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進拴:《湛河流韻》之《第一章·湛河溯源》下

郭進拴:《湛河流韻》之《第一章·湛河溯源》下

《史記·五帝本紀》載,「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盛德焉」。用現在的話說,即政治開明,四海歸順,天下太平。我市歷史文化專家潘民中在《平頂山歷史文化談片》一書中說,高陽者,所興之地也。高陽即在今許南公路兩側,平煤八礦所依山,古稱高陽山,山前有古城遺址,為高陽邑。北魏曾在此設高陽縣,離此西去不遠的諸葛廟村,曾有隋代石幢遺存,上書「此處有諸葛之舊墳墟,在高陽華里」等。這些記載和遺址證明,高陽之地就在附近,湛河流域曾是黃帝及顓頊帝生活或活動過的地方。

湛河地處中原通向西南的交通要道,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重要的湛阪之戰就發生在此地。

據《水經注》卷二十一記載,公元前557年,晉伐楚,報楊梁之役。楚公子格及晉師戰於湛阪,楚師敗績,遂侵方城之外。今水北悉忱翼山阜,於父城東南,湛水之北,山有長阪,蓋即湛水以名阪,故有湛阪之名也。湛水又東南逕蒲城北,京相曰:昆陽縣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東,於汝水九曲北東入汝。杜預亦以是水為湛水矣。王振中、潘民中在《對〈左氏春秋·集解〉方城釋解的質疑》中這樣解釋,湛阪在今平頂山市西北,亦即葉之北部。

湛阪之戰是春秋時期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戰,是對我國歷史影響深遠的一次戰役。晉、楚湛阪之戰,楚軍大敗,晉軍就進攻方城山(今方城縣北)的外邊,再次攻打許國,取得了對楚戰爭的決定性勝利,直接制止了楚軍的北進。

公元23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昆陽大敗莽軍後追擊敗軍至湛河流域時,人馬饑渴難忍之時,劉秀所乘之馬仰天長嘯,前蹄刨地,蹄起而泉水出,解人、馬之渴。最終,劉秀大獲全勝。後來此地成村落,以馬刨地出泉水而得名馬跑泉,這一傳說也流傳至今,把馬跑泉村當作湛河之源的說法也由此而來。湛河發源於今新華區搜粽蚵砼莧村旁的低丘坡麓,在寶豐縣城東7.5公里處。盛夏的一天,筆者前往馬跑泉探尋。

汽車出市區沿漯―洛公路行至孟寶線公路南側,記者看到一路牌――馬跑泉立交橋,從立交橋下涵洞穿過就是馬跑泉村了。村東側有一乾涸的水溝,順著水溝北行,漸有水流。「這河叫啥名字?」記者問道,兩個在此玩耍的八九歲男孩說它叫「後泉」,想必是在村(馬跑泉村)後的緣故吧。

在66歲的村民孫懷營的帶領下,筆者找到了在村東北側田地間的泉水源頭。它僅是一條再平常不過的小水溝,怎麼會是美麗的湛河的源頭呢?「這個小水溝與別的可不一樣!」村民說,在源頭附近光小廟就有三座。

在泉水的拐彎處南側,有個高僅1米左右、寬也不過1米的小房子。孫懷營說,這裡原先有個稍大的廟,相傳名曰龍王廟,後來村裡有人建房時拆除了其中的石頭……日後又重新在此修了個小廟。

泉水拐彎處北側,有一大小和三間磚瓦房差不多的小廟,村人稱其三皇姑廟。三皇姑廟的香火似乎不怎麼旺盛,廟門口雖有香爐,卻鮮有香火。三皇姑廟的西南側約10米處,赫然矗立著一個與三皇姑廟差不多大的廟。此廟似乎較為正規,記者看到廟門口處立有一通石碑。經仔細辨認,記者看出是大清乾隆23年(公元1758年)重修火神廟記,碑文記載了當年重修此廟時捐款的人士。田地間忙碌的一婦女說,火神廟北的村莊就是馬旗營了。

