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我孩子!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她是我孩子!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看到這組圖片時,我哭了。

臉上新傷舊傷沒停過

半邊頭髮沒有了

耳蝸傷痕纍纍

十隻手指滿是傷痕

前幾天,科普群里有位媽媽發來這樣一組圖片,說是發生在湖南長沙的真事,孩子長期處在被毆打、虐待和謾罵的狀態。單看這些圖,我的眼淚就已經忍不住了。後來,知道孩子的傷都來自她的親生母親,同樣是母親的我憤怒又心疼

這事被曝光,是因為有業主發現這個小女孩在滑梯旁邊不肯回家,所有孩子都走了,她仍一個人孤零零坐在那裡。

她不敢回家

這位業主才注意到,孩子滿臉是傷,「孩子臉上幾乎沒有一塊好肉。」耳蝸有血痂,左半邊大面積禿頭,頭髮似乎被人拽斷,十根手指也沒有完好。

小女孩被打,不是因為調皮犯錯,跟她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只是因為這位媽媽和孩子奶奶有矛盾!所以媽媽把怒火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歌里在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人們在說:「沒有父母不愛子女,打是親罵是愛。」

是真的嗎?

我們總認為虐待孩子的都是外人,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我在跟進幼兒園虐童案時,一位在檢察院工作的朋友曾說,其實相比幼兒園虐童,超六成的兒童虐待是發生在家庭里的,而且這種虐待往往頻繁、持久、又難見光。即使曝光出來,情節較輕的,也只是批評教育施暴者或者出具告誡書就算了。

想起我的一位叫芳芳的讀者曾這樣問我:

年少時家暴了我十年的媽媽,突然來質問我『你為什麼不孝順』?!如果是你,你怎麼辦?」

如果是你,你怎麼辦?

「從5歲開始,我就是父母發泄的垃圾桶。」芳芳說,「爸爸事業失敗,把氣撒在媽媽身上,媽媽就把氣撒在我身上。我媽對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怎麼不去死。」

她永遠忘不了那天,那天是噩夢的開始。

那天她爸爸又喝醉了,回來就和媽媽發生了爭執,他們吵得面紅耳赤,不停砸東西,後來還動起手來。

她偷偷從門縫裡瞧,爸爸扯著媽媽的頭髮打,還試圖用毛巾勒死她。她嚇懵了,迅速打開門,擋在爸媽中間,求爸爸別打了,換來的卻是劈頭蓋臉一巴掌

她被扇倒在地,冰涼地上滿是碎玻璃渣

爸爸打完人氣呼呼離開了。

媽媽還坐在地上哭泣。

5歲的她躺在玻璃渣上,疼到忘了哭。

可是,噩夢沒有完。當她忍著疼爬到了媽媽身邊時,媽媽卻把對丈夫的氣都撒在了孩子身上。媽媽一邊連扇她幾巴掌,一邊嘴裡不停咒罵,讓她跟著那不成器的爸爸滾

那一年,她5歲,小小的身軀是爸爸媽媽爭吵時最便利的發泄桶

一周後,爸爸醉酒後失足淹死了。

家被追債的人搬空了。

媽媽帶她搬回了外婆家。

那之後,媽媽完全變了。任何一件事都會成為她打孩子的理由

也是從那時起,夏天時她從不敢穿裙子,因為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在學校里也不敢和同學老師太親密,因為不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遭遇。鄰居倒是碰上過幾次,偷偷問她時,她也不敢說。

她害怕說了後自己會被打的更狠,更害怕說了後連這唯一的親人也失去了

她一直忍著,忍著,就這樣忍了10年。

15歲那年,她第一次反抗了,卻換來有史以來最重的一次暴打,手腕粗的木棍都打斷了

她摔倒撞上了茶几,暈了過去。在醫院醒來後她才得知,原來即使自己暈倒了,媽媽也沒停止毆打她,還是鄰居聽見動靜,才攔下來把她送進了醫院。

而當她從醫院回家後,才發現家裡已經空無一人,媽媽就這樣「失蹤」了。

那一年,她15歲,沒有了媽媽,也沒了家,但她感覺到的確實輕鬆。

直到十幾年後,「媽媽」突然出現了。

見到那個消失多年的媽媽,她身體發抖,那種害怕的感覺重新將她淹沒,無力掙扎。

原來人的身體真的是有記憶的,它會把每一次傷害都融入血液里,傳到心臟傳到大腦,看似已經消解無形,但其實永遠不會消散。

原來一切並沒有過去,那些自己默默舔舐過、以為已經癒合的傷口會在那一刻再全部裂開,

原來她還困在5歲的那個冬天……

她拒絕接回媽媽。

眾目睽睽之中,媽媽抓著她的衣領質問:

