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試水綜藝新玩法,3大核心點帶你了解《國家寶藏》緣何好評如潮?
星值 · 觀點
網綜熱門已經屢見不鮮
到底能硬挺到底,還是曇花一現?
《國家寶藏》有三大核心秘籍
▽
從持續風靡的《奇葩說》到一觸即發的《朗讀者》,再到全民一致好評的《見字如面》,2017年的綜藝節目開始拋棄拘泥於選秀形式,嚴苛打造內核和深耕內容基礎,將節目本身開始引流IP品牌的趨勢打造。
是什麼讓網綜有了如此「誠惶誠恐」的表現?主要來自2017年移動視頻端的興起以及內容付費的市場完善,網綜節目進一步稀釋衛視綜藝節目。
但是到了最近非常火爆的《國家寶藏》之後,網路綜藝節目內容的形式又有了一層進化。
以往的文博類節目,一不小心會落入就文博談文博的窠臼。觀眾在節目中看到專家滔滔不絕地講述專業知識,卻很難引發共鳴。這種傳統套路,始終把觀眾的感受隔離在外,最終只能讓節目變成了一種自娛自樂。
《國家寶藏》難能可貴的一點,是打出「讓國寶活起來」的口號。所謂「活起來」,就是讓國寶與我們的生活發生關聯。第一期節目播出後,能迅速獲得觀眾認可,和明星化身歷史人物出演「小劇場」密切相關。「小劇場」的設置,有虛構成分,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安排,做到了節目效果和尊重國寶史實的平衡。
《國家寶藏》節目開創小劇場的模式之後,通過趣味化的接受傳統國寶文化的熏陶之外,還能展現出演員的演技,以及現場觀眾的感染力和傳達力。這種做法拋棄了傳統文化綜藝節目的專業知識的授教,而是更加情景化再現了國寶文化的前世今生。
明星小劇場環節是節目中娛樂性最強的,每期三位明星會扮成歷史人物直接演一段國寶故事,這個段落被戲稱為「博物館版演員的誕生」。國寶故事並非完全是史實,節目里標註了是「基於歷史合理虛構」。
在現象級綜藝節目已經稀缺的情況下,《國家寶藏》為什麼還能火?
第一,傳統文化的新玩法,不但要說還要演出來。
無論是李晨演繹的宋徽宗,還是王凱演繹的乾隆,都非常生動的再現了每一件國寶在時代混流之下誕生的過程,並且層次豐富的體現,觀眾更容易接受。
第二,緊隨市場趨勢,打出傳統文化綜藝的輕鬆牌。
綜藝節目大多以現場輕鬆幽默的氛圍和節目演繹的形式出現,大多傳統文化類的節目展現形式過於保守,而《國家寶藏》重新洗牌,國寶解密的層層遞進種,將傳統知識用多場景的有趣呈現,增強了觀眾的接受度。
第三,實力明星加盟,過足傳統文化的戲癮
不管是小鮮肉還是實力的演技派,能將他們共聚一台演繹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這種演繹的方式在以往的綜藝節目中也不曾出現過。在傳播話題和觀賞度上大大提高了節目的口碑。
在資本插足網綜之後,反而更加促使了綜藝節目的細分化和垂直化領域的發展,在節目形式以及內容呈現上更加關注受眾接受度,不在單獨的製作一個硬體產品這麼簡單。
首先,視頻網站內容需求量大,隨著視頻網站的壯大,傳統四大衛視生產的頭部綜藝已經無法滿足視頻網站的發展需求,需要更多自製內容來豐富內容並形成差異化。
其次,視頻網站背後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撐腰,擁有自製網路綜藝的實力;今年兩大網路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製作成本都超過了2.5億元,這個價格即便電視綜藝也很難達到。
最後,網綜題材更寬泛,內容範圍更自由,特別是網路綜藝能夠挖掘一些小眾文化或者亞文化,例如今年火爆的純網路綜藝《中國有嘻哈》,主要是以亞文化之一嘻哈文化作為主題切入,正好擊中了一批亞文化群體,在該群體中引爆,進而影響到更多非嘻哈愛好者也開始關注該節目。
無論如何,我們見證了在製作水平已經內容打造上,《國家寶藏》在同類型的綜藝節目中已經率先領跑,必將樹立傳統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新標杆。
數據來源/星值行
圖/來自網路
文/kk
※豆瓣9.1!為什麼迪士尼動畫部部經典?
※毀譽參半,這部戲害了胡歌
TAG:星值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