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文化認同「天人合一」、「萬物一體」

我們的文化認同「天人合一」、「萬物一體」

我們的文化認同:

【 「天人合一」、「萬物一體」】

「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在我看來這兩個題目有著深刻的關係,傳統文化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是一而二,二而一,相輔相成的一個關係。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他對於中國文化,對傳統文化沒有文化認同,那他就不會由衷地、內在地產生相應的文化自信。

對於普通人而言,傳統文化與文化認同有什麼關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弘揚傳統文化,而時代越現代,傳統就離我們越遠,那樣我們重視傳統文化到底是因為什麼?我們今天往往把傳統文化稱為幾千年以來形成的這一文化體系,但用「傳統文化」這個詞會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它是古代的文化,好像這個文化跟近代、現代保持著距離,跟我們的關係很疏遠,其實我們會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共同的精神家園,它並不離我們很遠,相反它構成了我們共同的文化心理,歷史是不能割斷的,歷史也是割斷不了的,我們從歷史中來,我們每個人,我們每個個體都有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家族、民族、地域都有其相應的歷史內容在。

我們在民族文化認同上有著共同的世界觀。中國人特別在世界觀上強調「天人合一」,無論是「天人合一」還是「萬物一體」都強調和諧地面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我們與周圍世界的萬世萬物的關係。中華民族文化從上古時期伏羲一畫開天、八卦定乾坤到如今,出現了一批批彰顯時代強音的文化巨人及著作。如,商周朝時期周文王著《周易》,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時期老子著《道德經》、孔子著《易傳》以及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論語》、孫子著《孫子兵法》等諸多思想大家,他們的思想以及著作影響深遠,開啟了中華文化軸心時代。中國傳統文化源起於古聖先賢對大自然運行規律的探索,強調「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堅持以人為本,是人類社會追求的永恆主題,魅力永存。《周易?繫辭》中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講的就是天道、地道與人道之間的相互關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也應順應天地之變化規律繁衍生息,與天地形成統一的整體,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實現「天人合一」。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孔子在《易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平衡的思想,揭示了自然界陰氣、陽氣的運行彼此消長與轉化,既無形存在而又按一定的法則運行,生生不息而又無窮變幻。陰陽一體兩面,彼此互藏,事物的發展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相互轉換、相互融合。陰陽互動,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一體,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

宋代有一個著名的思想家叫做張載,他有一篇文章叫做《西銘》,開頭就講「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什麼是我們的父母?天地就是我們的父母,人是天地當中的一部分,而民是什麼?我們周邊跟我們一樣的這些人,「民,吾同胞」,老百姓、人民就是我的同胞,而「物,吾與也」,萬物都是我的朋友。可見中國人有著對萬世萬物,對天地萬物這樣一種普遍聯繫的不分的「天人合一」的情感,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有著共同的世界觀。

中國人有著共同的精神追求。有共同的精神世界。儒、釋、道三種文化,儒家、佛家、道家一種文化形態是精神追求的核心。儒家講的仁愛,仁者愛人,我們要有一種博愛的精神,佛教講的平等,我們要平等地面對萬世萬物,道家講的自然,這些觀念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會常常地提到,而且今天社會也都是普遍接受的一些價值觀念,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價值追求。我們追求一種有差等而又能夠推及到他人的仁愛,我們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我們追求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齊治平 的精彩文章:

古往今來看生活耐得千事煩,收得一心清

TAG:修齊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