我是生你養你的人,當初誰也不要你,只有我肯帶你走。

我是你媽媽,為什麼現在我老了,你不孝順我

……

一時間,所有人都來指責她這個「不孝子女」。

她不明白:「為什麼媽媽到現在都不覺得自己錯了?為什麼所有人都要用道德來強制我去孝順她10年啊,我被打了10年啊!誰活該被虐待,哪怕是一隻貓,一條狗。

她問我,「是不是終其一生,我都難逃出媽媽的魔爪了?生我養我,所以可以盡情虐我?」

她今年已經33歲了,還沒有成家。不是因為沒遇到好男人,而是不敢邁向婚姻。因為關於婚姻,關於家,她有太糟糕的記憶。

她很害怕,害怕自己的老公會突然有一天變了性格,害怕原本幸福的家庭會遭遇波折,害怕家暴會在自己的小家庭重演,甚至害怕自己會不會遺傳了暴力基因,最終變成了和媽媽一樣的人去虐打孩子。

於她,家是一個恐怖的存在

父母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家一直是一個充滿著美好和溫暖的辭彙,是在外面碰了一身傷後能安心的療傷的地方。它是避風港,給了我們安全感。

而家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和我們最愛的人。印象中他們該是無論什麼時候都站在自己背後,有時會站在我們前面,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的人。

但為什麼,家庭也可以成為施暴的場所,本該最愛的家人,卻在我們卸下滿身盔甲後,猝不及防地朝我們揮刀相向

根據心理學分析,打罵孩子常見的心態包括:

「我生我養,我想打就打」

——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

不管是長期被挨打的小女孩,還是分享自己和母親故事的讀者芳芳,她們的父母都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物,他們覺得孩子是他們生的養的,就有權利決定孩子的一切,甚至是隨意地打罵虐待,他們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這樣辛苦,都是為了你(孩子),你有什麼資格對我不好?」

「吃我的穿我的,還不能打幾下了?」

「我養兒子就是為了防老啊,現在竟然就不聽我的。」

央視大型公益尋人欄目《等著我》,有一期來了兩位退休的高齡教授,他們的兒子23年前留了一封斷絕關係的信後就再也沒有回家。

兒子小海在留下的絕交信里寫道:由於你(指父親)控制和操縱我,所以我決定和你,和你的家庭,和你的親屬網斷絕一切關係,從此我就是一個有人格尊嚴,能追求自己自由生活的人……

節目現場,這位 84 歲的老人說道,「我不該以家長自居,用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對他的身心、生活、事業,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危害,我現在深深向他表示道歉。」他希望,可以找回兒子,跟他平等相處,與他成為朋友。

但是兒子最終沒有回家,他說:我不想回去,回去就會想到曾經的痛苦,看不到他們,我就能淡忘。

和小海的爸爸一樣,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而不自知的父母有很多,而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可能終生都會活得小心翼翼,無法真正的忘卻自己曾經的遭遇。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

——篤信棍棒打罵教育

在很多父母眼裡,「打」是最方便的教育手段。前兩天,河北邯鄲市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求警察將媽媽帶走進行教育,因為媽媽教育手段就是打。

孩子給警察寫信求助信

信中寫道:

「警察叔叔們,我是一名無助的五年級小學生。我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我喜愛的爸爸,我喜愛的妹妹……我最討厭的是媽媽。因為她總是打我。在我寫不好作業時、在我吃飯不好時、在我人紀(際)關係差時,在我太依靠別人時……都在使用毆打、暴打,打的我鼻子出血……」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遺毒之深,我們都感同身受,但當問到為什麼?支持棒棍教育的家長們,理由都出奇相似:

孩子不聽話啊,打一頓就好了;

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被打過來的啊,也沒見有什麼不好的;

我小時候經常被老媽拿著雞毛撣子追著打,現在就打孩子幾下屁股算什麼……

打他也是為他好啊,我也不是真心要把孩子打壞,就是讓他長點教訓

……

父母用打罵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孩子「弱勢」,所以可以輕視孩子的自尊心。我們知道要尊重領導,尊重同事,尊重客戶,尊重陌生人,可是卻從來沒有意識到,身邊那個看似什麼都不懂,什麼都需要我們照顧指導的孩子,也需要尊重。

你知道你打孩子的樣子嗎?

