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穆丁&羅森布魯姆

穆丁&羅森布魯姆

從今天開始這裡將持續更新由馬克·瓦利(Marc Valli)和瑪格利塔·戴薩奈(Margherita Dessanay)編著的《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一書。此書於2014年由Laurence King出版社出版。欒志超和「繪畫藝術壞蛋店」將會以互聯網的形式實驗性地在這裡持續地分享這本書的翻譯文稿和文稿語音作為大家學習研究的參考。為便於閱讀,文稿會根據情況略作改動和調整。今後這條內容的文末將持續添加欒志超個人打賞二維碼。感謝譯者的分享。

穆丁 & 羅森布魯姆|Muntean and Rosenblum

穆丁1962年生於奧地利格拉茨 ·羅森布魯姆1962年生於以色列海法,現居住於奧地利維也納和英國倫敦。

自1992年初識於維也納的美院,奧地利-以色列的藝術家二人小組馬庫斯·穆丁(Markus Muntean)和阿迪·羅森布魯姆(Adi Rosenblum)就將他們創作的重心放在以繪畫的語言對西方當代生活之生存無力感的轉譯上。他們利用取自時尚和生活方式雜誌上的數碼照片中的元素來搭建場景,但是卻以典型的傳統具象繪畫的語言對這些視覺材料進行了徹底的重新闡釋。

《無題(或許只有那些人……)》(Untitled (Perhaps Only People Who Are…))

2012,布面油畫,92 x 69cm

(361/4 x 271/8 in)

沒有哪張繪畫是一座孤島

在我們的創作中,畫布的邊緣通常都會留白。這些留白使得畫面向其四周的空間保持開放。如此一來,圖像就和我們所營造的空間氛圍融為一體。我們並不把自己的繪畫看作是自成一體的島嶼,它們構成了一個更為複雜的,以一種清晰的形式得以呈現的實踐網路的一部分。繪畫是自成一體的,這一觀念是藝術行業新近才有的。教堂里的繪畫通常都是建築整體的一部分,也是一系列複雜編排的一部分,有共同的內容,也具備場所的特定性。我們的創作關注這樣一種明確的信仰體系在當代的缺失,但為了呈現這一問題,我們運用了傳統的再現手法。

新媒體的美學

隨著(數碼、社交)媒體已成為我們呈現自身生活及對事件認知的組成部分,我們的經驗似乎都源於已有審美形態的塑造。每個人都在自問近來過得是否有趣,誰都不希望讓他人覺得自己過得很無聊。這導致了人們瘋狂地積累看起來似乎異乎尋常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還得和他人相似——比如,社交網路上的各種旅行照片。有的時候,拍攝和分享這樣的照片似乎替代了真實的事件本身。這樣的積累並未留給個體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究竟發生了什麼。由此帶來的個人意義的消失引發了無聊感和空虛感。人們給很多經歷和產品都賦予了一種特殊的魔力,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顯得更加有個性和有意思。然而,它們產生的恰恰是相反的(效果),因為它們全部都是由專業人士操控和設計的,不留給我們一絲喘息和保留自我的餘地。我們在作品中要描繪的正是這樣一種生存的空虛感和痛苦。

情感

在我們的創作中,人物都是由成組的互不相干的人構成的,每個人都像是一座孤島。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交流,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既有的消費社會。這些畫作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自我是否還存在一致性?如果存在的話,我們又如何重拾這種一致性?

我們在藝術創作中的根本目標是尋找一條當代的出路,這在我們看來也是藝術的根本功能所在:關注死亡,去除人們內心的易逝感。我們堅信,我們之所以選擇具象繪畫,原因在於這似乎是一種「沒有未來」的媒介。我們發現,廣告的圖像世界使得藝術家很難使用具象的圖像來感動觀眾。情感的形式似乎在藝術中完全消失了,轉而進入了大眾娛樂和廣告的領域。我們並不認同這一邏輯,因為我們堅信,人類生來是易受影響和被感動的動物。最終,在經歷了交流傳播媒介的大爆炸之後,我們真正共享的是一種內在於人類生存本身的痛苦。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痛苦的體驗是私密的,是個體間無法通過語言來交流的。而當圖像被運用於政治和經濟的領域,它則能夠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在感知的層面產生作用,這賦予了圖像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同時也讓我們難以忽略其重要性。因此,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對情感的「去-運用」。

數碼/圖像

我們的作品有兩個極端。一來,我們的創作會用到光學的技術設備,如暗箱、鏡頭和沖印效果;再者,我們的創作有超現實的一面,即在光學設備的「準確」再現、中心透視和照相寫實主義之外,繪畫有其自身的邏輯體系。我們使用這兩種方式進行創作,但是我們也試圖在各種可能性中找到自己的路徑。

繪畫也使得我們能夠創作圖像,打破攝影範式的主導,再現空間關係。通過具象繪畫的創作,我們也在光學設備的輔助與影響之下介入了繪畫的悠久歷史。但是,我們並不只是對每張圖片進行改變和微調,而是建構一個全新的同質的圖像空間。我們所有的畫作都遵循中心透視的原則,但是這些畫面無法用相機還原,因為繪畫中的空間已經變得極其不同,且變動不居。在繪畫中,視線可以得到無限的延伸。

技巧

在一個極為個人化的層面上,身為一個藝術家就是要努力創造些有意義的東西。然而,意義並非藝術家工作的所有內容。意義還關乎通過不斷的重複與改變,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好。儘管手藝人的驕傲感有時候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被認為是過時的、保守的,但我們知道這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因而,藝術創作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自我轉變的儀式:每天畫畫,努力做到更好,試圖成就個人的意義所在。

《無題(我們害怕……)》(Untitled (We Were Afraid…)

2012,布面油畫,181 x 221cm

(71 x 87in)

《無題(讓人大跌眼球的審美指南……)》(Untitled (Unexpected Instructions of Beauty…))

2012,布面油畫,63 x 81cm

(25 x 32in)

《無題(最好……)》(Untitled (It Is Better…))

2010,布面油畫,75 x 80cm

(291/2 x 311/2 in)

《無題(沒有什麼能如此深刻……)》(Untitled (Nothing Fixes a Thing…))

2010,布面油畫,62 x 60cm

(241/2 x 235/8 in)

明天繼續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繪畫藝術壞蛋店 的精彩文章:

本雅明·盧布羅夫
藝術,更深的幻覺

TAG:繪畫藝術壞蛋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