距火神廟不遠的一片田地里,陽光照耀下的西紅柿十分誘人,記者一行前去採摘了些許,「用馬跑泉的水洗洗,肯定好吃!」記者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贊同。

吃著散發著泉水味的西紅柿,記者粗略數了數,僅拐彎處能看到向外汨汨流淌的泉眼就有四五個。每個泉眼的周圍都長滿了雜草。泉水流經的地表光滑、遍布大小不一的石子,記者一行從泉水中峁,泉水依然清澈。村民說,他在旱季來的時候,其他地方都沒水,但泉眼處卻一直有水向外冒。「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湛河水能夠綿綿流淌,與此活水不無關係。

據《新華區文史資料》記載,馬跑泉的得名與歷史上有名的昆陽(今葉縣)之戰有關。相傳早在西漢末年,王莽利用國戚之便篡奪了政權。他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國內的大亂,義軍紛起討伐。劉秀率義軍對王莽作戰,莽軍大潰。俗話說,兵敗如山倒,敗兵潰走者相互踐踏,伏屍百餘里,士卒赴水溺死無數,慫(今沙河)堵之不流。

劉秀乘勝追擊莽軍到一地,正值盛夏之際,驕陽似火,加之連續征戰了數天數夜,將士們口乾舌燥,渾身乏力,不能前進。正當劉秀為此著急之時,他的坐騎突然仰天嘶叫不止,跑到一處用蹄奮力刨地。說時遲那時快,馬蹄所刨之處,泉水破土而出,噴出丈余。將士們驚喜,即飲個暢快,抖擻精神,再追莽軍,大獲全勝。

後來,劉秀當了皇帝,百姓為了紀念他奮勇打敗莽軍之功,就叫這個泉「馬刨泉」。後來泉邊逐漸住了人,形成了村落,稱其為馬跑泉村。此泉一年四季常流不衰,其水流過的地方成了河,即今天的湛河。

馬跑泉名字的由來,馬跑泉村的村民幾乎人人皆知。孫懷營說,上世紀50年代搞水利化建設的時候,想讓水流更大,曾把其中最大的一處泉眼(模樣像磨盤)中間的石頭炸開,結果此處水流反而更小。「我小的時候,經常冬天來泉水邊洗臉、洗衣,泉水熱乎乎的,可得勁兒了。」孫懷營說。

馬跑泉向東北方向曲折流淌約1000米,然後向東南方向流去。地圖顯示,泉水經過新華區徐窪、石橋營後進入焦店鎮境內的井營、野王村、焦店鎮,然後過溫集後進入市區。

市區內的湛河僅跨河而建的橋就有眾福橋、光明路湛河橋、中興路湛河橋、開源路湛河橋等。以溫集為界,湛河上游又叫烏江河。許多市民均知烏江河之名。在市區新南環路平煤休養院附近,湛河橋旁的路牌就標為烏江河橋。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在焦店立交橋附近也有一路牌標為烏江河橋。

在古代湛河上游無河堤、河床之分。上遊河灘漫平,水呈散流狀,到處都是荒草灘,故植被較好。久而久之,腐爛後的植被在河底就成了黑色的污(同烏音)泥。而水多為江,烏江河的得名想必就是這樣在百姓中流傳的。至下游時,河床、河堤分化明顯,上世紀50年代末修建白龜山水庫北乾渠時,在溫集一帶將此河渠化,之後數次治理均以此處為界。人們常說的湛河上游、下游的說法應是由此而產生。

湛河繼續向東流,過許南公路,向東北方向偏流經過蒲城店以北,任寨北至葉縣洪庄楊鄉的湛河董村轉向東南流,至該鄉鍊石店村注入北汝河,全長約55公里。其流域在紅石(寨)山、香山、龍山、擂鼓山、落鳧山、平頂山、焦贊山、首山之南,南山(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後山)、鳳凰山、九里山、河山之北,流域面積約280平方公里。

