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芳華》背後女編劇曾留學美國,做過保姆端過盤子,如今一度被張藝謀、陳凱歌爭搶!

《芳華》背後女編劇曾留學美國,做過保姆端過盤子,如今一度被張藝謀、陳凱歌爭搶!

之前,被撤檔的馮小剛電影《芳華》,終於審核通過,12月15日與大家見面了。

可是你知道嗎?在《芳華》背後,除了馮小剛,還藏著一個絕對不一般的女人。

她的作品能讓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瘋搶,她本人能讓美國國務院高官勞倫斯迷戀到辭職,從舞者到戰地記者,從女作家到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評委,她有太多光環,卻又始終人淡如菊,不急不徐。

她是華裔當紅女作家——嚴歌苓。

幾年前,馮小剛找到她,對她說:你寫個文工團的故事吧。於是,就有了如今的《芳華》。

如果要找一個詞,精準地形容嚴歌苓,那必然是「自律」。這份自律從小時候開始,貫穿了她整個人生,為她打造出了一份獨一無二的「高級感」。

30歲從0開始,赴美寫作

1970年,12歲的她成為一名芭蕾舞文藝兵,她本以為她的一生會是在舞台上度過。但20歲時,她主動參加了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經受受傷後的恐懼與絕望,她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

988年,嚴歌苓受到美國新聞總署的邀請,訪問了美國7個城市,並且了解了美國青年作家和藝術基金會。回國之後,她開始覺得:「我應該有另外一個地平線,來開始作為作家的一個新的起跑點。」

於是,已經30歲的她下了一個決定:到美國留學,學習寫作。

只會說ABC到拿到哥大獎學金

決定去美國,僅憑著一腔熱血。

當時嚴歌苓的英語水平,還停留在只會說ABC。為了攻破語言關,她買回了三本新概念英語,把整本書都背了下來,當時她學英語的勁頭,簡直走火入魔。

有一次父親對她說:「你出去走走,休息休息,順便買一條魚回來,我們燒著吃。」嚴歌苓抱著字典就出門了,一路背著單詞,到了菜市場,買了魚,又背著單詞回家。結果一進門,父親問她:「魚呢?「 嚴歌苓才發現早不知道把魚丟在哪兒了。

剛到美國的時候,嚴歌苓一邊打工一邊考托福。為了背單詞,她把胳膊上寫滿單詞,在餐館打工的時候,就一會兒看一眼,這樣把單詞都背下來了。

當時藝術研究生錄取分數是550,她第一次考了540分。為了能拿到獎學金,她用僅剩不多的錢報了英語強化班,把芝加哥、底特律、水牛城的考試都報了,孤注一擲,用三次機會換取了一個最高分——570分。

這樣的狀態下,她後來以全額獎學金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全獎。

她說:那段苦沒白吃。

然而,度過了語言考試,迎接她的是更難的全英文寫作課。別人一個小時讀50頁的文章,她才能讀10頁;別人寫出一篇小說的時間,她只能磕出一段白描。但也是這樣的狀態,讓嚴歌苓越發努力,反覆訓練寫作,每天堅持9個小時,最後成為班上唯一一個滿A學生。

嚴歌苓曾說,她不是天生的文人,她的成就,90%靠的是她的勤奮。確實,任何事情都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在美國當保姆的那些日子

在去美國之前,嚴歌苓已經是中國小有名氣的作家,寫過長篇小說《綠血》和《一個女兵的悄悄話》,獲得過10年優秀軍事長篇小說獎、解放軍報最佳軍版圖書獎等。

到美國之後,一切從零開始,她是一個連語言交流都存在重重障礙的留學生,加上文化的差異,她好像成了一個被邊緣化的人。

克服了語言障礙後,嚴歌苓還要靠打工來維持生活。

為了能夠養活自己,做一個獨立的學生,嚴歌苓身兼數職,為此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壓力。曾經在一個僱主家,因為看不懂清潔劑的英文,嚴歌苓錯把清潔劑當成了地板打蠟液,被僱主指著鼻子破口大罵。

有一次在餐廳打工,因為忘記關咖啡機,玻璃壺炸開了,她當即被掃地出門。

30多歲的青年女作家,只能在異國他鄉默默忍受他人的白眼。她說:「那段時期,我就像任何一個中國留學生、中國新移民那樣,討生活、掙飯錢。好像多出一條命來,還是脫胎換骨的那一種。」

