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寫紫砂,為伊消得人憔悴
(以上圖片,記錄著做紫砂文稿過程中發生的那些小確幸,以及尬事。 一年過去了,都翻篇了。)
編前小序
追根溯源寫紫砂,為伊消得人憔悴,酸甜苦辣都嘗遍,也覺美好留心間。
回望2017年,步履有些尬調。還好,堅持了一件事,知道了不能高估某人的道德感,更不能指望年會憑良心做事。謙謙君子是人前表演的,旮旯里的小動作不是我能應付得了的。由此也學會了轉個彎,實現了換個部門的願望。感謝!
今日冬至,一陽已生。母親說過,數伏就數寒,數九就數暖。陽光燦爛有些溫暖,略微整理,繼續向前。
美好的2018,愉快工作!
〖光陰故事〗
紫砂情緣
(25分鐘版第一稿)
片頭
字幕南宜興北平定
畫面有紫砂資源的山野,紫砂礦石,作坊,窯火,經典紫砂器,吏治紀要平民工廠招徒廣告等
片名紫砂情緣
——南宜興和北平定的紫砂故事
(時長25分鐘左右版)
一紫砂之美(3分鐘)
配音
紫砂泥,俗稱「五色土」,傳說中又叫「富貴土」。這種陶土質地細膩,韌性好,含鐵量高,天然配置的原礦泥製成的紫砂陶器里外都不用上釉,呈色豐富,光潤精緻,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大雅之堂捧為珍寶,尋常百姓人家又覺舒適好用。
更為曼妙的是,紫砂泥製作紫砂壺,千姿百態,造型各異。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仿生雕琢,各壺各韻。
用紫砂壺泡茶,香氣正,滋味濃,一把精心養育出來的紫砂壺,即便沒有泡茶,也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茶香。且暑天泡茶不易變味發餿。
配音
紫砂以江蘇宜興為最,據有關資料記載,紫砂器肇始於宋代,明代時期,宜興金沙寺高僧擅長捏壺,書童供春偷師學藝,製作了供春壺,名享至今。之後,紫砂名家輩出,明代有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趙梁、元暢、時彭、時茂林等。到清代曼生壺名氣最大。後陳鳴遠、陳鴻壽、陳恭壽等也為名家大師。民國時期,紫砂壺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拿到金獎,名揚世界。隨後,更是在芝加哥、倫敦等世界各地的博覽會上多次拿到金獎,一批傑出紫砂藝人相繼脫穎而出,大師名品,一壺難求,紫砂陶身價倍增,紫砂行業大行其道。不僅有收藏價值,更有實用價值。
採訪
宜興紫砂名師名品(30秒內)
配音
宜興是「紫砂壺」原產地,現有國家級、省級、無錫市各類工藝美術大師2000人,紫砂從業人員10萬人。宜興市的紫砂產業主要集中在丁蜀鎮。丁蜀鎮是舉世聞名的「陶都」,面積15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0萬,是宜興市的人口大鎮、工業重鎮。該鎮以紫砂為原料的品種有五大門類,分為藝術陶瓷(主要是紫砂)、日用陶瓷(主要是陶瓷餐具和陶瓷酒瓶)、園林陶瓷(主要是陶瓷花盆和陳設陶瓷)、建築陶瓷(主要是琉璃瓦、牆地磚和裝飾用外牆磚)和工業陶瓷。歷史以來,紫砂行業一直是宜興最為重要的經濟支柱。
二結緣紫砂(由兩部分組成(11分鐘)
配音
公元2017年7月20日至25日,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老乾局院內,由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主辦,縣老幹部局、縣收藏家協會承辦的平定歷代紫砂器收藏展,吸引了路人前往圍觀。
採訪馬斌其他人(一分鐘相關內容)
紫砂展品大類,件數,來源等
配音