很多時候,曾經經歷過棍棒教育的人,很有可能也會變成棍棒教育的承受者,因為他們從沒有接觸過正常的、合適的表達愛和感情的方式,當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面對內心的挫敗、為難和壓抑的時候,拳頭和責備,似乎成了唯一的出口。

這個暴力的發泄的出口,有可能是身邊的愛人、也有可能是弱小的孩子。我們曾經視之珍貴的人,卻成了施暴者發泄的工具,這是多麼可悲可憐的事情。很多打罵孩子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如果教養只能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其實反映的是內心的脆弱和極度地缺乏安全感。毆打、謾罵的背後,是父母的無能。

養育孩子,是我們為人的重生之路。如果你曾經接受過父母的棍棒教育,你也能理解的那份恐懼和顫抖,但不意味著,你要讓這種折磨再一次在你的孩子身上重演。

曾看過一部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的公益短片,片名叫《不要讓孩子感到恐懼》。片中是孩子們無聲的吶喊、恐慌、害怕和膽戰心驚,捂著頭,生怕巴掌落下來的樣子,折射的是每一個被打罵過的孩子的陰影。

我們終究還是得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再生父母。選擇與過去和解,發誓不在自己孩子身上重蹈覆轍的人,需要莫大的胸襟和勇氣。這個過程雖然很難,但正是因為有決心不讓童年承受過的悲劇,發生在孩子身上,我們才可以真正地給自己的人生贈予力量和信仰。

我當然知道,童年受過的傷並不會消失,那些都是傷痛帶來的烙印,是暴力留下的種子,也許是很多父母一生都要承擔的重量。但多生氣,都請放下對孩子高高舉起的手臂。

放下的過程很艱難,但放下的背後,恰恰是父母最珍貴的力量,也是父母可以傳遞給孩子的真心:

孩子,我愛你。所以我願意為了你,讓傷害到我為止。

我不會再讓過去的痛和恐懼,再一次出現在我的孩子身上。

編輯 | 小小魚兒

萌芽的話

很早之前,在香港和陳禾老師討論教養之道的時候,我們倆仔細討論過這個話題:「如何讓教養有路可走」

很多時候,當我們越簡單、粗暴地去解決教養難題的時候,其實反而會讓我們的教養之道陷入死循環。打罵和棍棒教育,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般的肆意「處理」,這些都只會堵絕了和孩子的溝通之道,最後讓所有的關係徹底終結。

我一直相信的一點,是我們為人父母,在教養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為了讓孩子明白愛和責任的價值。一個快樂而且充滿溫情的家庭,還包括對孩子足夠的理解、關懷、接納、信賴和尊重,這個過程,對每一個父母都不容易。

我們終究會衰老,會面臨白髮和死亡,但我想,當我們老去,我們期盼的,絕對不是孩子用仇恨、埋怨和冷漠來埋葬我們的血緣關係,但如果要收穫孩子的真心和信賴,我們就必須跨越魔障,直面傷痛。

我們需要和我們的過去、弱點和困境和解,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成為自己的重生父母,甚至要有能力和勇氣讓過去的傷害到此為止。不管我們曾經經歷過什麼,我們都要有勇氣說聲不。

這過程很難,但我希望我們都可以做到,如果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那就讓我陪著你一起修鍊自我。

喜歡請轉發分享,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其他相關主題的文章點擊題目即可跳轉

小孩子的怒氣怎麼平息?家長不吼不叫不打不罵的情緒調節法則

寫給爸爸媽媽:不要以為只有孩子需要情緒管理(內含實操法)

憤怒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媽媽你看到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芽研究所BUD 的精彩文章:

紙尿褲怎麼挑?我們測評了這5款熱門紙尿褲
我是怎樣變成了「後媽」

TAG:萌芽研究所B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