湛河,古時稱湛水,因水清而得名。其自發源地由西向東流經市區,最後在葉縣境內歸入沙河。湛河流經市區部分,西起光明路湛河橋,東到新華路湛河橋段,有一個南北寬240米(水面寬80米),佔地總面積72公頃(水面面積24公頃)的湛河公園。

關於湛河的發源地,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發源於今新城區滍陽鎮馬跑泉村,一說發源於寶豐縣周庄鎮馬起營村。

據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揮部總工辦主任、市水利局黨組書記董髮根介紹,其實湛河的源頭是一片泉眼,主要分布在馬跑泉村和馬起營村,大大小小的泉水匯合後成了湛河。湛河源頭在今寶豐縣仝嶺村,由人工開挖成渠溝河,在村西與昭平台水庫北乾渠相接,並匯村南山嶺之水,從庄前向東流,沿平寶公路西側向東南流到馬跑泉村西與西來低洼地之溝水,也就是志書中說的湛河發源地之水相匯,穿過平寶公路,從馬跑泉村中流過,至村東轉向北流,在馬起營村中與西來又一源頭之水即所謂的馬跑泉西與北源頭之水相匯後形成主河流,向東經余官營,三轉彎進入新華區的徐窪村,順庄前而過,經省水泥廠南緣,至石橋營,向東經井營、焦店後成為新華區和湛河區的界河。

河至溫集村,隔北來之河溝是現郝堂村,與西南來白龜山水庫北乾渠相匯,由偏東南流轉向東流,經西高皇村、大李庄入市區又轉向稍東偏東北流,過開源路成衛東區和湛河區之界河,河南湛河區,河北衛東區。經大營村、小營村後又成衛東區和葉縣的界河,至任庄截流原河道,向東辟新河,經任庄、小高庄、辛集村、韓庄、蒲城店、馬庄,至葉縣溪庄(現屬高新區遵化店鎮)匯入沙河。

需要說明的是,自任庄至溪庄的河段在葉縣誌中又稱白龜山水庫北乾渠。原湛河在任庄西側轉東北流向,現僅存河床痕迹。穿過建設路後與西來的排洪河相匯向東流,穿過許南公路,經大高庄再穿過許昌市襄城縣的白乾渠後,偏東北流,經蒲城店新村、門樓張出衛東區境入葉縣境內,後成葉縣與襄城縣的界河,至葉縣的湛河過董村轉東南,經麥劉、唐馬,到鍊石店注入汝河。自源頭至此,流經42.3公里,從任庄向西至馬起營,南、北兩岸有支流30餘條,其中少數是季節支流,多數為常流支流,不過現均為工礦及居民區所排污水,已無山泉之水。

近日,筆者跟隨董髮根和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揮部工程部專家、市住建局總工程師樊愛武來到湛河在馬起營村的源頭,也是湛河的發源地之一。

一個深2米左右,直徑約2米的水面冒著熱氣,上面倒映著藍天和岸邊的麥田,清澈、明凈,順著一道寬半米左右的河溝蜿蜒東流。據樊愛武介紹,水下面是一個泉眼,這就是湛河的源頭之一,也是本次湛河治理的起點。「往村裡走水就沒這麼清了」。

果然,順著河道往村裡走,記者發現,河溝越來越窄,水位也越來越淺,河溝兩邊是黑乎乎的剛平整過的土地,上面還殘存著塑料袋、廢紙盒等垃圾。據樊愛武介紹,在不久之前,河溝兩岸還是垃圾遍地,為了做好本次湛河治理工作,寶豐縣相關部門關閉了附近的一家焦化廠,清除了河道和兩岸的垃圾,並在村裡修起了垃圾池。

「以前村裡的水都很大,還清得很。」馬起營村69歲的村民張文山回憶說,40多年前流經村裡的泉水有半米多深,清澈見底,那時候村民常常用泉水來加工粉條,有時候在地里干農活兒口渴了就用手捧點泉水喝。

