全球80%的車輛。

剩餘的汽車和卡車實際上將成為滾動的移動分散式數據中心,配備的感測器負責獲取和共享交通、天氣狀況、倉庫可用性和物流等方面的信息。戴姆勒已經為40多萬輛載重卡車悄然裝上了感測器,這將提高總效率和生產力,同時顯著減小生態足跡。

生產力發展的關鍵

Q

這與「生產力增長不可能再顯輝煌」的觀點是否相矛盾?

這種觀點沒有考慮總效率,總效率指的是潛在工作與融入到產品或服務中的實際有用工作之比。商品或服務的總效率越高,整條價值鏈的每一次轉換過程產生的浪費就越少。

近傳統經濟學認為,提高生產力無外乎兩個辦法:往更好的機器投入更多的資金,僱用表現更優異的工作者,這都降低了生產的固定成本和邊際成本。但這僅占生產力的14%左右,剩餘生產力主要來自提高管理、驅動和推動經濟活動方面的總效率。

經濟學家們現在認識到,總效率是生產力增長的一個關鍵性決定因素。過去的經濟學家沒有注意到這個因素,是由於沒有接受過熱力學方面的訓練,而化學家、工程師、生物學和建築師們了解這方面。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軔於1905年左右,美國商品和服務生產的總效率約3%。大規模生產方法大大提高了總效率,生產力隨之上升。但20世紀的電信、依賴礦物燃料的能源系統和內燃機驅動的運輸其效率有限。到21世紀初,美國總效率高達13%左右,德國達到了18.5%,日本以20%的總效率引領全球。這已到頂了,生產力增長停滯不前。使用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的公司企業再也無法大幅提高管理、驅動和推動價值鏈中產品和服務方面的總效率和生產力。

現在,隨著數字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全面展開,總效率將再次上升,這回可能是急劇上升。一個因素是我們之前談到的通訊、能源和運輸的成本大大降低,另一個因素是物聯網。感測器和識別晶元的成本首次降到足以讓我們將它們嵌入到數萬億個設備中:恆溫器、裝配線、家用電氣和倉庫設備等,它們都在採集數據。有了IPv6協議,這些設備可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智能技術嵌入到家居、辦公室、工廠和基礎設施後,每個人對於經濟體中的所有經濟活動一清二楚,能夠挖掘數據,並使用預測分析技術,提高熱力學效率和生產力,同時減小經濟活動的生態足跡。

這影響力將會很巨大。比如說,被通用電氣(GE)視作新系統基本要求的航空發動機燃油效率每提高1%,15年內就有望省下300億美元。智能價值鏈會不斷學習如何以更低成本來製造、使用、升級、回收和再使用實物商品。我們將迎來局部富足的經濟,到處是邊際成本為零的幾乎免費的產品和服務。

Q

富足經濟是怎樣的形態?

我們正在目睹新的經濟體系由此誕生:揉合現有的資本主義結構和共享經濟。提高我們生活質量的大多數產品和服務會極其便宜。擴大繁榮局面會更容易,沒必要為稀缺資源爭鬥,一方面是因為充分利用已有資源會容易得多。

合作社、免費服務和基於APP的資源共享企業將擠走一些(但不是所有)依賴固定成本商業模式的老牌企業。我們已經在數字化通訊領域看到這一幕。整個行業被顛覆:音樂、電視、報紙、出版、雜誌和教育媒體。但出現了新的公司,不僅是像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這樣的大平台。數百萬人在製作、銷售或共享音樂、視頻和文學作品之類的虛擬商品,邊際生產成本幾乎為零,利用博客和社交媒體尋找受眾。數百萬學生在上大規模開放的在線大學課程,獲得大學學分。

投資者資本主義並不會消失,將與共享經濟和諧共存。在新興時代,由於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數字化互聯的全球經濟帶來了橫向擴張優勢,合作型商業形態得到了振興。世界各地已經有成功的合作社,許多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5億人從事於合作社,遍布農業、食品生產、住房、銀行和能源等行業。他們迎來了新生活,因為區塊鏈等基於IT的工具讓合作來得更容易,另外由於數字化互聯的全球經濟帶來了規模擴展優勢。

德國四大電力公司:巴登-符騰堡能源(EnBW)、萊茵能源(RWE)、意昂(E.ON)和大瀑布(Vattenfall)多年來稱霸電力市場,但它們在德國可再生能源的全部裝機容量中僅佔5%左右。其餘來自小公司和合作社,這些民主管理的企業特點是利潤返給成員。德國四大電力公司中至少有兩家正成為德國小企業生成的可再生能源分銷商和總匯商。這些新的電力合作社一些由農民經營,一些由小型商業團隊或城市社區組織來經營,從銀行獲得了低息貸款,安裝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施。這些公司沒有一家拖欠貸款,相反,它們把額外的能源賣給電網。合作社擴展起來比各大老牌電力公司更高效。美國也有類似的電力合作社。

富足和不滿

Q

這對今天的能源和運輸行業會有何影響?

