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震撼!在濰坊這麼多年我們竟然不知道……

震撼!在濰坊這麼多年我們竟然不知道……

導語

近日,央視大型國寶探秘節目《國家寶藏》一夜刷屏,這檔集結了9大國家重量級博物館27件珍貴館藏文物的綜藝節目,一經播出就得到許多觀眾的好評。其實,還有眾多不為人知的「國家寶藏」與濰坊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這些讓我們濰坊人引以為傲的國家寶藏!

狀元卷

趙秉忠狀元卷為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是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卷真跡,現存於青州博物館,價值連城。

它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空白,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獻,系國家一級文物。卷首頂天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為當時的皇帝朱翊鈞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佔一折。下為正文,凡15折,每折6行,為1厘米見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精闢闡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主張「實心先立」、「實政繼舉」才能天下太平安樂,具有重要的歷史、現實意義;並附有作者上三代簡歷。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濰坊諸城人)僅見的存世精品,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該著作由耕田、穀物、蔬菜、果樹、樹木、畜產、釀造、調味、調理、外國物產等各章構成,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百科全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

《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秦漢以來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其取材布局,為後世的農學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據。

難得糊塗

說起「難得糊塗」,總是要與鄭板橋聯繫在一起,《難得糊塗》碑是濰坊市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碑文為鄭板橋用獨創「六分半書」體書「難得糊塗」四個大字,下有小字釋文:「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後題「乾隆辛未秋九月十有九日,板橋。」右上角鈐朱文「橄欖軒」引首章,左下角鈐朱文「鄭燮之印」章和「七品官耳」章。闡述了一種大智若愚、良智深藏若虛的處世哲學。

峭壁蘭圖

《峭壁蘭圖》是鄭板橋存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也是濰坊市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畫面的左上角是大面積的懸崖峭壁,於石縫間畫蘭草五叢,右下角畫散石一組,蘭花兩叢。整個畫面左高右低,上呼下應。

濰坊的書畫天下流傳,然而,僅有書畫作品不足以表達濰坊的文化薈萃,燦爛奪目,下面這些國寶,為濰坊璀璨的文化錦上添花。

在濰坊市博物館南側的「石碑石刻藝術長廊」內,一尊高達3米、寬2米、重達5噸的斷臂鐵佛格外顯眼。這尊鐵佛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唐代鐵佛中年代最早、佛體最大的一尊,也是濰坊市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要知道,在當時澆鑄出這樣的大型鐵質佛像難度極大,唐鐵佛造像為研究濰坊地區的佛教文化和石碑石刻藝術,提供了詳實有力的證據。

中外有關專家根據鐵佛的面相服飾及相關資料,推斷大鐵佛鑄造於隋末唐初,面相為雅利安人。遠看,鐵佛高峻威嚴,造型藝術優美;近看,鐵佛慈祥端坐,褒衣博帶,美髮高髻,雙目微合,面部豐腴,寬額豐頰,尤其是下頜的三重腮設計體現了唐代典型的審美風格。

青州龍興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數形體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續500年的石、玉、陶、鐵、木和泥造像200餘尊,其中以北齊時期石像最多,有佛、菩薩、弟子、羅漢、飛天、供養人等多種題材。

造像有浮雕、鏤雕、線刻、貼金、彩繪,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為山東地區北魏至北齊時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貴的斷代標本。以北魏、東魏、北齊造像為主的佛教窖藏,收藏於青州市博物館。

在諸城市博物館內有件「其貌不揚」的文物——鷹首提梁壺,如果你不留心也許會與這件頂級文物擦肩而過。這是一件戰國時代的盛酒重器,被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珍貴文物。

它的設計構思有著獨到的過人之處,將壺頂作成仰視的鷹首,利用鷹嘴的自然形態作為壺的流口,形象逼真,自然流暢。當人們提著橫樑傾斜壺身倒酒時,鷹嘴的上唇便可自動打開。倒完酒後將壺直立,鷹嘴又會自動合閉。整個壺蓋用銅環與提梁相聯,既能自由開啟,又可避免脫落。這獨具匠心的設計,科學地將藝術觀賞與實用功能,自然形態與人工製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表現形式上,運用浮雕技法,使鷹首的雙眼高凸於壺頂之上,格外引人注目。而壺身則器壁輕薄,紋飾簡練,展示出戰國時代青銅鑄造的高超藝術水準。

據了解,鷹首提梁壺的照片還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被國家郵政部門製作成明信片進行全國發行,使更多的人欣賞到了這件稀世珍寶的動人風彩。

提到臨朐山旺化石博物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館藏的大量古生物化石,其實在眾多的珍品中,國家一級文物——西周晚期上曾太子鼎的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該鼎平折沿,附耳,耳兩翼各有一銅柱連介面沿,半球形腹,平緩底,蹄形三足,其一足殘,耳內外分別飾竊曲紋、重環紋,腹飾竊曲紋、凸弦紋。器壁內側鑄有銘文五行三十八字,「上曾大(太)子般殷,乃擇吉金,自作彝。心聖若慮,哀哀利錐。用孝用享,既龢無測,父母嘉寺,多用旨食」。

「該鼎銘文中的『上曾』非常重要。」工作人員說,金文中記載有兩個曾國,一在山東,姒姓;一在湖北,姬姓。近年由於姬姓曾國的器物不斷出現,有的學者把著錄中的曾國青銅器都斷歸湖北的曾。而上曾太子鼎的發現,不僅證明春秋時有兩曾並存,而且為姒姓的曾國定下了一件典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在諸城市博物館展示著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巨型鴨嘴龍化石骨架,並有100多件恐龍化石。這是世界僅有的,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

這是一塊巨大的鴨嘴恐龍股骨化石。1992年陳展以來,因眾多遊客撫骨許願往往能夠靈驗而聞名於世,民間稱之為「華夏第一奇骨」,並有「看看神龍,心想事成」的說法。

來源:綜合自濰坊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濰坊廣播電視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濰坊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濰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