「以前水裡還有魚哩,現在啥都沒有了。」另一村民插話道,後來隨著村子附近建起了一個焦化廠,廠子的污水排入河溝,日積月累,導致河水漸漸變質,魚沒有了,河道里的淤泥也越積越厚,村民也不敢用這裡的水了,甚至走到附近都要捂著鼻子躲臭味。再後來,開始有村民往河道兩邊倒垃圾,逐漸把這裡當成了垃圾池。「趕緊把河治理治理吧,要是能恢復到原來那麼清就好了。」村民的眼裡,滿是惋惜和期待。

同樣,家住新華區西高皇街道西高皇村的徐春暖對湛河也有深厚的感情。40歲的徐春暖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近20年,她家門前是湛河的支流之一葉劉溝,蜿蜒細小的水流上面漂浮著雜草、塑料袋等垃圾,還不時冒著污濁的水泡。「剛搬來的時候是小橋流水人家,近幾年成了臭水溝了。」徐春暖說,以前她常常用河水洗衣服,現在連澆地都不敢用這裡的水了,「很懷念以前的湛河。」

在湛河上游的河南省平頂山香山寺周圍的數十里範圍,關於妙善公主白雀寺出家、香山修行。捨身救父和涅槃成道的故事廣為流傳,形象傳神。實際上也是觀音來歷的傳說、觀音由男變女的傳說、千手千眼觀音的傳說。這些傳說都具有「根源」性質,平頂山香山妙善傳說自宋以後演化成了各種版本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妙善觀音傳說。如:《三皇姑》、《一步兩眼井》、《五步三孔橋》、《雞鳴寺》、《黑龍池白龍池》、《千手千眼菩薩的來歷》、《白雀異槐的故事》、《歇馬欄殿的來歷》等等,可以說婦孺皆知。

平頂山境域特別是香山寺方圓這些故事大致可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關於楚莊王與父城的傳說,平頂山古父城是楚莊王時期所築,原名叫城父,太子建曾居於此,太子建在城內建有庄王祠;二是關於三皇姑的傳說。平頂山人認為妙善是妙庄王三女兒,民間稱為三皇姑,這個傳說具有十足的地方特色;三是關於香山、龍山、擂鼓台的傳說。平頂山境域是龍的故鄉,平頂山龍山是歷史名山,龍山山神救護妙善出家至香山修行;四是關於妙善白雀寺出家的傳說。白雀寺傳說是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在家修行的地方;五是關於妙善在香山寺修行證道的傳說。相傳妙善在香山寺隱修,三年成道,因其父有難疾,就舍其雙手雙目救其父,孝心感動天地,功德圓滿,應化證道,化作觀音菩薩,其父築塔奉之。六是關於千手千眼傳說。流傳極廣,楚莊王命重修寺院,重塑觀音全身,工匠把「全手全眼」錯聽為「千手千眼」而塑成了千手千眼;七是關於觀音菩薩靈跡顯聖、救苦救難之傳說。如「一步兩口井」、「五步三孔橋」、「歇馬欄殿」、「雞鳴寺」、「黑龍池」、「白龍池」等故事都形象生動。

悠悠歲月,不僅沉澱了深厚文化,更演繹了千年觀音文化傳奇。平頂山獨特的觀音文化,作為民間長期積澱的歷史文化現象,不僅存在於廣大民眾的信念之中,更存在於觀音道場的朝拜之中,存在於觀音廟會的文經活動之中。平頂山悠久昌盛的觀音文化不僅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燦爛篇章。

中國觀音文化在平頂山發祥具有悠久的歷史。平頂山香山寺素有「觀音祖庭」之美譽。當年經中國佛教協會前任會長趙朴初先生考證:這裡是佛教觀音文化自西域傳入中國後,被皇帝敕封的第一座觀音寺廟,並題寫了「香山普門禪寺」的匾額。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也為香山寺題寫了「觀音聖地」的題詞。

我們平頂山的觀音文化源遠流長。這裡是中國觀音故里,中國觀音文化發祥地。這裡是真正的中國觀音文化之鄉。我們平頂山的觀音文化具有歷史性、傳承性、普遍性、廣泛性、原創性的特點,是民間長期積澱的歷史文化現像,也是皇權認可的朝覲觀音的產物。