三友壺、梨形壺、茶盤、筆筒、顏料盤、碧綠色魚缸、紅色茶壺、傳爐壺、紅泥壺、魚化龍壺、梅樁壺、六方壺、張寶珠壺等。
平定歷代紫砂器印款展板上收入的十七家印款圖片,呼應著展櫃里的三四百件平定歷代紫砂藏品,與每一位觀瞻者默默對話,似乎在講述著多少紅塵往事。
無獨有偶,公元2017年7月26日,在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冠山鎮大峪村集藝堂展廳,舉辦了平定民國紫砂精品個人收藏展。
採訪張紹斗
平定的民國紫砂精品曾參加國貨展會
這些都是民國紫砂精品,共展出平定縣紫砂收藏家王建軍和我本人收藏的百餘件民國紫砂作品,挑的都是精品,當然還有一些重器,因為考慮到安全問題沒有參展。其中有各類茶壺、茶葉罐、香熏、筆筒、筆洗、蛐蛐罐、花盆以及紫砂製作模具等二十餘個種類。
配音
這些藏品,有的標註著定做,珍貴;有的標註著廣東藏友惠讓;有的標註著少見;有的標註著實用。這個蛐蛐罐,標註的是紅泥,平定陶器特產,邊刻「勇戰三秋」;這顯然是一款定做的紫砂瓶,題刻小字「恭賀馬老先生令四郎新婚之禧」。置身於這一件一件平定民國紫砂藏品中間,太多的信息堆積而來,令人浮想聯翩。
採訪王建軍
曉山款,民國時期,來平定的不止是李寶珍、吳雲根這些大師,還有願意來這裡做學徒工的等相關內容。
配音
兩次平定紫砂器藏品展,簇擁大雅無華,撩開紅塵帷幔。民國時期平定和宜興結緣紫砂的故事,終於從紫砂收藏的小圈子裡走出來,在大眾視野中迅速繁盛。
01緣起 平定工業的第一次轉型
配音
據《平定吏治紀要》、《平定縣誌》、《平定歷代陶瓷》等資料記載:民國初年,閻錫山掌晉,時任平定知事的吉廷彥接到省府通飭後,總結分析,認為改良之所以成績不大,原因在於「風氣初開,人民於各項工業多不能貫注全力」,遂決定由官方發起,籌建平民工廠,並聘請宜興陶器工藝師來平定授藝。
1914年,曾任平定刺史的朱子欽,趁赴浙江採購桑籽之便,「繞道宜興,延聘利用公司李寶珍、楊阿時、朱慶生、吳雲根來晉盡心研究」,開始新一輪陶器改良的實驗。宜興紫砂工藝師到達平定後,隨即展開工作,「親赴四鄉,實地考查,採取矸礦,築爐燒煉」,但由於火力太猛,結果不盡人意。於是二次試驗,「另築新爐,重用煤燒」,所燒物品「不但無多損傷,抑且顏色鮮明,不亞於南制陶具」,然好事多磨,該次試驗仍有不足,「試製各種陶質茶壺,一經熱水灌注,色變灰黑」。吉廷彥與宜興技師同工同住,,悉心專研,之後,「又採回矸礦多種,分類試驗,所制物品,悉臻完美」,「絕無滲漏變色之虞,比較江南出品,頗不低遜」。經過三次試驗,平定紫砂得到政府認可,吉廷彥也因提倡紫砂有功,獲「一等金質獎章」。閻錫山請吳雲根為他多次造紫砂壺,並收藏。
1915年,平定紫砂改良大獲成功,募股已過半數,開工條件基本具備,7月1日正式開辦平民工廠,並向產礦各縣發出招生廣告。
這份民國時期的平定縣平民工廠招徒廣告,就收錄在民國四年平民工廠石印館印的《平定吏治紀要》中。
同樣收錄的還有平民工廠聯並序和甘泉亭聯並序。
平民工廠聯為吉廷彥撰寫:「天下無棄材善用得人則夏瓦周陶均屬利民之器;眼前多至寶曲成有道即丸泥抔土亦為富國之資。」在他同時撰寫的《題平民工廠聯並序》中,有略為詳細的記錄……
與吉廷彥對聯相輝映的,就是朱子欽題寫的甘泉亭對聯:「物因工巧成精器,地以人靈出醴泉。」
當時已經升任冀寧道尹的朱子欽先生撰寫對聯的同時,也留下了記述平民工廠創辦過程的文字。
採訪周英俊
這些都是民國時期的平定紫砂器,都是精品,按採訪剪輯。
採訪馬斌
三下渾源縣,收藏樹根茶杯,復興工廠,鼎秀工廠,大興工廠,陶業公司,民間小作坊很多。
配音
橢圓型仿生樹根白紫砂花盆,平民工廠款;白紫砂仿生樹根筆筒,平定陶業公司款;白紫砂獸頭耳素方瓶一對,平定平民工廠款。這是翟志洋先生的匯古堂藏品。他和張紹斗先生共同設計編輯了《平定歷代陶瓷》大型畫冊,其中平定民國紫砂陶器圖片佔有相當大的篇幅。(畫面,一頁一頁展示紫砂圖片,精品給特寫)
