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至吃餃子原來是為了紀念他!那些課本里學不到的冬至小常識……

冬至吃餃子原來是為了紀念他!那些課本里學不到的冬至小常識……

曬玉米 曬高粱 曬香腸 曬臘肉

可你見過曬餃子的嗎?

GIF/301K

12月22日 星期五

農曆十一月初五

冬至

今天0時28分,迎來冬至節氣

冬至

是「數九寒天」的開端,

也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在這一天,北方有宰羊、吃餃子的食俗,

南方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臨近冬至,黑龍江一家包餃子

店鋪門口地面擺了數千個餃子

為過冬做起了準備

那場面太震撼了!

店主說,東北室外氣溫低

餃子放地面上凍起來,方便保存

餃子曬好後

還有和收稻穀一樣的儲存操作

掃攏

GIF/384K

篩選

GIF/193K

裝箱

GIF/262K

這才是

真·速凍餃子

在這種操作面前,南方人表示

再次開了眼界!

也許今天店主一家早已圍坐桌邊

吃上熱騰騰的餃子了

冬至習俗·吃餃子的習俗怎麼由來?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

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葯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GIF/244K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上海的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東北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鐘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西安還創製出餃子宴,用數十種形狀、餡心各異的餃子組成宴席待客。

餃子餡的美好寓意

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

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里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

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

而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冬至飲食·各地都吃些什麼?

北方餃子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全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包餃子、吃餃子,在這個冬天裡別提多溫暖了!

南方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滕州羊肉湯

山東滕州一帶,冬至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圖個好兆頭。

蘇州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閩南薑母鴨

在閩南地區,當地人會在冬至享用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潮汕有「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啰啰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杭州人冬至——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廣東人冬至——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北京人冬至——餛飩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河南人冬至——捏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湖南冬至——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養生·這些養生秘訣需注意

一「躲」

冬至正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人極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別是中老年人,應注意保暖,這個時候老年人的發病率會猛增,患心血管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要提高警惕。

建議:冬至養生講究「去寒就溫」、「無泄皮膚」,平日要小心保護自己,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

二「養」

冬至後養生原則就是要盡量減少陽氣的消耗,保養精氣,做到養精蓄銳,有益於防治疾病。冬至養生應以靜為主,切忌過於運動出汗,同時,冬至「養心」也很重要,應避免過於抑鬱,思慮,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建議: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患得患失,還可以通過午飯後適當打盹、多曬太陽、泡腳、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養生。

三「補」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分為幾大類:

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可配枸杞、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

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建議: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吃飯的時候宜少緩,少量多餐,以保證所需營養又不傷脾胃。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食宜溫熱熟飲,多吃堅果類食物,可禦寒、補腎健腦、強心健體。

四「防」

防流感:

預防流感首先要切斷流感病毒的傳播,如及時發現和隔離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強體育鍛煉、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C等;另外,有條件的要預先接種流感疫苗;平時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預防藥物。

防心腦血管疾病: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注意保暖、按時服藥、加強檢查、注意飲食、加強鍛煉、保持樂觀情緒等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很重要。

冬至科普·這樣給孩子講冬至

冬至特定的節氣和自然環境,詩人墨客們都會感嘆時光與人生,感嘆歲末與寒冬,謳歌冬至節。

小編也為大家搜羅了一些古代冬至詩詞和適合孩子們看的繪本。

詩詞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佳節,羈旅在外,孤影寒燈,全是掛礙。淡淡的思鄉,濃濃的懷親讓人動容。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詩人心境不佳,情緒消沉。已屆老年,兩鬢的白髮多於階下的秋霜。心如死灰,不如爐中之火還在熊熊燃燒。憤怨之情,躍然紙上。

《小至》

【唐代】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遠了,雖然身處異鄉,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

《冬至感懷》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復一榮。

每逢佳節陪思親,誰都不例外。詩人對影獨飲,默默地思念著九泉下的雙親。悲恨人有壽命物有限,卻也深知榮衰是輪迴,雖有遺憾,也唯有釋然。

《冬至》

【宋】陸遊

歲月難禁節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

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陽從九地來。

上馬出門愁斂版,還家留客強傳杯。

探春漫道江梅早,盤裡酥花也斗開。

歲月是一場令人猝不及防的旅行,回首歲月也同樣讓人悲從中來。冬至來得太快,還得強顏歡笑。讓詩人頓感年月已逝,心中惘然。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啟