目前,國內香山(寺)有30多處,而平頂山香山寺是具有二龍戲珠的天然景觀和傳說觀音出生、出家、成道的地方。因此,歷史上佛教界大多認定平頂山香山寺是真香山、大香山,是「觀音祖庭」。

真香山之所以真,不是空穴來風隨便說的,而是高僧認定、文物為憑、史志記載、朝廷肯定的。唐道宣律師明確認定:「觀音示現無方,而肉身降跡唯香山因緣最為勝。」「嵩山之南二百里,三山並列,中為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這就明確了平頂山香山寺是觀音成道證果的地方。由唐道宣口授義常記錄和宋蔣之奇潤色蔡京書丹的《大悲菩薩傳》碑刻,敘述了觀音捨身救父得道平頂山香山寺的故事,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元、明、清志書《隆興佛教偏年通論》、《香山寶卷》、《大明一統志》、《汝州全志》和《寶豐縣誌》等多處記載,都充分認定觀音得道在平頂山香山寺。由此可見,歷朝歷代,官方都認可平頂山香山寺是真香山。

有關觀音菩薩在平頂山出生、修行、得道的民間傳說,始於唐末,興於宋、明,林林總總,版本眾多。除了流傳最為生動的《火燒白雀寺》外,還有許多凄美的觀音傳說。白雀寺內有妙善澆花泉井一口,泉水清冽甘美,不溢不涸,人們凡去白雀寺拜佛,必求泉水一飲,稱之為聖水。關於蓮花井有滴淚成井、「七泉」成井兩種傳說,此外,三皇故墳等大批勝跡,無一不與觀音傳說緊密相聯。

還有觀音民謠廣為傳唱——

觀音菩薩,菩薩觀音

您是真善美的化身

大孝大愛感天地

大慈大悲泣鬼神

大善大美濟民苦

大徹大悟警世人

玉瓶灑甘露

柳枝播慈雲

百變百身善為根

千手千眼佑黎民

人人若有菩薩心

社會和諧處處春

人人應有菩薩心

社會和諧萬年春。

在傳唱的眾多民謠中,這首民謠流傳甚廣,家喻戶曉。還有民間留傳的《火燒白雀寺》,歌謠《觀音出家》、《十爐香》、《生子》、《觀音坐蓮台》等記敘觀音菩薩與平頂山相關的民謠,據不完全統計,就有220首之多。

近三十年來,平頂山市的文藝工作者在大量民間口頭文學傳播的基礎上,提煉創作出了一大批以觀音文化為題材,反映觀音「真、善、美」和慈善、和諧精神的文藝作品,涉及到各個藝術門類。此外,還有大量的文學、美術、書法、攝影、根雕、奇石收藏、民間文藝等反映觀音「慈悲和諧」人文精神的文學藝術作品。2002年,平頂山市成立了觀音文化研究會,創作出版了《大道通天》、《千手觀音》、《香山寺歷史文化研究》、《香山寺,中國觀音文化源頭》、《平頂山研究》、《觀音出生修行得道實考》、《千手觀音故鄉考》、《觀音菩薩傳》、《東方第一佛》等近千萬字的學術專著和文學藝術作品,海內外媒體曾集中宣傳報道了平頂山的觀音文化以及研究成果。平頂山市委、市政府研究通過了香山寺修復總體規劃,決定投資數十億元精心打造觀音文化園,修建景區高速公路等。

還有那大量保留千年的地名「活化石」,證明了中國觀音文化之源與平頂山的密切關係。如觀音鄉、觀音村、蓮花石,觀音岩,觀音鋪村、觀音寺、蓮花寺……

千百年來,平頂山老百姓就如同對待自己故鄉的親人,牢牢記住了觀音菩薩每年的三次節日,這便形成了香山寺、白雀寺、平安禪寺一年三次香會節的獨特傳統。每到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來自全國各地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朝山進香者,如約而來,如潮而至。以至於通宵達旦,川流不息,每年達百萬之眾,成為中原地區一大人文景觀和佛教史冊上一筆濃墨重彩!

