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6.夏啟以征戰家天下

16.夏啟以征戰家天下

到帝禹的時代,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已經徹底瓦解,已經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的雛形。禹死後,政權表面上落到了公推的東夷族首領伯夷手中,但禹之子姒啟則依靠強大的家族軍事力量攻殺伯夷,取而代之,建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之後夏後啟又經過一系列的征討戰爭,最終鞏固了夏後氏的統治地位。夏後啟通過武力取得政權,但卻一直沉湎於酒色淫樂之中,而且其繼任者也都治世乏力而淫樂則無不求其極。因此可以說,作為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雖然有開創之功,但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腐敗的王朝之一。夏王朝儘管採取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制,但由於統治無方,期間權柄曾數易其主,夏後氏儘管最後又重新獲得了王權,但還是在貴族的淫逸享樂中被新崛起的軍事貴族集團成湯所滅。

西天禾圖文

到了中國遠古民主制的末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勞動剩餘產品也越來越多,於是家族私有制也逐漸發展了起來。而相傳為黃帝之後的夏後氏的勢力則正是在這種逐漸興起的家族私有制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的。夏後氏家族本屬於東夷族群,但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向西遷移,最後以今河南嵩縣的三塗山為中心迅速發展壯大,尤其是經過姒鯀和姒禹等幾代人的發展,逐漸發展成為中原大地上最強大的部族,而這正是後來姒啟攻打同屬於東夷部族的首領伯夷,並取而代之的重要基礎。當帝禹之時,原始的氏族民主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軍事議事制內部的主要人物都已經被帝禹委以心腹,多數都屬夏後氏部族的貴族,因此,雖然帝禹駕崩之後,表面上是要將權力交給東夷族首領伯夷,實際上卻早已為姒啟繼承王權鋪好了道路。

關於這一點,在當時實際上就已經成了一個公開的秘密,不爭的事實。因此,帝禹駕崩後,由天下公推的繼任者伯夷結果權杖之後,首先做的便是妥善處置以帝禹之子姒啟為首的勢力強大的夏後氏貴族。關於這一點,古文獻多有提及,如《竹書紀年》說,「益干啟位,啟殺之」,《晉書》也有相同的記載,到清代,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說:「《竹書紀年》載益代禹立,拘啟禁之,啟反起殺益以承禹祀」。伯夷作為天下公推之君主,其之幽禁姒啟當是除了夏後氏之外的中原諸族首領的共同決定,而從這一點也正可以看出夏後氏在當時的勢力之強大,足以對當時的軍事民主制構成嚴重的威脅。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中說,「古者禹死,將傳天下於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戰國策·燕策一》中甚至直接說,「禹授益,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儘管伯夷率先一步幽禁了姒啟,但終究還是被夏後氏所攻殺,政權終究還是歸入姒啟之手。但是,夏後氏儘管通過武裝叛亂奪去了政權,曾受到一部分家族的擁護,但在當時還是遭到了大多數地方家族的反對,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當時的勢力同樣強大的有扈氏。

有扈氏與夏後氏一樣,本是同族,也是姒姓,同屬於原東夷族群。後來與夏後氏共同西遷,夏後氏落於今河南嵩縣一帶,以三塗山為中心而迅速向東北的伊洛平原發展,並定都於陽翟。而在西遷途中則北行,到達了今鄭州以北的原陽之原武一帶。這裡的自然生存條件自然要比夏後氏所在的伊洛平原要優越得多,故其發展也非常迅速。有扈氏和夏後氏地域相鄰,隨著二者族眾的不斷繁衍,勢力的不斷發展,二者之間便不斷產生摩擦衝突。其中最嚴重的衝突便發生在夏後啟的父親帝禹當政之時,《莊子·人間世》曾說,「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顯然,帝禹之攻有扈氏並非因為有扈氏不服從中央王權之名,而帝禹儘管打著中央的旗號,但卻名不副實。由於有扈氏所居為水土肥沃之地,物產豐富,故在當時諸部族中最為富有,而帝禹之攻打有扈氏乃是出自個人攘奪他人財富的目的。但儘管戰爭異常激烈,甚至將有扈氏的城郭都變成了廢墟,可似乎帝禹也損失慘重而並沒有取得勝利,而有扈氏的勢力依然強大,因此之後終帝禹一生都對之無可奈何。

