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夏篇 甘草賽過甜菊葉

半夏篇 甘草賽過甜菊葉

本草真源

有毒半夏,真的不敵醫者仁心

半夏在傷寒論中運用了14次,為常用的中藥,如運用於半夏瀉心湯中治療結胸痞證,半夏降濁陰,消痞滿。在傷寒論中還用於半夏散,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等中,多與甘草,生薑等配伍運用。

半夏作藥用最早記載於《五十二病方》中,在《神農本草經》中歸為下品,有毒。半夏入脾、胃、膽經,可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用於胸脹咳逆,咽喉腫痛,胸滿腸鳴等。

五月生半夏

在南方,半夏一般在農曆二、三月出苗,五、六月由於溫度太高就倒苗了(地上部位枯萎),在七、八月又重新出苗,九、十月又倒苗。

一般在倒苗的時候采它的塊莖入葯。半夏是一種生命力比較頑強的植物,在溫度適宜的時候,就長出苗,溫度過高或過低就倒苗。

所以,現在多認為「五月半夏生」多指五月採收半夏,半夏有產出。半夏在夏、秋二季都可採收,多在夏季採收

採集半夏

《禮記》:「五月半夏生,蓋當半夏之半也,故名。」

《圖經本草》:「半夏,二月生苗......五、八月采根。」

芍藥葉形(圓形)半夏

經考證認為歷代使用的半夏均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在本草記載中有提到半夏有芍藥葉形(圓形)和竹葉形(長形)兩種半夏。

竹葉形(長形)半夏

兩種葉形的半夏都為植物半夏,葉形不同主要是生長環境和生長時間不同。在向陽乾燥,北方地區,多見長形葉,在陰暗濕潤,南方地區,多見圓形葉。同時,一般年老的半夏葉形偏長,幼嫩的葉形偏圓。

另《圖經本草》提到的「齊州半夏」應是指生長在山東地區的半夏,為植物半夏一種,不是其他的植物種。

半夏炮製

陶弘景先生的《名醫別錄》曾說道:「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這裡提到的是用沸水焯洗,一般需要焯洗6—7次,洗至不刺激為止的半夏。

後在《本草經集注》中也言「半夏有毒,用之必須生薑,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將半夏用生薑炮製後入葯。後來在實際運用中又產生了多種炮製方法,如用白礬,甘草,醋,酒,鹽,竹瀝等炮製。生半夏

半夏,有毒,生用會刺激喉嚨,令人嘔吐,多用炮製品。

半夏炮製主要的目的是去除毒性,現代研究表明,半夏的刺激性成分主要是其中含有的草酸鈣針晶,用鹼水浸泡後即可破壞針晶。傳統的炮製方法,炮製半夏時,多需要用清水長時間浸泡。

現代實驗表明,長時間用清水浸泡,對減毒沒有什麼作用,反而會使有效成分損失,建議在炮製時,可以適當調整浸泡時間,改進工藝。

另,陶弘景先生提到的,將生半夏經沸水焯洗幾次後,再運用也有很好的藥效,毒性也較小。現代研究也表明,生半夏煎水劑,無致嘔作用,鎮吐作用較清半夏等炮製品較好。可見半夏生品煎劑既無明顯的毒性,療效又能得到很好的保留。且生半夏運用於臨床也有較好的療效。

現在主要使用的炮製品有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半夏曲,在某些地區還有仙半夏,竹瀝半夏等的使用。

清半夏:用白礬水浸泡至口嘗無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晒乾。用白礬制後,消除毒性,可增強化痰的功效。

清半夏

姜半夏:用生薑和白礬的混合液煮半夏,煮至口嘗無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晒乾。用生薑和白礬同制,消除毒性,可增強止嘔作用。

姜半夏

法半夏:用甘草水加白礬浸泡至口嘗無麻舌感或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晒乾。

法半夏

半夏曲:半夏加生薑汁,白礬,六神曲,麵粉等加工發酵製成的曲塊。在不同的地方,所選用的輔料不同

半夏品鑒

半夏現主產於四川、湖北、河南、江蘇、貴州等地。以湖北等地為道地產區,四川產量較大。

半夏的道地產區在歷史中經過一定的變遷,最開始關於產地的相關記載是在《名醫別錄》中:半夏,生槐里(今陝西興平縣)。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又曰:」槐里屬扶鳳,今第一出青州(今山東益都縣),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

後在宋代《圖經本草》又言:」今在處有之,以齊州(今山東濟南)者為佳。「到近代《藥物出產辨》中指出以湖北荊州產的半夏為佳。

半夏傳統以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同時,陶弘景先生有提到,半夏以陳者為佳,多和陳皮同用,如二陳湯。

在運用中,發現虎掌南星和水半夏的塊莖和半夏塊莖相似常混淆。

如《雷公炮製論》中提到的:「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只是咬著微酸,不入藥用。」這裡的白傍幾子有可能指的是天南星科植物掌葉半夏類的小塊莖。常見的易混淆的是虎掌南星,常有將其小者做半夏使用的,兩者藥效不同,不能混用。

虎掌南星一般較大,不偏斜,容易長几個側芽。半夏的塊莖是偏斜的,一般無側芽,現在栽培的半夏也有長1~2個側的。

虎掌南星

生半夏

在1970年左右,由於資源原因,水半夏也被當作半夏在使用。水半夏是天南星科犁頭尖屬植物鞭檐犁頭尖的塊莖,兩者功效、毒性不同,水半夏毒性較大,沒有止嘔作用,不能替代使用

水半夏

「水半夏呈橢圓形或錐形,表面鬚根痕明顯。」

目前半夏最重要的問題是炮製,如果炮製工藝不夠好,對於半夏的功效,毒性等影響較大。且半夏用時需搗碎。

五月生半夏,秋來知夏逝。

有毒之半夏,怎敵醫者仁心,回春妙手。

清半夏可化痰,姜半夏可止嘔,

百草千性,學海萬里。本草真源,願與您一齊,

用湯火之心,薑桂之性,極盡懸壺濟世之誠心。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本草真源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夏 的精彩文章:

傷寒奇正書·半夏瀉心湯
經方小案一則 半夏湯
愛中醫群課堂筆記第173期-「栝樓薤白半夏湯」

TAG: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