同時,流傳久遠的民間刺繡工藝「觀音綉」、汝瓷觀音等觀音文化旅遊產品,已形成生產規模,產品行銷全國。

如果說源遠流長的觀音文化、厚重的民眾基礎是平頂山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那麼觀音文化與這個城市的融合則無疑是「後天」所催生的豐滿血肉。

觀音文化深深紮根在平頂山這個城市,但如何與城市這個載體更好地結合,廣泛地撒播開來,是時代對城市文化的要求。

我市民間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觀音文化的研究,市文聯編輯出版的《平頂山民間故事集成》和《平頂山民間歌謠諺語集成》兩部書,收錄了大量的觀音傳說故事、歌謠、諺語。2002年成立了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的以研究觀音文化為重要任務的學術團體「平頂山市觀音文化研究會」,2010年改名為「平頂山大香山觀音文化研究會」。

與此同時,不少專家學者對於中國觀音文化在平頂山發祥的歷史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呈現在平頂山的觀音文化現象具有歷史性、傳承性、廣泛性、普遍性、原創性五個鮮明特點。還有不少學者紛紛提到:平頂山傳說觀音修行的歷史遺迹尤為獨特,不僅顯示了平頂山觀音文化積澱的無比深厚,而且顯示出平頂山觀音文化的獨特魅力。

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對弘揚觀音文化的高度重視,是促進觀音文化與城市品位快速良好融合的著力點。不僅出台了相關文件,並對觀音道場香山寺、白雀寺進行了全新包裝打造;以觀音文化為城市底蘊,建立觀音民俗文化景觀等觀音文化城市識別系統。

觀音文化核心是「真、善、美」,這也是和諧社會所要求的一種精神本質。

近年來,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把繼承和弘揚觀音文化中「真、善、美」、「慈善、愛心、和諧」的人文精神同公民道德建設、文化建設、城市建設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引導觀音民間文化對人們的教化作用,對社會的穩定作用和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廣泛開展愛心幫扶活動,建立觀音文化慈善網站,開展愛心模範評選,樹立文明新風,舉辦「十大孝星」評選活動,傾力打造愛心之都、文明之城。

打造中國觀音文化之鄉的終極目的,是推進社會和諧進步。

專家指出,平頂山的觀音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已遠遠超出了佛教本身所包含的單純內容,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使平頂山的觀音民俗文化成為了在國內外都有著廣泛影響的一種民俗文化現象,蘊含著改善人們的道德心理、道德人格、道德規範從而美化人生和社會的宗旨。

立足於此,作為觀音文化的發源地,平頂山正在充分調動深厚的觀音文化群眾基礎,有效地運用數千年來觀音文化在民眾中根深蒂固的深遠影響,探索推進和諧社會的建立。可以預見,在研究和開發觀音文化,大力弘揚觀音「慈善和諧」精神的進程中,我們必將為挖掘優秀歷史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先天」神韻,「後天」風姿,凝結的是一個城市令人神往的觀音文化「血脈」,也是平頂山正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文化旅遊品牌。

國檢專家一致認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平頂山當之無愧!

「平頂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利用,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當代個案!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平頂山當之無愧!」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我市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評審彙報會上,專家組對平頂山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蘊、悠久的觀音文化源流、積極的觀音文化傳承、主動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利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1年9月13日,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夏挽群為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為副組長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組一行7人蒞平,對我市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並建立「中國觀音文化研究中心」進行考察論證。

在平期間,中國民協專家聽取了我市的申報工作彙報,觀看了影像資料,查閱了相關資料,冒雨實地考察了香山寺、白雀寺、三皇姑墳遺址,並與民間文化工作者深入座談,對我市觀音文化的多重文化意蘊有了較深了解。

我市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專家論證會2011年9月14日下午在神馬大酒店會議室召開。市政協主席裴建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唐飛,副市長鄭茂傑,市政協副主席潘民中、張國需參加。唐飛代表我市彙報了申報工作開展情況。鄭茂傑致歡迎詞,潘民中主持。

