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給時代的一張老照片
《芳華》12月15日上映,我和朋友去看了首映。
這是一部值得深深感受的電影,它能帶給你念念不忘和無窮回味。
這是一部即便被劇透也一定會想去看的電影,它的標籤是懷舊,青春,戰爭,時代記憶。
這是一部「鐵打的賀歲檔」的首日票房過億的文化作品,餘音繞梁。
不同於《唐山大地震》那樣的悲情渲染,《芳華》是在不知不覺間讓你感嘆世事無常,讓你感覺芳華易逝,讓你置身於那個年代,在熒幕前回憶那些存在於歷史書上的和老一輩人們心裡的那個年代,那些人和那些事,那些戰爭和青春,感情與掙扎。
電影的背景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
有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和殘酷的戰爭。
有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
他們有著愛情和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卻不知道終有一天會被歲月推走,會有出乎意料的人生歸宿。
我看完之後,心裡一直在想著那些情節,即便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是那些情感能夠穿過時代的幕布來到我的心裡。
我不能因為情節上的感同身受而抽泣,也無法做到全然不受觸動,唯一讓我感到難以忘懷的,是那一幕幕情節,以及在宏大時代背景下那我們從未提起過的命運。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命運,我們也無法避免歲月的一視同仁。
「《芳華》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我在敘述人和我自己之間遊離、變換,似乎是真的,又似乎是假的。」
「我們那個時候的愛情是被禁錮的,男女之間的觸碰也是禁錮的,由於禁錮而產生的這種美真的非常動人,會讓人感覺,原來任何情感,任何美的東西都是帶有一點哀愁的。」
作者嚴歌苓這樣講述,「寫《芳華》的起因,其實太自然了。我從12歲到25歲都在軍隊里度過,從小跳舞,後來成了部隊的創作員。」
「《芳華》里的故事,是我的一段青春經歷,裡面的人物有我從小到大接觸的戰友們的影子。」
「大概在四年前,馮小剛導演跟我說:我們倆拍一個文工團的電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團的,我現在特別懷念那段生活。
我說好啊。」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影中的內容,不一定全是真實的,但它們發生的背景是真實的,人與人之間,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放大的情感是真實的。
所以我們看到何小萍被欺負時,劉峰被冤枉時,會感受到不甘,感受到無奈和憤怒。
《芳華》的男主人公是那個時代的英雄模範式人物,那個時候,平凡即偉大,每個人幫每個人的忙。在所有人的思想又紅又正的年代,學雷鋒的模範人物就是一個時代的偉大。
他是英雄,因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具有美德的人。
不過諷刺的是,這樣一個好人,因為一件事被組織懲罰,而他不過是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
這一段,你所能感受到的情緒,只有憤怒,劉峰也憤怒,但他不是憤怒於被整,而是憤怒於那些人的齷齪,那些人的質問,不僅僅在戲弄他,更玷污著她心中的姑娘,侮辱了他心中的信念。
這樣一件在現在看來無法理解的事情,在當時是作風問題,而由於這件事,主人公的人生軌跡有所改變,他後來的道路不再是他自己能夠選擇的文工團舞美工作,不再像他口中說的那樣雲淡風輕。
「他渴望犧牲,他只有犧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能被寫成一個英雄故事。」
電影有一幕是文工團解散,在那個解散的晚會上,大家舉杯共飲,看似熱鬧的場面卻潛藏著無奈和不舍的告別。
當文工團全體唱起那首動人的歌,然後相互抱著,哭著,我聽到旁邊的叔叔阿姨的抽泣聲,因為電影里的事情,他們經歷過,電影里的歲月,是他們的青春。
在電影最後是每個人物的不同歸宿,在街角的書店,當你的文工團女兵已經變成了一個新聞工作者,與當年的好友一起討論下海經商的陳燦,和嫁到加拿大的林丁丁。
她們旁邊坐著打借條的來到海口討生活的劉峰,老郝把借條撕掉,「這麼多年的情誼還抵不上一張借條?」
那電影中缺失的八十年代在書店的一角閃著光,當大家在追憶往昔的時候,改革的車輪已經改變了每個人的面貌。
那張最初的軍裝照,被劉峰拼接回去,送還給命運坎坷的何小萍。
《芳華》是需要用心看每一個細節的電影,它所有的內容,都像是時代的老照片,那樣清晰,那樣不可或缺,那樣難得和珍貴。
插圖 | 《芳華》
作者介紹
小蘇打
「歲月」
回看
往
期
TAG: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