02傳承平定工業第二次轉型
配音
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建立十年後,抗戰時期蕭條了的地方工業面臨二次轉型,平定縣手工業管理局積極籌建大峪瓷廠,並於1964年,從宜興請來吳亞平、沈志強、蔣祖良、丁劍鋒、許和生等紫砂技師,傳授製作紫砂器技藝,當年便燒制出紫砂壺、紫砂花盆、仿生樹根茶具、擺件、文房雅玩等器物。
與此同時,大峪瓷廠還派出劉匯川、白雲、周正華、王德、王寶玲、康雨春等人去宜興學習。(《大峪村志》129頁)
大峪瓷廠生產的紫砂產品被稱為紅瓷,紫砂瓶、紫砂壺等器物比之民國平定紫砂更為神采飛揚,另具雅韻,曾名噪一時,享譽華夏。
採訪張寶珠
簡介大峪瓷廠的經歷,師傅不僅有宜興的,也有本地的,他們都是民國時期平定紫砂廠的老藝人。
1966年,大峪瓷廠和冠庄陶瓷廠合併,技術工人轉入冠庄陶瓷廠。
當時的平定工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平定陶瓷業再現輝煌,平定瓷器、平定砂器、平定紫砂器等陶瓷產品聲名日隆,產品遠銷東南亞。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平定紫砂的又一個發展期。平定冶西鎮葦池村於1987年投資辦起了集體所有制企業——葦池紫砂工藝陶瓷廠,聘請了江蘇宜興的技術工人前來指導。主要生產紫砂類的樹皮花鍋、筆筒、龍字頭水壺、山水盆景底座,後期主要開發生產路面磚和其他建材產品,從業人員最多時達到50多人。
平定縣南陽勝鄉也投資建起了紫砂陶建材生產廠家,主要生產紫砂陶地板和地磚,一度時間規模空前。1991年陽勝地板磚廠經技術改造後成功生產彩色釉面磚,這種釉面磚不易龜裂、跌落,故優於一般粘土燒制的釉面磚,擴大了該企業的生產能力。
白顏素泥,雅韻極致,山西平定的紫砂和江蘇宜興紫砂百年情緣,心神相交,天賜泥料,匠人匠心,摶土成坯,燒築成器,共同譜寫了一曲優美的天籟之韻。
三紫砂富礦(5分鐘)
配音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位於太行山西麓,是山西省的東大門,自古就是秦晉通衢,燕趙要路,素有「文獻名邦」稱號。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歷史悠久,文脈綿長,山雄水秀,礦藏豐富。
平定縣蘊藏著大量黏土,為平定人民陶成雅器提供了物質基礎,兩千年文化養成又為文明可掬奠定了必然結果。
1966年,在平定縣東部20餘公里的柏井古村,發現宋代窯址,1977年,在平定柏井張家墳發現兩座古瓷窯,並出土了大量的歷代陶瓷殘片,很多陶瓷專家認為平定窯屬於中國古代定窯窯系。
配音
平定的制陶業起始年代幾乎和中國陶器的誕生年代相近。而平定砂器至遲也在秦代就已經開始生產。
採訪張紹斗
題刻石如瓶,鄧石如是清代書法家,篆刻家。
配音
這些都是收錄在《平定歷代陶瓷》中的清代平定紫砂器圖片,青銅造型紫砂撣瓶,石如,松軒題款;清代紫砂掛釉碗;晚清,紫砂五件供器,數量雖然不是太多,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能佐證,歷朝歷代,平定的陶瓷藝人,一直都在嘗試著燒制紫砂器。
據有關部門組織調查編寫的《平定縣自然資源調查及綜合開發利用研究》資料,平定縣境內該類礦產分布於西部冶西鎮下南茹村——孟家村——聖堂一帶,礦石呈紫紅色薄層狀泥岩,結構細膩、吸水性強,牙咬時無磣感,質地純凈。主要成分為高嶺土,石英,且混雜有針鐵礦等。燒成溫度在1000——1350°C。該紫砂陶土礦屬內陸湖相沉積成因。儲量豐富,質優良,經分析化驗與江蘇宜興陶土礦基本相同。