專家組認為,平頂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觀音文化的研究和保護。平頂山香山寺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觀音道場」、「觀音祖庭」。平頂山觀音文化具有民間文化的原創性、傳承性、群眾參與的廣泛性和文化內涵的豐富性,特色鮮明。

裴建中在講話中說,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對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進「文化強市」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以專家組指導為契機,努力把觀音文化打造成平頂山又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為打造「文化強市」、提升鷹城文化魅力和影響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國檢專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夏挽群,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辦公室主任、歷史學博士、編審侯仰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總,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潘守永,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程健君,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鳳有參加了評審會。

在聽取我市關於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的主題彙報後,專家們踴躍發言,高度評價平頂山市為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所做出的努力。專家們從平頂山古代先賢、當今佛學界高層對觀音文化的論述,歷史上皇家賦予的觀音道場歷史地位,豐富的觀音文化典籍和歷史遺存,世代相傳的觀音民間傳說,傳承千年的觀音廟會,與觀音文化一脈相承的民間工藝,豐碩的觀音文化研究成果,突出的傳統文化傳承成效等方面予以論述、肯定。「平頂山是觀音文化重要的發祥地!是真正的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專家們在隨後的發言中如此表示,「平頂山把觀音文化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先進文化進行了非常好的結合,將傳統文化與民生民本相聯繫,充分挖掘利用其積極因素,服務於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做到了與時俱進。同時,將文化作為了城市的靈魂,演繹出了嶄新的人文、慈善、和諧、愛心文化,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與發揚!」

專家們一致認為:「觀音文化最本質的是幸福文化、愛心文化、和諧文化、吉祥文化、慈善文化,平頂山打造愛心之都,慈善之都,構建和諧社會,這是牢牢把握住了觀音文化的核心,是時代的需求!」

「平頂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及利用提供了一個有活力的當代個案!平頂山為中國觀音文化的傳承及研究,提供了一個有特色的地方個案!」潘守永教授這樣評價道。

「我完全同意並尊重專家們的發言、意見,回北京後將積極做好平頂山申報『中國觀音文化之鄉』的後續工作。」專家組副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這樣表示。

與會專家還對我市進一步加強觀音文化、傳統文化的研究、挖掘、傳承、發揚提出了詳細的建議和意見。

就地理環境而言,湛河這一帶既無黃山的雲海,匡廬的勁松,又無泰山的雄渾、華山的驚險,更無灕江的煙雨、陽朔的秀峰,有的只是恬靜、幽雅、閑適的田園風光:陽春三月,春風和煦,紫燕呢喃;夏日炎炎,紅荷出水;秋高氣爽,遍野果壓枝頭;隆冬季節,一片銀白。

湛河奔騰著、呼嘯著向下游流去,和汝河擁抱,與淮河親吻著奔流入海。每逢夏秋之季,這裡更是風煙俱靜,綠水凝碧,河清魚躍,直視見底;急湍似箭,激浪若奔,好鳥和嗚,啁啾成韻;橫舟上蔽,白晝猶昏,疏枝交映,有時見日。沿河景色更是一幅活的山水畫屏;朝暾晚霞中更是儀態萬方,沁人心脾。小夥伴們常常在這裡摸螃蟹,「打瞎驢」、捉泥鰍、打水仗……

一條湛河從平頂山的長中穿過。湛河精緻,像人一樣有豐富的內涵。她的內涵當然不僅僅是它源遠流長、優美動聽的民間傳說,它還有在平頂山讓人嘖嘖稱奇的「人才」。

大凡三縣交界之處,在非和平時期都屬於土匪出沒、兵家必爭之地。據傳說,舊社會湛河一帶就有「鷹鷂難過,雁過拔毛」的說法,只要有外地人從此通過,再「牛」的人也要留下「過路錢」。