君來同客館,把酒夜相看。

動是經年別,能辭盡夕歡。

雪明窗促曙,陽復座銷寒。

世路今如此,懸知後會難。

他鄉遇故知,讓本來值得暢飲的長夜,更添一份暖。推杯換盞,世道多變,相逢難得,這一次分別,要再次相逢就難了。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冬至寒冷,本應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詩人卻故作輕鬆地自嘲還有誰會像自己一樣,在萬籟此都寂的季節只身前往古剎。表面的形單影隻,內心怕是更凄然。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這是杜甫晚年的詩,離開長安後流落他鄉。每年冬至獨自在外,不能和家人親親熱熱歡聚一堂,旅居外地自是感到倍加冷落。他一生顛簸流離,難享天倫之樂,著實讓人唏噓。

《冬至》

【宋】姜特立

老來心緒怯年光,又見春來報一陽。

未必暗添宮線永,只應先引鬢絲長。

年關將至,有人歡喜有人愁。年少時只道節日歡慶,年老時惶恐又一冬,兩鬢髮白的痕迹殘酷地提醒著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冬至》

【宋】文天祥

書雲今日事,夢破曉鳴鐘。

家禍三生劫,年愁兩度冬。

江山乏小草,霜雪見孤松。

春色蒙泉里,煙蕪幾萬重。

繪本

1

《吃餃子嘍》

作 者:保冬妮 著

曹艷紅 繪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低幼親子共讀書籍。

中國風!這是冬至節里溫暖的繪本,也是飄著餃子香味的圖畫書。也許,你已經聞到香味了,那還等什麼?中國人的記憶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兒,一年四季,頭伏餃子、立冬餃子、冬至的餃子、年三十兒的餃子、大年破五的餃子……多少溫暖的回味與餃子聯繫在一起,成為終生的念想。

2

《中國記憶 傳統節日冬至》

作者:王早早

繪畫:黃馳衡

出版社:北京師大出版社

冬至陽生春又來!

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的元素,以故事為主線展開,立足於真實的民間生活,自然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使我們的小讀者在閱讀中既感受到溫暖和愛,同時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喚起心靈深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並長存記憶之中。

3

《這就是24節氣-冬》

作者: 牛林敬

出版社: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8大版塊,讀懂節氣!

8大版塊,讀懂節氣:節氣故事/歷史由來、古詩諺語/天文氣候、七十二候/動物植物、農事活動/民俗節日。圖文詳示,玩轉節氣:

觀察互動--填日曆、塗氣溫

科學實驗--測日影、養蠶、觀北斗知節氣、蟬的發育

傳統技藝--豎蛋、踩高蹺、包粽子、編蛋袋、製作荷花燈

節氣PK--飛行棋、搶西瓜、連連看、誰拿到"金雪花"

4

《餃子笑哈哈》

作者:陌姐

繪畫:賢哥

出 版 社:北京交通出版社

北方的朋友,冬至吃餃子!

中華傳統美食低幼繪本-餃子笑哈哈,粽子脫光光,饅頭變變變,湯圓滾啊滾!這是一套引導寶寶好好吃飯的原創繪本,由兩個媽媽經過兩年精心創造完成,書中洋溢著媽媽的溫暖,餃子、饅頭、湯圓、粽子都是孩子喜歡的食物,把他們放在書中,以充滿童趣的畫面和朗朗上口的童謠呈現給孩子,讓孩子喜歡上食物,屬於我們的文化也就傳遞給了孩子。

你們的冬至準備怎麼度過?

你的家鄉有什麼不一樣的冬至習俗?

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冬至快樂 小編要去過冬至了~

來源:根據中國新聞網、人民網等綜合整理

監製:唐明

統籌:徐嫣嫣

編輯:吳曉婷 王妍(實習生)

浙江在線行業中心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小記者 的精彩文章:

TAG:浙江小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