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靈君: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全面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回顧96年來黨的歷史尤其是過去五年取得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辦好中國的事情,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黨的全面領導的歷史邏輯
在無產階級革命時期,領導權問題一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重要問題。一般說來,無產階級的力量在革命運動的初期還很弱小,這就註定了無產階級只能同其他階級結成聯盟。隨著革命發展和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無產階級的先進性日益體現出來。因而,無產階級必須在聯盟中保持獨立地位並爭取領導權,這既是策略上的需要,更是壯大革命力量的需要。
除了在革命聯盟中掌握領導權,無產階級還必須在本階級和群眾運動中掌握領導權。第一,無產者不能自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必須由本階級的先進分子組成馬克思主義政黨率領他們前進。第二,不能把黨員和一般群眾混為一談,黨的先進性註定了黨員幹部對普通群眾具有示範帶領作用。第三,黨是無產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無產階級革命不僅要產生自己的政黨組織,也要產生自己的工會、青年團、婦聯等群眾組織,在所有這些聯合形式中,黨是最高的聯合形式。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黨是「工人聯合會的中心和核心」,列寧也強調黨是「無產者的階級聯合的最高形式」。
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學說對中國共產黨影響深遠。黨的二大通過《關於「民主的聯合戰線」的決議案》,強調中國共產黨應該聯合全國革新黨派,組成民主的聯合戰線,以掃清封建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壓迫,建設真正民主政治的獨立國家為職志;黨的四大報告指出,中國的民族革命運動,必須有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並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得到勝利。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首次提出了民族統一戰線中「革命領導權」的問題。革命戰爭年代的經驗和教訓表明,中國共產黨放棄統一戰線領導權,就會付出慘重代價。
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的時候需要強調黨的領導權,執政以後也必須牢牢掌握領導權。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無產階級政黨第一次在一個大國執政,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該採用何種政黨制度。馬克思主義者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社會主義國家無論實行什麼樣的政黨制度,都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不能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實行輪流執政。在實行多黨合作制國家,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關係,不是對抗關係,也不是對等關係,而是領導與接受領導的關係。
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依然高度重視黨的領導權問題。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我們是堅持無產階級對於一切問題的領導權」,1962年1月30日,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同志指出:「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領導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軍隊和政府。」1973年12月14日,毛澤東同志在同中央政治局部分成員談話時指出:「政治局是管全部的,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
經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艱難探索,黨的領導體制機制逐步完善,黨的領導權基本鞏固。鄧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發表了《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改革》的講話,提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的命題。1982年,彭真同志主持憲法起草工作,把「黨的領導」寫進憲法序言。
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在黨內,通過民主集中制這個根本組織原則,形成強有力的集體領導和領導核心相結合,塑造黨中央集中統一權威;在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通過協商、示範、說服、帶領和引導等方式,牢牢掌握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在人民大眾中,通過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實現黨的領導;在局部執政條件和全面執政條件下,發揮黨的各級組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
從歷史邏輯來看,黨的領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進行的根本保障。
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承載崇高歷史使命的政黨,自成立以來矢志不渝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復興,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些使命承載,註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命運與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關聯在一起。要完成這些艱巨的歷史使命,必須凝聚全體中華兒女的力量共同奮鬥,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意志和力量的組織者、引領者、執行者。