傳統礦物燃料行業和依賴它們的國家會受衝擊。據花旗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今能源行業、電力和輸電公司的擱置資產可能高達100萬億美元。這包括開採礦物燃料的勘探權、租賃權和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會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像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這些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的國家會看到格局被打亂,一些大型石油公司也有同樣的遭遇,能源行業的其他玩家只是拒絕相信。但對於願意隨勢而變的國家或企業來說,還需要等待,畢竟我們不會明天早上就完全告別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是橫跨兩代人持續30年到40年的轉型期。

最後,經濟可能不再受制於一小批集中式、全球化、垂直整合的公司。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是集中式、專有化、縱向擴展的,因為通訊、能源和運輸技術以這種方式來運行效果最好。相比之下,如果即將到來的5G通訊、可再生能源和自動化移動技術是分散式、開放、透明、眾包、橫向擴展的,效果將達到最佳。網路上的用戶越多,每個人受益越多。企圖壟斷、控制或集中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就會喪失總效率和生產力。要是變得過於集中,就連今天的大型互聯網平台在取代它們的其他新興平台面前都將不堪一擊。

我們會看到教育界出現類似變化。公立學校制度是19世紀的一次大躍進,但當初是為了讓這代人準備好迎接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工廠和辦公室,後來針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只是稍加升級。為當時設計的學校可謂是工廠的縮影。老師指導,學生應該記住知識,並背出來;每隔50分鐘鈴聲就會響起,然後上下一堂課;他們接受培訓,成為操作器械的高效機器人;如果學生分享信息,相互幫助,那叫做作弊。

如今,千禧一代有另一種選擇。在課堂外,他們在智能手機上一起學習。他們在眾包,一起玩在線遊戲,分享知識。我們需要認可這種協作互聯的新型學校。

體現這種變化的一種模式是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法國的這塊鐵鏽地帶(rust belt)是法國煤礦、鋼鐵和汽車工業的基地。2010年開始,我們的全球諮詢團隊開始與該地區合作,以振興該地區經濟,合作對象有政府、商界和民間團體,以及參與多個委員會和項目的數千人。他們在改造舊的礦業城鎮,用太陽能和風能加以改造,創辦創業型企業。

該地區將7所大學和250多所中學,著眼於數字教育。他們沒有砍掉各個系,但而是現在所有系將採用多學科教學方式,注重多個視角。學生們團隊合作,互相輔導,而教師扮演導師。他們還加強了服務學習,那樣各年級學生可在社區外工作,還與社區內企業和小區互幫互學。這營造了一種強烈的社會創業氛圍,學生、教師及社區投身其中,創造了更顯著的社區價值。

Q

這會出現哪些不良影響呢?

雖然數字化第三次工業革命有望帶來更民主、更保護生態的時代,但絕對無法打包票。我不是技術方面的烏托邦主義者。事實上,多年來我一直在批判一些技術。一路上會有許多政治難題。比如,在人人互聯的環境下,如何確保每個人的數據隱私?如何防止網路犯罪和網路恐怖活動?又如何防止互聯網巨頭壟斷平台為達到商業目的利用它們收集的信息?千禧一代的成員越來越意識到,他們的個人信息如同商品,賣給第三方,第三方將這些信息做入到演算法中,用於市場營銷及其他目的。專制政府可能同樣使用這些信息來控制人們的政治活動。

這些都是大問題。如今歐洲的政策制定者意識到前景有多美好,暗網的這些問題就有多嚴峻;他們至少要用一半的管理能力來處理這些問題。別天真地以為像谷歌、Facebook、亞馬遜和Twitter這些公司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會保持現有做法。這場戰爭已開始打響。

眼下最大的問題是氣候變化。大多數科學家之前以為再過一百年才會遇到重大危機,但我們沒有完全預料到廢氣排放使全球變暖所帶來的這條反饋迴路:地球越暖,氣候變化加劇。我們離告別使用煤炭的文明社會可能不到30年了。

即便在富足的世界,氣候變化也是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可能會斷送目前和未來幾代人和地球上物種所面臨的機會。幸好,第三次工業革命有賴於節能技術。此外,它傾向於高度多樣化、分散式的基礎設施。 網路和系統越多樣化、冗餘和分散式,基礎設施越有彈性,就越不容易遭到網路犯罪、網路恐怖活動或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難造成的破壞。

但我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避免深淵,轉變勢必會迅速完成。我們要在30年至40年內完成轉變。正如我所說,我們知道這是可能。在不到40年的時間,第二次工業革命基礎設施就安裝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如果幹勁十足、滿懷熱情,我們可以在未來30年內在全球如法炮製,只需利用第三次工業革命,轉向更為公平、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文明世界。

(本文由普華永道思略特授權刊載)

作者 Art Kleiner 和 Juliette Powell

編譯 沈建苗

雜誌編輯 正月

微信編輯 李昊原

原文發表於《IT經理世界》,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經理世界 的精彩文章:

在智能家居大門口,谷歌、亞馬遜、微軟和蘋果「大打出手」了
吃肯德基用帶錢嗎?帶著「臉」就夠了

TAG:IT經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