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弄不懂績效概念的績效管理是蠻幹

弄不懂績效概念的績效管理是蠻幹

作者:鄧玉金

績效的概念

績效是多維建構的,觀察和測量的角度不同,其結果也會不同。因此,要理解績效的全部內涵,不但要關注它的理論發展,還要結合在實踐運用中的演變。

績效的三個層次

組織的整體績效首先是從每一個員工的個體績效中體現出來的,通過行為實施過程轉化為部門或團隊的工作結果,最終形成整體組織的產出——組織績效。

第一、組織績效。組織績效是組織最終經營管理的結果,是衡量一個組織經營狀況的重要標誌之一。

第二、部門/團隊績效。部門/團隊績效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具備互補知識、技能和共同目標的人在具體的、可衡量的業績目標指引下共同實現的工作結果。如果忽視了部門/團隊績效的關注,就可能使員工只注重個人績效有關的工作,而忽視對部門/團隊績效和組織績效承擔的責任,最終削弱了整個部門和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第三、個人績效。個人績效主要考察員工的行為是否達到職業化行為的標準,是否按照職業化工作程序作正確的事情。個人績效是組織績效的根本和基礎,只有使個人工作績效最大化,才有可能使組織績效最大化。

三種績效觀

目前在歷屆績效的內涵上主要有三種觀點:結果論、過程論和潛能論。

第一、結果論。結果論是將績效視為結果,主張用工作的實際產出說話,注重績效的客觀性和明確性。但是,如果人們無法控制行為的過程,那麼行為導致的工作結果就不可靠,而且過分強調結果,就可能導致員工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導致組織成員之間的惡性競爭,追求短期效益,最終導致組織的整體利益和績效受到傷害。

第二、過程論。過程論將績效視為一個實現目標而採取行動的過程,即績效=行為。過程論的基本假設是:行為必然導致結果,只要控制了行為就能夠控制結果。過程論認為績效是行為,通過對員工行為的標準化、職業化塑造,能建立起標準、規範和行為體系。

第三、潛能論。潛能論是將績效視為企業人力資本的現實收益加上預期收益,也就是說績效=做了什麼+能做什麼。它將企業員工個人的潛力、能力和素質納入了績效評估的範疇,使績效考核成為連接員工過去的表現和未來發展的橋樑。

在績效管理中,給出以下操作性的定義:績效是那些經過評價的工作行為、方式及其結果。另外,績效必須是經過評價的工作行為、方式和結果,沒有經過評價的工作行為及其結果在這裡不被視為績效。

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績效是一個過程的概念,它與評價的過程相聯繫;二是研究績效問題必須考慮時間因素;三是績效反映在業績、過程(過往和預期)和行為三個方面。

實踐

績效定義適用情況對照表:

本文作者鄧玉金是資深HRD,知名培訓師,微信公眾號:鄧玉金人力資源實戰,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的精彩文章:

TAG: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