2008年編製的《山西省平定縣下南茹—馬家莊紫砂陶土礦普查地質報告》中有這樣的記述:「雜色、紫色、藍紫色砂岩及泥岩,其中泥岩是本區紫砂陶土礦的含礦層,本區所謂的紫砂陶土礦亦即泥岩中品質上乘者。」「岩性有:紫紅色黃綠色鈣質膠結的長石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砂質泥岩,底部為黃白色長石砂岩。」
採訪
張寶珠不僅有白泥,紅泥,也有紫泥,做凍梨皮紫砂器的泥也有了
配音
豐富的優質紫砂陶土礦藏,南宜興,北平定的百年紫砂情緣,平定歷代紫砂精品在收藏界的熱度,這些,都已經為新時期平定紫砂項目開發鋪墊了寬闊厚實的平台。
四追夢紫砂(6分鐘)
配音
在《平定刻花瓷》一書中,有幾張照片,都和紫砂有關:這是張文亮在著名紫砂大師陳國良工作室;這是與著名紫砂藝人范洪泉先生合影;這是在宜興鮑志強大師工作室等,另有一張照片的說明令人感嘆:「50年之後,吳亞平先生應張文亮之邀於平定舊地重遊。」巧合的是,在陽泉紫砂非遺傳承人張寶珠工作室,也見到一張他與吳亞平50年後再相逢的合照。
採訪張寶珠
吳亞平師傅來平定後,找到我,讓我領著他去上嘉山,看當年一起擔矸的地方。矸是咱這地方的叫法,就是紫砂陶土。
配音
已是古稀之年的張寶珠,不忘初心,堅持用紫砂原礦,全手工製作紫砂器。他的紫砂技藝原汁原味傳承歷史,取的依然是冠山鎮上庄一代的紫砂原礦料,經過粉碎、籮篩(60目);放進水裡泊著,須經至少兩三個月陳腐,這紫砂泥才能使用。工具都是自製的,即使買到現成貨,也需加工後才趁手。摶捏一把好壺,工序聽起來不是太多,過程卻很複雜,揉揉捏捏,晾到干度剛剛好,再繼續揉揉捏捏,這個過程不能風吹著,不能太陽曬著,也不能溫度太低,匠人匠心,全在製作一把壺的過程中。
採訪晉明堂李偉
把紫砂的傳統工藝,和互聯網平台結合起來,打造千人百企,培訓紫砂藝人,堅持紫砂原礦料,堅持全手工,堅持共享大師,開放紫砂製作體驗館,讓更多的市民在親身製作紫砂器的過程中感受紫砂之美,陶冶情趣。(按採訪內容剪輯)
配音
山西晉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用六年的時間投入,完成了公司運行的前期儲備,現在,和紫砂相關的工作已經初步展開,並初見成效。
在平定這些追夢紫砂的人群中,長青(全名)公司董事長李占剛算是重量級的一位,他在自己的公司開闢出一層紫砂研發中心,工作之餘,和宜興朋友任總(全名)共同創作紫砂器,從樣品、試片開始,到一把紫砂壺燒制出爐,興趣全擱在裡面了。
2016年底開始,平定縣委縣政府,在致力於資源型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旅遊及其附屬產品,實現供給側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下,多次召開平定紫砂項目研討會。
採訪或者研討會同期聲縣領導相關人員(按實際內容剪輯)
聯繫溝通宜興紫砂藝人,到平定開辦紫砂工藝坊,在縣職業高中開辦,招生授課,收徒制器,利用當地豐厚紫砂資源,為這方水土上的百姓謀得利益。
(畫面 同期聲 平定新聞稿2017年5月2號至8號,縣委主要領導帶隊宜興考察新聞)
配音
平定紫砂在追夢的百年歷程上,迎來了全國、全省、全縣又一次工業轉型的歷史機遇期,民間熱潮湧動(畫面,張文澤等紫砂工作室),縣委政府致力發展。良才利民此地福,善舉通行傳佳音。百年紫砂媲美宜興的夢想正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中變成現實。平定紫砂,必將和平定瓷器、平定砂器組合排列,走成氣勢磅礴的陶鄉方陣,集群發力,跨越發展,成為平定縣域經濟中強有力的經濟支柱。
(字數 5131字 寫於2017年8月10日)
TAG:山風吹來從前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