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此心移學道——日習論語第222天
子罕篇第十七
點擊在線收聽語音版
原 文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 釋
色:美色
義 釋
《四書集注》:謝氏曰:「好好色,惡惡臭,誠也。好德如好色,斯誠好德矣,然民鮮能之。」《史記》:「孔子居衛,靈公與夫人同車,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四書蕅益解》:惟顏子好學。亦惟顏子好德耳。
江謙補註:德與色對。猶性與相對。凡夫著相而不悟性。故好戀色身。好吃美食。好著美衣。好居美室。皆是好色。不知義理悅心。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功德莊嚴之可貴也。顏子在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方是好德。禹之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儘力乎溝洫。方是好德。
《論語新解》:本章嘆時人之薄於德而厚於色。或說:好色出於誠,人之好德,每不如好色之誠。又說:《史記》:「孔子居衛,靈公與夫人同車,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故有此言。今按:孔子此章所嘆,古固如此,今亦同然,何必專於衛靈公而發。讀《論語》,貴親從人生實事上體會,不貴多於其他書籍牽說。
六世達賴喇嘛詩云:「動時修止靜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若把此心移學道,即身成佛又何難。」
今 譯
孔子說:「我不曾看過愛好道德就像愛好美色那麼深切的人!」
主 旨
孔子感嘆世人不能誠心好德。
引 述
世間的事物,大多是相對的。有看得見的美色,便有看不見的道德。一般人對於看得見的美色,莫不十分喜歡。認為自己有欣賞的眼光,更有愛好的欲求。至於看不見的道德,不知道什麼緣故,總是產生了不同樣的熱忱!
孔子這一句話,並不是敘述句,而是感嘆句。他看到這樣的情況,卻非常不以為然。認為大家最好提高警覺,至少應該做到好德如好色,以提高道德的水平。
這裡所說的「德」,和《學而篇》「民德歸厚矣」的意思並不相同。後者只有事實意義,不提出價值判斷。這裡的「德」,則具有價值判斷,只有良好的品德,才稱為「德」。
生 活 智 慧
(一)美色是有形的,凡是有形的,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愈來愈褪色,愈來愈難看。道德是無形的,反而由於無形,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往往愈變愈好,愈受到歡迎。
(二)美色容易使人目眩神迷,錯失了人生的正途。道德令人心智成熟,不斷反省改進,獲得自由和自主,提升生活的價值。
(三)人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不在於美色,而在於美德。我們無法因為欣賞美色,便改變自己成為美人。我們有了道德典範,倘若加以仿效,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道德。
建 議
促使自己,至少要好德如好色。
別 裁
這句話裡面說的色,包括了女色、物慾、嗜好三重意義。但根據歷代的看法,只是偏重在女色這一面,認為這是孔子對衛靈公的感嘆。孔子周遊列國時,對孔子比較重視的是衛國,但衛國的政權,當時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是大臣蘧伯玉,而左右衛君的是美麗妃子——衛靈公嬖好的南子,所以有這句感嘆,而成了一句名言。事實上不止衛靈公,從人情世故上看,人都是好德不如好色。如果一定要以最高的道德要求,世界上很少有合乎標準的人。