公元前1978年,帝禹駕崩,天下共推東夷諸族首領伯夷為主,夏後氏依靠強大的家族武裝攻殺伯夷,奪取王權。之後姒啟為了表示他的權力是天下所公認,便在夏後氏都城陽翟(即今河南禹縣)召集個諸侯方國樹齡,舉行議事會議,以爭取個部族的支持,並舉行了異常盛大的祭祀活動。但有扈氏則與夏後氏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明確表示反對夏後啟繼任君主,放棄參加議事會議和祭祀活動,這就引發了後來的激烈的甘之戰。

當初夏後啟為奪天子之位,曾攻殺東夷諸族首領伯夷,這就使得在夏後氏與有扈氏的衝突中,東夷諸族自然也就站到了有扈氏一邊。而且事實上,此後終整個大夏王朝數百年,東夷諸族一直與中央王權不和,之間時起衝突,以致於到了太康之時,王權曾一度被東夷諸族中軍事實力強大的有窮氏所奪取。而生活於南方地區的三苗諸族,曾受到夏後啟之父帝禹的猛烈攻擊,幾乎達到滅族的境地,自然與夏後氏有著難以消除的世仇,也堅決反對夏後氏。

夏後啟之祖鯀,我們前面提到,說是因為治水無功而被帝舜命祝融殺於羽山。但實際上,這只是其被殺的一個方面的原因,而此外則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呂氏春秋·恃君覽·行論》篇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堯以天下讓舜。鯀為諸侯,怒於堯曰:『得天之道者為帝,得帝之道者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為三公。』以堯為失論,欲得三公。怒甚猛獸,欲以為亂。比獸之角,能以為城;舉其尾,能以為旌。召之不來,仿佯於野以患帝。舜於是殛之於羽山,副之以吳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為司空,以通水潦。顏色黎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可見鯀曾與虞舜爭奪王位,其之被殺主要應是因爭位失敗的而致。那麼,以此以來,有虞氏與夏後氏自然也不和睦,也算世仇。而有虞氏都城在蒲阪,從地理上講,在夏後氏都城陽翟之西偏北。

除了這些之外,北方諸族、東南的淮夷等族也都站在有扈氏一方,堅決反對夏後氏。而當時夏後氏的都城陽翟則正處於反對勢力的包圍中心,作為當時的一個部族,夏後氏的勢力再強大,也是難以與天下為敵的。於是,在夏後氏來講,當務之急是要跳出這個包圍圈。於是夏後氏便做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遷都。夏後氏放棄陽翟,向西北遷都安邑,即今天的山西夏縣。這裡正屬於陶唐氏故地,地處汾水流域,四周有高山阻擋,而且河谷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在當時氣候溫潤,是一片理想的沃土。

遷都之後,夏後啟便開始著手準備與有扈氏等部族的戰爭。大約到了公元前1973年前後,夏後啟打著名不副實的中央王權的名義向有扈氏挑起了戰爭。雙方在洛陽新安的甘地相遇,於是展開了一場激戰。關於這次戰爭,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史記·夏本紀》中說,「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在《尚書》中還有一篇名為《甘誓》的文章,應是夏後啟在攻打有扈氏臨出發前所發表的一次演講:

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作《甘誓》。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

戰爭最終以有扈氏的失敗而告終。戰爭失敗之後,有扈氏部族徹底崩潰,而夏後氏則將大批的有扈氏族眾俘虜為奴隸。

進過激烈的甘之戰之後,夏後氏基本上鞏固了攘奪來的政權,儘管還有東夷、南蠻以及淮夷諸族的不服,但因這些部族的活動範圍離夏後氏的統治中心較遠,故而夏後氏亦對之無可奈何。

經過夏後啟的十多年的征伐,後又歷經幾代夏王的拓展,夏朝的疆域空前擴大,版圖大約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東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的三省交界處,西到山西南部。那個時候,由於交通工具有限,人們的活動範圍還不是很廣闊。

從夏朝開始,帝王諸侯開始注重他們的食色視聽的娛樂活動。他們修建宮苑來彰顯自己的氣派,突顯自己的神聖地位,他們不停地尋求著美食美酒美女等等。總之,這個時代也不是以審美諧趣為宗旨的旅遊,而是為了滿足娛樂欲求尋找刺激的淫游。並且,帝王諸侯之遊樂是殘酷的、隨心所欲的,更有甚者是將歡樂建立在奴隸們和平民們的痛苦之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天禾文史 的精彩文章:

03.伏羲和女媧的「創造之旅」

TAG:西天禾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