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副教授:探索對未來有益的教育

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副教授:探索對未來有益的教育

來源:policyoptions

作者:Alexander Lautensach

智能觀 編譯

我讀過一篇名為《Uncaging adolescent creativity》( 釋放青少年的創造力)的文章,文章作者們(Phil Jarvis 和 Jennifer Fraser)對加拿大的教育體系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文中還列舉了一些典型的教育失敗案例,這些案例在許多國家的教育領域都存在。

他們強調,構思拙劣的課程設計,沉重的學費,脫離學生的實際潛能以及學生對學習的不滿等,剝奪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權力。大部分的教育失敗都是在高中階段形成的,並持續到高中畢業後的繼續教育中,從而衍生了義務教育和繼續教育兩種教育體系的複合性失敗,「充分為學生踏入社會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為了解決這種失敗,作者提倡「個性化的,基於現實和具體項目的學習方式」。階段式的支持和個性化的指導是釋放學生個人創造力,並培養自我成長能力的途徑。他們呼籲「增強學生的信心、勇氣和創造力,讓他們嘗試新的想法,以達到更高的水平」,他們提出,可以允許學生們犯錯,讓失敗成為他們學習成長的機會。文中還引用亞伯拉罕·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是人類的最高需求和教育成就。

他們認為教師應協作進行課程規劃,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個性化的項目設計上,充分放開學生的內在思維、想像力,同時從大局角度保護他們免受各種有害的外在理想主義的侵害。所有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學生主動獲取成就,掌握內容,提升批判性思維、協作和交流能力。

文中說,在學生們10-25歲這個關鍵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並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優秀的學習習慣。其間,成年人的支持和鼓勵至關重要。

作為一名教育家,我發現想做到以上文章中提到的各方面並不難。

我認為,導致教育者誤入歧途的原因是他們自己缺乏遠見卓識。

例如,現在的教育工作者表明了他們將教育的目標定位為「成功地讓學生進入今天的勞動力市場,以及引導學生進入成人世界」。

我認為,我們的年輕人將面臨的實際挑戰根本不在今天的世界,而是在未來。

儘管,沒人知道我們的畢業生將面臨著怎樣的未來世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未來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同。原因在於全球變革速度加快,一些偉大的技術進步把我們帶到了人類歷史的新時期,被稱為「人類紀」的時代。

那麼,什麼變革最有助於確定畢業生的未來?

縱觀全球,氣候變化是最明顯的變化之一。資源日益稀缺,人口膨脹,這些變化對地球的生物承載能力的考驗越來越大,生態支持結構日益惡化。現在,我們的全球需求超過了生物圈允許容量的50% ;我們已經越過了行星中九條生存邊界警戒線(二氧化碳排放,物種滅絕,河流和海洋的氮排放量,森林減少等九個警戒線)中的兩個。這九條邊界警戒線是人類安全生存的底線,但我們可能還要馬上突破其中的另外兩條。

因此,教育界面臨的主要挑戰並不是針對個別學習者的,而是努力把所有學生培養成一支能適應未來的勞動力隊伍。

想做到真正的「大轉型」(由劇本研究員Paul Raskin創造的一個術語),全球要從半個世紀以來的使地球負擔過重的浪費性短視做法中轉變過來,使所有資源都得到可持續利用,降低環境受到的惡劣影響,使暴力衝突的根源得到全面公平的解決,以避免對生態支持系統造成進一步損害。

從傳統意義上說,這個世界未來能提供給我們「成長」的機會將不多了,但是在其他方面,如創造力、個人發展方式、對價值優先順序的反思、對發展和進步的理解等領域,還有很多「成長」的機會。實現了自我價值的畢業生在以上幾方面將做得更好,但對於需要完成的事情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在這裡,我引用北美最有洞察力的教育學家大衛·奧爾的話: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地球不需要太多的成功人士,但它迫切需要更多的和諧創造者、治療者、修復者、和平愛好者以及各種志願者。它需要在自己所在地區生活得舒適的人。它需要有道德,有勇氣的人願意為此做出努力,使世界變得適宜居住和更加人道和諧。這些特質與我們所定義的成功無關。」

因此,「大轉型」的有關課程要培養學生自我實現和追求個人願望等能力,但也要超越單純的個人主義。在這一點上,某種形式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系統應當保證下一代具備相應的能力,避免使轉型虎頭蛇尾,以實現真正的「大轉型」。

為了讓他們做到這一點,教育機構需要給學生更多進行社會情感學習的機會,結合未來願景的學習,同情學習,與大自然結合的學習,以讓他們踏實愉快地生存下去。要把學生從依附於企業權力結構的文化方式中解放出來,因為這些企業權力結構只會服務於一小撮精英團體的短期利益。

真正偉大的變革源於這樣一群人:他們能發現人類在地球上真實的生存現狀,並知道地球並不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家園。

作者簡介:Alexander Lautensach是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人類安全研究所副所長,人類安全雜誌副主編。

—完—

親愛的朋友:

當我讀到這篇原文,看到作者站在人類安全的視角反思教育時,很想分享給你。

眼前的忙碌與浮躁消耗著我們的時間與生命,我們似乎無暇也無力去思考更長久的事情,因為(可是),那是我們子孫要面對的世界。

祝安!

智能觀 一米

2017-12-24 於北京中關村

想知道AI加教育領域有哪些最新研究成果?

想要AI領域更多的乾貨?

想了解更多專家的「智能觀」?

請在對話界面點擊「找找看」,去獲取你想要的內容吧。

聲明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有人問:你們為什麼要做智能觀?為什麼關注AI+教育?

我想,這不是一個選擇。

當AI開始顛覆各行各業時,我們首先想到了教育。未來是我們正在為之努力的地方,教育可以影響當下,改變未來。

我們用心觀察和記錄教育在這個時代的蛻變;努力把前沿的動態、最新的進展、先進的觀點帶到你面前,希望與你一起思考和探索。我們相信,長出AI翅膀的教育,會創造出無限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能觀 的精彩文章:

盤點:2017年高等教育正在投入使用的10大戰略性技術
年終盤點:「AI+教育」大佬精華語錄
清華學神MIT的最新研究:讓AI學會了物理力學
如何幫助學生提出重量級問題?這裡有7個策略

TAG:智能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