就在那個階段,嚴歌苓像竹子一般,飛快地拔節,成長。

用力生活,樂觀的美麗女人,運氣總是不會太差。

不期而遇的愛情

很快她的愛情又不期而遇了。

有一天在朋友家裡,偶遇一位美國小夥子勞倫斯,出於禮貌兩人彼此握手,就在兩個人握手地瞬間,她的一個眼神,讓他再也無法,將視線從她的身上移開了,她已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而這個叫勞倫斯的美國小夥子,可不簡單,他曾在中國工作多年,在瀋陽任了兩年的領事,不僅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掌握多達九種的語言,當時他正任職美國外交部。之後他對她展開猛烈的追求,不僅生活上關愛她,還總是帶她出席各種場合,這讓她在異國他鄉有了溫暖的感覺。

戀愛一年後,由於嚴歌苓是中國女人,而勞倫斯在美國國務院身份特殊,勞倫斯受到FBI的監控和審查。

美人在身畔,江山又何妨?

為了和嚴歌苓在一起,勞倫斯主動放棄了自己外交官的身份。就在1992年的秋天, 他們在舊金山結婚了。

2004年,勞倫斯恢復了職位,被派往非洲。

嚴歌苓和丈夫開始了旅居生活,做起了專職的外交官夫人,她的眼界越來越開闊,作品也越來越優秀。

生活的磨難成就了她的作品

生活的艱苦、辛酸、舉步維艱、掉落的尊嚴,這些嚴歌苓在赴美的初期都得以體驗。在後來創作時,她把這些生活帶給她的苦難都沉澱成自己的靈感,變成一部部刻著她個人烙印的作品。

她先後寫出了《一個女人的史詩》《扶桑》、《人寰》、《小姨多鶴》、《梅艷芳》

《金陵十三釵》、《寄居者》、《陸犯焉識》等作品。其中《扶桑》獲得「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人寰》使她成為華裔當紅女作家。她的作品多數被改為電影或者電視劇,如果沒有她,中國的電影將失色三分。

2009年,嚴歌苓編劇的作品《梅蘭芳》獲得金雞獎、華表獎,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

2011年,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上映,拿下了當年的化與票房冠軍,也讓劇本原作者嚴歌苓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其代表作品《扶桑》獲得台灣「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並且成為2002年美國《洛杉磯時報》年度十大暢銷書之一。

長篇小說《小姨多鶴》和《陸犯焉識》,均獲得「中國小說協會長篇小說獎」榜首。

她說:「我覺得我的生命,需要一種濃烈度,只有寫作能夠給我。最最根本的是,我想把中文,經過我的手來再創造,變成很有嚴歌苓風格的中文。」

高曉松對嚴歌苓的作品尤為喜愛。

在讀完《扶桑》後,高曉松對嚴歌苓如此評價:「一個這麼美的女人,不憐憫自己,不憐憫這個世界,也不憐憫她筆下的人物,我覺得這是成為偉大作家的素質。

作為旅居海外的作家,嚴歌苓一直遊走於中西方文化之間,用文學作品,架起一座東西方文化的魅力橋樑。「我還有餘生,可以做一個獨木橋,在這兩種文化之間,能夠起那麼一點點作用,當然我知道這很難。」

嚴歌苓的人生,經歷了從高處跌落再慢慢爬起的過程。而那跌落,是她自己的選擇。爬起,也是她的堅持所必然帶來的。

對於初到美國,從一個知名作家,到給人打工拖地,她笑答:「這沒什麼心理落差,我覺得完全OK啊。」

確實,越是生命力飽滿、專註於事情本身的人,越不會拘泥於身份。在嚴歌苓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力量,一種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信念,一種把生活歷練融化為自身的積澱。

願每個人都可以像嚴歌苓這樣,在浮躁的時代里堅持嚴謹,在勞碌的生活里依舊從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渡 的精彩文章:

2017比爾蓋茨推薦書單:不能一樣富有,至少文化要跟上
還在為你海淘到便宜神仙水而沾沾自喜嗎?那可能是馬桶邊灌出來的…
Pokémon Go開啟Harry Potter GO,出門就能開拍神奇動物2了
offer已到手,但是不小心錯過了繳費時間,到手的offer也會飛

TAG:驛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