歷史上的湛河很美,她挽小溪,卷流泉,和汝河擁抱,與淮河親吻著奔騰入海。

啊!湛河!這是一條從雲間飄來,又向雲間飄去,從莽莽大山流出,又向莽莽原野流去的河流,自洪荒的歲月流淌到今天,又從今天流向我們無法預測的未來。她滋潤著這塊土地,養育著平頂山的祖祖輩輩,養育著人們,養育著平頂山的子孫後代。這條河流見證過腥風血雨的戰爭,見證過社鼓歡慶的豐收景象,見證過愛、恨、情、仇,一切的一切,都成為歷史的秘密,隱藏在她綿延不息的波濤里。那些遠去的歲月,那些往日的記憶,都隨著這時而緩緩流淌時而洶湧澎湃的流水流向遠方,匯入長江大海,匯入悠悠歷史長河。也許湛河也沒有帶走什麼,而是把過去的歷史隱藏在它某個神秘的河道中,某段隱秘的暗流里,流走的僅僅是一去不返的流水。或許在多少年以後的一個午後,一個星寒月冷的夢醒時分,那些隱藏在河床泥沙深處的往事,突然像精靈一樣出現在你的眼前,你甚至會感覺到它們的音容笑貌,觸摸到它們肌膚的溫度質感。

湛河是平頂山人的母親河!

童年的小夥伴們經常在河流寬闊的胸懷裡戲水玩耍。陽光下的河水閃耀著金色的光澤,小夥伴們如魚一樣在水中游弋,平滑的水波如母親溫柔的手背擁抱著他們幼小的身體。小夥伴們在這河流里捉魚蝦,淘螃蟹,在河岸邊分享從果園裡偷來的瓜果,在河邊的草地上讓他們的牛兒、羊兒悠然啃著青草,他們自己卻躺在草地上享受清涼的河風,看蔚藍的天空,看湛河落日。轉瞬,那些童年的記憶都失落在悠悠的河流深處,河流,依然在悄無聲息的歲月里流淌著。

這條河流給了小夥伴們童年的美好憧憬和美好記憶,也讓他們過早地了解了人世的悲傷。

年輕的心總是沿著河流追逐大海,想到河流以外的天地去開拓世界。可當年離開這河流的人,在垂暮的歲月又一一回到河流的身邊。一位幹部退休後又回到這裡,他早早晚晚都在這河堤上轉悠,面對無語西流的河水,看日出日落,在這裡享受溫暖的夕陽餘暉,消磨人生最後的時光。一個當年在這河流邊帶領大夥砍樹煉鐵的幹部,在他退休後,每年春季都帶著自己的孫兒,用自己的退休金購買樹苗,來到這河灣邊栽樹,記者來採訪他,他只向記者說了一句話:贖罪!

然而,記憶猶如河流邊楊柳樹的根須一樣彎曲延展,年年長出新的枝,發出新的葉,蔓延荒涼的河套沙灣,綠滿荒涼的歲月;記憶猶如河邊的楊柳,咬定河堤的土石,秋枯春蕤,看潮漲潮落;記憶猶如河灘芬芳的花草,在春風裡搖曳,在洪水中掙扎,以不屈詮釋生命的頑強;記憶猶如河邊的林鳥,年年重複著同樣的歌聲……以及那翩翩飛舞的蝴蝶、辛勤勞作的蜜蜂,也包括我們的爺爺,我們的父親,我,我的兒孫,無不重複著生命的輪迴。

湛河養育著平頂山人,也養育了我們!也看著我們由稚嫩的孩童長成偉岸的男子漢!我想在今後無涯的歲月里,守望著這條源遠流長的母親河,聆聽它奔流不息的美妙韻律!

《智泉流韻》微信平台

原創版權聲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韻》的各類文章都屬原創首發,因不是原創而造成平台封號的,後果作者自負,並賠償平台相應的費用。本刊嚴打剽竊,拒絕抄襲,若有侵權行為,文責自負,《智泉流韻》公眾平台概不負責。刊發文章的圖片來源於網路,部分相關圖片由作者提供給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泉流韻 的精彩文章:

王長偉:長篇小說《人海茫茫·第四十二章·大孬艷遇》

TAG:智泉流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