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才子讀書讀到這個份上 真讓人羨慕敬佩啊……
現在,人們來到新修繕的徐家大屋,會發現大門兩側掛著兩塊牌子,分別是南陵縣徐氏故居陳列館、南陵縣圖書館國學分館。徐家大屋承載著徐氏幾代人的記憶,因此,徐氏故居陳列館名至實歸。那麼,縣圖書館為何在此設立國學分館呢?也許,這與徐氏族人中的一位大藏書家有著內在的關係,他就是江南名士徐乃昌。
徐乃昌(1868-1943年),清末、民國著名的學者,藏書、刻書、金石考證大家及古物字畫收藏家。一生經歷豐富,業績非凡。
徐乃昌,字積餘,號隨庵,清代上北鄉十都一圖湯村徐(今工山鎮山峰村)人。出生官宦家庭,父親徐文選曾任湘軍運糧官,伯父徐文達曾任兩淮鹽運使,福建按察使,堂兄徐乃光曾任駐美紐約首席領事。
徐乃昌自幼聰慧好學,熟讀經史,十餘歲師從蘇州名書法家姚孟起學書。光緒十九年(1893年)至南京鄉試中舉人,援例候補知府,分發江蘇,光緒二十七年即1901年署淮安知府。
今年3月底,沿著徐氏族人的歷史足跡,我們記者來到了淮安市。
據介紹:淮安府城有著2200年的建城史。淮安城內名勝古迹星羅密布,淮安府署作為全國僅存之一的古代府級官衙,更是顯其歷史地位。其大堂體量為全國之最,面積超過500平方米。
建築衙內有房屋50餘幢、600餘間,分東、中、西三路,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用房等,東路為迎賓游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大門外有石獅,照壁、牌 坊等。
現在走進淮安府署,想像著100多年前,徐乃昌在此辦公的場景,真讓人遐思連連,不勝感慨。
徐乃昌署淮安知府後,繼而特授江南鹽巡道,兼金陵關總督。曾主辦積穀、厘捐、賑捐和督察通海墾務。約於光緒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學務,回國後提調江南中、小學堂事務,總辦江南高等學堂,督辦三江師範學堂(南京大學前身),加二品銜。史料記載:徐乃昌為官清正,以禮待人,重視錄用、提拔有才識的人。清帝遜位,民國成立後,徐乃昌隱居著述和校刊古籍,成為近代著名的藏書家、學者。
民國3年(1914年),南陵修志,聘徐乃昌任總纂。經過10年,民國版《南陵縣誌》問世,保存了極其珍貴的史料。民國19年,應聘為《安徽通志》總纂,撰成《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17卷。
徐乃昌愛書成癖,藏書極豐,多達數萬卷,曾多方覓求和廣泛博覽我國古典著述,收藏很多珍貴書籍,悉心校閱並翻刻印行,其校訂考證嚴肅認真,多附例言札記,簡辨真偽,眾采諸說。其所藏所刊,雖有部分散佚,但藏於安徽、南京、上海等地圖書館的仍然不少。其中不乏善本乃至孤本,幸經徐氏珍藏刊刻才免於泯滅。
徐乃昌雖常寓居外鄉,但仍眷念鄉土,關心家鄉人民之疾苦。民國23 年南陵遭遇百年未有之大旱,糧食顆粒無收,鄉民饑饉掙扎。徐乃昌四齣募捐,從安南購回大米,賑濟災民。
今天的人們談及徐乃昌,常以名士贊之。是名士,真風流,但縱觀徐乃昌的生平,既有清流的品格,又有循吏的本色,更兼有才子和書生的雙重綺麗色彩。才子下筆千言、文不加點、旁徵博引、文采斐然。書生則惜墨如金、力透紙背、刪繁就簡、筆底生瀾。才子同而不和,往往鋒芒畢露,書生和而不同,常常寬容豁達。才子洒脫、聰睿與幽默,被人形容為風流人物,書生穩重、溫和與理智,讓人寓意為正直象徵。才子儒家立德,道家待己,書生佛家修性,雜家存身。才子是時代理想的一類化身,書生則是民間立場的實體存在,這些特質,徐乃昌的身上皆有體現。在晚清至民國這段中國歷史的大變局中,徐乃昌以自己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人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入世意識和家國情懷。
TAG:南陵縣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