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福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劉福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冬至將至,你知道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嗎?

由於每年的冬至,都在農曆的十一月,所以,古時候,人們就把農曆的十一月稱作「冬月」。

從我國古代起,就對冬至非常重視,把冬至當作一個重要節日來過。因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我國漢代,書中就有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冬至這天,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有說法「冬至當日回頭」,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白天一天比一天長,直到夏至,天長到頭。中醫認為,冬至陽氣開始回升,是養生保健,調理身體的好時機。

相傳東漢末年,「神醫」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長沙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決然辭去太守一職,告老還鄉,一心為老百姓看病治病。

此時,正值隆冬季節。告老還鄉的途中,張仲景看到好多窮苦老百姓,在這樣嚴寒的季節里,衣不遮體,有好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心裡更加難受。於是,途中遇到的這一幕,牢牢地記在了他的心裡。

回到家裡,前來登門求醫問葯的人蜂擁而至。每天忙於看病,開方,熬藥。可是,無論多忙,他從沒忘記返鄉途中看到的那一幕幕。冬至這天,他讓弟子替他為病人看病,自己到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一架帳篷,在那裡盤上大鍋,親自舍葯為窮苦老百姓治療凍傷。

他把羊肉,辣椒,還有一些驅寒的藥材放進大鍋里,等熬到火候時,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剁細,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水餃),把包好的「嬌耳」下到大鍋里煮熟,分給需要治病的窮苦老百姓吃。每個人一大碗熬好的葯湯和兩個「嬌耳」。病人吃了後,感覺渾身上下暖和了很多,兩耳發熱,很是舒服。

從冬至這天開始,直到大年三十,天天舍葯,為窮苦老百姓治病。

一個月過去了,那些耳朵被凍爛的窮苦老百姓的耳朵都治好了。那些被凍傷的老百姓也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神醫」張仲景,每年的冬至都吃餃子。

——2017.12.17

劉福成,筆名,溪涓。1959年5月生人。現在臨朐縣新華中學擔任數學老師,中學高級教師。濰坊市數學教學能手。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數學論文二十餘篇。本人酷愛文學創作,喜歡詩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朐 的精彩文章:

馮相波:青州王墳沒口貓鷹山穿行

TAG:臨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