像我們看到很有名的唐明皇與楊貴妃這段歷史故事,唐明皇這個皇帝的確是不錯,少年時代非常好,晚年時因嬖好楊貴妃,致使國家發生了變亂,成為知名的歷史故事。在過去的歷史,很多人都把這個罪過,推到楊貴妃身上去,這也是很難說的。說一個女子對於政治會有如此大的影響,也有可能。就是西方也有這種情形,所謂英雄征服了天下,女人征服了英雄。不過要看哪種女人,真能征服英雄的女人,並不容易。我們看到蜀亡國以後,蜀王妃子花蕊夫人被俘。宋太祖趙匡胤就問她,你們國家有十幾萬大軍,為什麼今天你會到我身邊來。這位妃子作了一道詩答覆他,大意是說我本在深宮中養尊處優的女子,對國家大事不了解,但這首詩的結論卻罵盡了男人,她說:「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這也是歷史上,女人關係歷史命運的一個故事。再其次,大家都說唐明皇是誤在楊貴妃手裡,尤其是詩人們都如此說——中國的詩人多半對於歷史大事,有謹嚴的批評——但也有另一面的看法,如袁枚的詩說:「空憶長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華清池水馬嵬土,洗玉埋香總一人。」當安祿山造反,兵逼長安,唐明皇出走到長安南面馬嵬坡的時候,發生兵變,部隊不肯走了。大家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把楊貴妃殺死。唐明皇沒有辦法,只好讓楊貴妃自縊死。所以後人評論歷史,認為唐明皇不一定是為了楊貴妃而誤國的,這首詩就是這個意思。建溫泉池給楊貴妃洗澡的,讓楊貴妃自殺的,都是唐明皇做的,不要把歷史的罪過,推到一個女人身上去。
同樣,清代的龔定庵也提了一個反調,他的一首詩說:「少年已自薄湯武,不薄秦皇與漢王。設想英雄遲暮日,溫柔不住住何鄉?」他說一個英雄到了晚年沒事情做了,不讓他住在溫柔鄉里,又要他幹什麼?龔定庵這個理論,和現代的心理學、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有點類似。我們要特別注意,性心理學與馬克思的理論,嚴重的影響了近一百年思想。今日除了馬克思的影響不小以外,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對近百年來歷史文化轉變的影響更大。不過這一方面不像政治理論受重視——如果依據性心理學的看法,有過分的精力,就有傑出的事業。因此英雄、豪傑、才子,幾乎個個行為不檢,都是孔子所講的「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然而孔子所要求的真正聖人的境界,這是非常難的事,一般心理狀況,凡是了不起的人,多半精力充沛,所以難免要走上女色這條路子。這是我們就這一點,對歷史的看法。擴而充之,「好色」不但是指男女之間的事,凡是物質方面的貪慾,都可以用「色」字來代表。尤其是以佛學的立場看,那就更明顯了。照儒家的思想,一個領導人,簡直任何嗜好都不應該有。但是人很難做到完全沒有嗜好。譬如有些人什麼嗜好都沒有,就是好讀書,這也變成一個嗜好,於是左右的人都是讀書人。南朝梁元帝讀書讀呆了,敵兵臨境,還要文武諸臣戎服聽他講書。最後終於亡了國。他在投降時,放一把火,把收藏的十四萬捲圖書燒了,他說「文武之道,今夜盡矣。」有人問他為什麼燒了書,他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可見讀書也很害人,真成獃子。
從此我們了解,上面有一點偏好,下面就偏向了,這就是「物必聚於所好」的道理。我們要看古董,就必須到好古董的人家才看得到。有些人好石頭,有些人好怪木,有一些人就是好鈔票。某公說,有一個老朋友,每天入睡以前,要一張張點過他鐵櫃里的鈔票以後才能睡著。所以孔子這句話,是一個最高的目標。同時提高我們的警覺,凡是作一個領導人,不但是好色,任何一種嗜好,都會給人乘虛而入的機會,因而影響到事業的失敗。
過去都說,孔子講這句話,是為了衛君而感慨的,因為衛靈公這個了不起的人,迷於一個美麗的妃子南子,所以他雖然尊重孔子,而不能接受孔子的意見。因此孔子對他感慨:「算了吧!我沒有看到世界上有人,好德如好色一樣!」這個話,如果我們到後面連起來討論,發揮起來,會有很多很多歷史上的典故,可以說也包括現代史上的事故。
古今中外所有的政治,沒有離開過女人,女人何曾妨害了政治!大體上都是從政的人,自己搞壞了事業,因此連帶拖累了女人,背上「禍水」的壞名。例如清代詩人吳梅村的名作《圓圓曲》,有關吳三桂與陳圓圓的名句,如「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真是話裡有話,說明女人不一定就是禍水,恐怕男人自成險山。我們仔細看孔子這一節話,他並沒有說女色不好,只是人們沒有把好德的心思擺正,像好色那樣專心一致追求到底而已。他也不過借題發揮聊當牢騷而已,他老人家何嘗不懂,人世間就是這麼回事,但是不要走偏路啊,了解之後既不必因此而憤慨,也不必要去學壞。
上面這個「色」字的意義,在上論中已經分析得很清楚,現在不再重複。簡單的說,人類追求真理學問的決心,永遠是比不上對物慾的傾好。
※不做任何越禮的事——日習論語第216天
※學習應有的態度——日習論語第209天
※聖人都自認無知——日習論語第212天
※有學有守——日習論語第197天
TAG:日習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