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許願捐獻眼角膜,生後親友跪求別動遺體

老人許願捐獻眼角膜,生後親友跪求別動遺體

在中國,近年來遺體捐獻人數呈幾何級數增長,但考慮到13億人的人口基數,器官捐獻率仍然較低,在世界上處於中下水平。在武漢,一群老人走出了「入土為安」的傳統倫理認知,他們說服了自己,更需要說服家人,把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留在了世間。

在武漢市漢陽區老年大學,有一群老人時常借用教室開會,交流。他們有個自己的組織——留愛小組。2011年,鄒道毅老人和七八位老夥計們一拍即合,決定集體簽訂「遺體捐獻協議」,並成立了「留愛小組」。據了解,武漢市簽訂遺體捐獻協議的共有3000餘人,而漢陽老年大學裡就有74位。不過,也有人覺得他們「晦氣」,避而遠之,背後的議論聲,也從未停止。

留愛小組的發起人鄒道毅是武鋼集團漢陽鋼廠退休幹部。1995年他就表示過,會在「去世後無償捐獻遺體」,但當時武漢「捐軀無門」。他為此奔走上海、成都等地,到上海市紅十字會及徐匯區、浦東區紅十字會探訪並索要無償捐獻法及相關資料,返回後將所得資料全部送武漢市紅十字會,供武漢市立法和建紀念館借鑒、參考。最終促成了武漢市遺體捐獻工作於2000年3月正式起步。

在鄒道毅家中,保留著大量的從上世紀90年代起的資料。1995年,武漢《長江日報》就「當你生命走到了盡頭時,請把器官留在人間」組織討論,鄒老撰文參加並表示願意無償捐獻遺體,得到編者認同並予以刊登。2000年3月,他成為武漢市首批6人捐獻志願者之一,志願者登記卡號為002。

2017年11月27日21時,紅十字會愛爾眼庫的角膜捐獻協調員明維(右)突然接到了鄒道毅老人兒子打來的電話,得知鄒老剛剛因為重症肺炎,離開人世。遵照老人遺囑,家屬希望明維第一時間來完成眼角膜的摘取工作。

抵達鄒道毅家中後,明維原本準備和醫務人員一起,完成老人生前心愿。但一位親友突然跪在鄒道毅兒子的面前,態度非常堅決,要求所有人三日之內不觸碰老人遺體,讓老人能夠安息。這讓鄒道毅的大兒子非常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見此這般,明維聯繫了負責接收遺體的同濟醫學院。對方表示,眼角膜6小時內不取,就會失去價值。不過因為現在入冬,如果室溫控制得當,遺體在三日後的早晨不會有什麼問題。為了不僵化家庭矛盾,同時能夠實現老人的遺願,明維決定放棄摘取老人的眼角膜,等到三天後的早晨,再幫助老人完成遺體捐獻。

在鄒道毅床前,明維痛哭老人向告別。在與鄒道毅接觸的五、六年時間裡,她獲得了老人不斷的鼓勵和認可,「鄒老一直說,做這份工作,要扛得住人們各種非議,要獲得家人的理解,還得真心尊重這份職業,而不能簡單只把這當成是工作。所有這些,我一直記在心中。」

三天之後的11月29日清晨,鄒道毅的兒子當著全家親友的面,簽署了父親的遺體捐贈協議。

根據鄒道毅老人臨終前的要求,家裡沒有進行任何操辦,很多朋友都沒有通知。靈堂設置極其簡樸,室內沒有遺像,甚至沒有輓聯,只有寥寥花籃。因為老人生前愛梅,案台上放置了一張老人在梅花園裡的合影。

鄒道毅的老伴眼神中透出無盡悲傷。對於丈夫的決定,老伴能夠選擇的是最大程度的尊重,但以這種非常規的方式告別,她仍然有些不能接受。

前一天晚上才得知老夥伴離世的夏光中老人匆匆趕來,送鄒道毅最後一程。這位79歲的老人是留愛小組的聯合發起人。

夏光中是鄒道毅老人在推動遺體無償捐獻路上最好的夥伴。「我的眼睛很有神,眼角膜肯定不會差,一定會有用處的」滿頭銀髮的夏光中老人說,因為深怕影響捐獻質量,他70歲之後就不再染髮。

「70歲那年,我做了三件重要的事:不染頭髮、辭掉工作和志願捐獻遺體,現在看來,這三件事都做得非常英明」,夏光中說。他和老伴都簽訂了遺體無償捐獻協議,夫妻倆現在只要能跑得動,就會到各地去旅遊,用更好的心態來面對老年生活。

2015年,留愛小組的部分成員在影棚里拍攝了一張相對正式的合影。對於老人們來說,以「不懼怕死亡」的名義聚集在一起,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每年的3月26日,是遺體捐獻紀念日。這一天或者是清明節,老人們都會自發組織起來,前往武漢石門峰陵園,去祭拜已經先他們一步離開的老夥伴們。

石門峰有為捐獻遺體者設立的紀念碑,上面鐫刻著遺體捐獻者的名字,方便捐獻者的家屬前來寄託哀思。從石碑上鐫刻的逝者姓名上可以看出,遺體捐獻者人數逐漸遞增,2000年僅有1位捐獻者,2001年有2位,2002年有4位,2003年有5位,2004年有11位。從2005年開始,人數越來越多,每年都有明顯增長。目前石門峰共有這樣的石碑共有四對八塊,正面已經全部刻滿了名字,陵區已經開始在反面進行鐫刻。

2016年3月26日,留愛小組的成員陪同剛剛失去女兒的衛瑞雲老人前往陵區祭奠。老人的女兒劉蕾因為乳腺癌去世,去世前她給媽媽錄製了23首歌,希望能用聲音繼續陪伴母親。同時劉蕾還要求將身上唯一可以用的眼角膜捐獻出去。老人代女兒簽訂了協議,隨後自己也加入了捐獻群體,簽訂了協議。在遺體捐獻紀念碑前,衛瑞雲老人失聲痛哭,喪女之痛還令她難以平復。

「大家都看得很開」,夏光中老人說,「雖然在陵園裡,氣氛會有一點沉重,但平時大家都是唱歌跳舞、練字彈琴,輕鬆地談論死亡。我們把《愛的奉獻》作為小組的組歌,相約到天堂後再次相聚,一起繼續唱《愛的奉獻》。」

2017年11月29日早晨7時07分,鄒道毅的遺體被殯儀館工作人員從屋內抬出,準備送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在小區住宅樓前,鄒道毅的兒子面對即將駛離的殯儀車輛,向父親做最後告別。

30分鐘之後,鄒道毅的遺體被送進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下設的基礎醫學院解剖學系,這位老人的遺體在經過處理後,將成為教學用體。

2017年12月5日下午,一位陵園的工匠師傅在石門峰陵園的遺體捐獻紀念碑上,刻上了鄒道毅老人的名字。

「鄒道毅是令我尊敬的夥伴」,數十位留愛小組的老人齊聚漢陽區老年大學的活動室,為鄒道毅舉行追思會,老夥伴夏光中說:「他為推動遺體捐獻做出了驚人的努力,甚至達到忘我的境界。他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了出去,不帶一絲雜念。我為他寫了一幅輓聯,』泰然自若含笑歸天,活得體面走得高貴』,我衷心希望我的老夥計一路走好。」

攝影 | 馬路遙

編輯 | 楊深來

出品 | 騰訊新聞「活著」欄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著 的精彩文章:

TAG: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