黨的二大報告指出,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鬥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在馬克思主義文獻中,最早的「群眾」是指無產階級群眾即工人階級群眾。後來列寧對這個概念進行了發展,說俄國除了無產階級群眾,還有非無產階級群眾——農民。再後來,毛澤東同志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工具,把中國的民本傳統與革命實踐結合起來,擴展了群眾的內涵,提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都屬於人民群眾。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群眾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統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黨是領導核心是一致的,黨來自於人民群眾,又必須回到人民群眾中去。黨和人民群眾是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行動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黨的領導成為國家治理的領導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關聯在一起。世界上超過一億人口的國家,絕大部分實行聯邦制,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走自己的路,而且還很成功,許多人想不明白。實際上,即使那些主張多元主義價值觀的國家,每次選舉的結果,只是一個最強的「眾意」戰勝了一個或幾個較弱的「眾意」;而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國幾千年「一盤棋」的治國思想,聯絡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通過協商民主原則凝聚「眾意」,找到最大公約數。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是大黨治理大國。大黨治理大國,首先需要一個有權威的黨中央,能夠從全局角度觀察問題,能夠「一錘定音」作決策,而且一旦決策作出,中央和地方的各個部門就要堅決落實。因而,黨的全面領導不是口號而是行動,不是抽象原則而是具體舉措。
國家治理離不開國家能力,當代中國的國家能力取決於黨的組織力、領導力。國家能力,是指一個國家對內匯聚民意、確立國家發展方向、凝聚國家意志,對外實現戰略目標、提升國際影響力的能力。比較世界各國,成功的國家治理都需要有強大的國家領導力,在擬定國家發展方向或國家危難的關鍵時刻,在國與國的博弈之中,需要把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才能贏得先機、贏得勝利、贏得未來。
中國共產黨引領社會革命和社會建設,成為社會治理的組織者。自近代以來,只有中國共產党進行了最深刻、最徹底的社會革命,改變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格局,成功推進了從社會革命到社會建設、從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的轉型。中國共產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基層社會組織化水平,堅定不移引領基層治理。中國共產黨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從人民群眾關心的利益問題入手,引領人民群眾跟黨走,也要發揮政治功能,把基層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
黨的全面領導的實踐邏輯
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一段時期以來,一些黨員幹部不敢理直氣壯講黨的領導,對黨的領導語焉不詳甚至沒有前提地講黨政分開,結果弱化了黨的領導,削弱了黨的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當做根本大事來抓。澄清了許多模糊認識,樹立起黨中央的權威,弱化黨的領導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性扭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回歸初心、回歸本源,重申了黨的領導就是全面領導這個本質性規定。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居於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堅持黨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對內政、外交、國防、民族等工作,對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監察機關,對經濟、文化、社會、群團等組織和黨外群眾進行領導,等等。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黨必須服從中央,始終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二戰以後,有許多國家站起來了。然而,站起來的國家中只有極少能夠富起來,而富起來的國家中能夠走向強起來的更是少之又少。這表明,迎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不可能輕輕鬆鬆、敲鑼打鼓,而是滾石上山、爬坡上坎,必須把全黨全國人民全體中華兒女的意志凝聚起來。全體黨員幹部必須向黨中央看齊,邁著整齊的步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全國人民和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黨中央作出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堅決貫徹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黨委(黨組)要堅持向黨中央報告工作。各級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乾部,總攬不包攬,協調不取代。各級黨委要對全局工作通盤考慮,整體謀劃,形成全面推進的工作機制。合理劃分工作層次,處理好重點工作的關係,明確哪些是黨委親自抓的工作,哪些是黨委推動的工作,哪些是黨委支持的工作,形成分類推進工作機制。形成堅持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機制,既發揮黨委領導班子的集體作用,又使班子成員各負其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堅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則實現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持大事大商量,小事小商量,商量就是力量,商量就有力量。領導班子中的「一把手」要學會商量、主動商量,班子成員要主動彙報、相互溝通,形成黨的重大決策都嚴格按照程序辦,在充分發揚民主和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各級黨委要充分調動人大、政府、政協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各人民團體的作用,形成各方面工作合力;黨的主要領導幹部要培養民主作風,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善於採納不同意見。要建立科學的民意匯聚和收集機制,培養一支隨時能給黨委和各部門決策反饋意見的黨員群眾隊伍和專業人才隊伍。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需要防止一些認識誤區。比如:黨統攬全局,並不是事無巨細,更不是「包打天下」,是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實;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並非黨要取代國家和政府的職能;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既要強調班長的作用,也要強調集體領導。下級服從上級,說的是對於上級的決定、指示,下級必須執行,並不能否定黨內同志間的平等關係;黨的領導並非黨員幹部端著架子,盛氣凌人地發號施令,而是要黨員幹部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做經常性的說服和深入細緻的工作,最終把跟黨走的人搞得多多。
(作者系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陳蓉)
TAG:黨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