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逢燦爛的日子》教「70後」學會如何致青春?

《生逢燦爛的日子》教「70後」學會如何致青春?

當「70後」想要告別「大叔」時代的時候,網路卻潑給了他們一身的「油膩」。但只需揮一揮衣袖,「70後」的世界便煥然一新。

他們騎著二八大杠在衚衕中歡聲笑語、相互追逐;他們穿著喇叭褲拿著錄音機,放著最為流行的港台音樂;他們喝著紅星懷著理想,勇闖時代浪潮下海淘金。

11月22日,一部聚焦「70後」的懷舊都市情感劇《生逢燦爛的日子》(《北京人在北京》)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首播,截止到12月14日,該劇平均收視率破1,並呈現出低開高走態勢。

網路播放量方面,開播以來,愛奇藝視頻平台播放總量高達41.73億。

微博話題#生逢燦爛的日子#閱讀量3.6億,討論量348.1萬。

《生逢燦爛的日子》由周友朝執導,果靖霖編劇,張嘉譯、果靖霖、劉佩琦、姜武、曲哲明等聯袂主演。該劇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北京衚衕里普通人家四兄弟從青年到不惑之年人生歷程的故事。

《生逢燦爛的日子》人物關係圖

「老大憨、老二愣、老三鬼、老四看不透」

《生逢燦爛的日子》中姜武、張嘉譯、果靖霖、曲明哲飾演的郭家四兄弟演繹出了年代情懷與兄弟情義,而他們的老父親(劉佩琦飾)曾這樣評價這幾個兒子:「老大憨、老二愣、老三鬼、老四看不透。」

姜武飾演的郭家老大郭小江,老實憨厚卻歷經坎坷曲折。少年時期他因為替老三報仇而過失「殺人」進了「監獄」,獲14年牢獄之災,出獄後與社會嚴重脫軌,但在生活不斷的磨練下,他遵從內心呼喚,歸隱「草原」,找回了自尊,也找到了愛情。

今年冬天張嘉譯徹底開啟了「霸屏」模式,《急診科醫生》《獵場》《我的體育老師》以及正在熱播的《生逢燦爛的日子》,他已經連續兩個月「承包」了一線衛視黃金檔。但與時髦現代、努力迎合年輕觀眾的前幾部作品比起來,《生逢燦爛的日子》卻對張嘉譯的意義特殊,更像是一次自我的「致青春」。

張嘉譯飾演的郭家「老二」郭小海,人生經歷豐富多彩。兒時的他是「混世魔王」、邪性幽默,成年後滿腔「熱血」,白手起家,一路折騰一路闖,看似毫無章法卻也敢想敢幹。從種豆芽到賣羊肉、搞服裝,屢敗屢戰的艱辛歷程被張嘉譯生動演繹,並收穫了不少觀眾的共鳴與好評。

《生逢燦爛的日子》「編劇」果靖霖,在劇中飾演了郭家「老三」郭小洋,按父親的話形容他是「家中最鬼的孩子」。他從小就是個學霸,順利考上大學,並在畢業之後被分配到政府部門上班,是郭家受教育程度最高、工作最體面的人。但看似乖巧的外表之下,集合在老三身上的矛盾與糾結,體現在他事業、愛情等多個方面。

曲哲明飾演的郭家「老四」郭小河,從小就被哥哥們稱為「小結巴磕子」,長大後成為了一名郵差。雖然從小身體就不好,但是生性善良、「可愛」「暖心」。老四與「佳佳」的「虐」心戀情也感動了不少觀眾,最終他勇敢選擇了為愛而「死」。

「四十不惑」致青春,依然很難成爆款?

《生逢燦爛的日子》除了在人設上做得真實有趣,在還原時代背景上也藏了不少小心思,小到道具、台詞,大到角色性格、場景布置,都透著一股衚衕文化。

該劇一開始,就用復古的調色和極具歲月感的服化道,將人拉進70年代這個四合院人家的日常。隨後便是盤根錯節的衚衕展現,隨著鏡頭的移動,爆米花機、彈弓、木頭鴨子、自行車等「古老」物件紛紛映入眼帘,濃郁的年代氣息和地域特色撲面而來。

道具如糧票、電視機票、老式收音機,台詞如孩子張口而出的「樣板戲」唱詞,都能瞬間勾起觀眾們對於那個年代的回憶。

因而從該劇的觀眾性別和年齡屬性來看,除女性佔比較高外,30-49歲的中年觀眾佔比高達80%。

沒有流量明星,也不是大IP改編作品,在當下大多數現代劇還圍繞著家長里短、你情我愛展開時,《生逢燦爛的日子》跳出了「套路」,用一個個溫暖真誠的故事,用一家人歷經四十餘年的親情變換,用老、中、青三代人的精湛演技,繪製了一幅70年代人物成長群像。

然而,即使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評價,《生逢燦爛的日子》在龐大的電視劇市場中卻依然很難成為爆款。這並非因為它製作不夠精良,陣容不夠強大,而是在這個被IP、流量、明星等關鍵詞轟炸的影視圈,「情懷」能夠打動的似乎也只剩那些有著相似經歷的60、70後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文:H 數據:柯琪、吳同舟等

轉載請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傳大數據 的精彩文章:

TAG:中傳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