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是個無信仰的時代,我說不是。未來簡史No.3
本期閱讀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
第三期
2017.12.17
從傳統宗教到人文主義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前言
從上一篇我們回顧了人類的整個歷史,說它是圍繞虛構故事展開的。那麼當代的「虛構故事」——人文主義,是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結構的呢?
當我們談信仰的時候,
談的是什麼?
以往的幾千年間,人類投入了諸般心血所致力的那些豐功偉業,其背後的驅動力,無非是為了增添神與聖的榮耀,或王與國的權威。十字架所指引的天堂之路,或是皇帝的旌旗所向,雖千萬人吾往矣。
今日及以後,人類進入一個不信鬼神天命的時代。每當遭逢事故,我們已經越來越少得把時間花在懺悔禱告、求神拜佛上面,而是相信當下的問題必定是人的問題,天災不免,亦抑人禍;而且當下的問題,必定是可以靠人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病則問醫不問巫,窮則問政不問命。最重要的是,人類所有行為的根本目的,轉變成為了增加人的現世的幸福。
宗教的本質是什麼?信上帝也好,真主也好,佛陀也好,堯舜禹湯文周孔也好,歸根到底,是實現人類合作的一種機制;歸根到底,是一種秩序。
宗教的意義,在於其社會功能,而不在於糾結神是否存在,或者何者為神的旨意。宗教之所以為宗教,必定是要能夠為人類的法律、規範和價值觀賦予高於一般人的合法性,形成一套龐大的道德法則系統。
所以我們驚訝於這樣一個歷史規律:每一個大帝國,要想保持穩定,必須建立一套相匹配的「宗教」體系,使整個帝國內部對於整體有著發自內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每個臣民對於何者為善、何者為惡有統一的判斷,否則必定分崩離析。而且這一「宗教」體系一旦確立,其統合力也就不限於創建者的王朝那點歷史壽命了,而是成為跨越幾千年而傳續至今的文化DNA,成為各個文明的旗幟鮮明的精神符號。
比如羅馬帝國經過了曲折反覆之後,將基督教定為國教,而即便帝國的廢墟已經掩埋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洪流之下幾千年了,基督教卻仍然是歐洲大陸上全人類的精神紐帶。
比如阿拉伯人一手彎刀、一手《古蘭經》打拚出來的輝煌世界早已支離破碎,但西亞北非那片故土之上卻無處不有真主的信徒。
比如中華帝國在兩千年風雨漂泊之中時沉時浮,經歷了草原民族對我們幾番的大輸血之後,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現在國人血脈里還剩下多少秦漢先民的基因的時候,我們仍然相信,只要文化上仍與先秦諸子、漢士唐儒一脈相承,那這就是同一個中國。
所以每一個成熟的社會,必定有一種成熟的信仰。哪怕它不是狹義上的「宗教」的形式,但它必定能夠告訴人類是非對錯的標準的龐大體系。
宗教的出發點,往往是追求「靈性」。
什麼是靈性?就是「意義」。
「發現」了上帝的猶太人,絕不是偶然為之的。充滿了智慧的先知,用上帝這個至高的存在為人的誕生和人的使命賦予了故事和意義。
成為了佛祖的釋迦摩尼,當初只是個悲天憫人的王子。他沿著前輩們心靈修行的那條路,找到了一條直達內心深處、解除世間一切悲苦的終極法門。
為後人封王封聖的孔老夫子,也終究不過一介凡夫。述文立說,提出的是解決當世亂象的政治方案,維護的是周室的禮樂秩序。
但是「靈性」本身,對於宗教來說卻是危險的。一旦進入了帝國時代,社會對於宗教體系的期待並不是靈性方面的,而是它帶來的秩序。
宗教被要求能鞏固世俗秩序,但靈性其實是超脫世俗、逃離秩序的。
因此靈性之旅註定是一條孤獨的道路,只適合個人,而不適合整個社會。
社會不需要那麼多人去思考意義,只需要所有人服從一種行為模式。人類要合作,就不能只有問題,而需要堅定的答案。答案本身的真理性是次要的,關鍵是言之鑿鑿,使全民信服。
人類社會在近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政治上貴族階級在自由、民主、共和的大旗前瑟瑟發抖,經濟上「封建」的農業經濟被資本主義的工業經濟所取代,精神上則是宗教信仰體系的崩塌。
誰把上帝拉下了神壇?
一個手持著「科學」這根大棒的,名叫「人文主義」的怪物。
科學和人文主義,是相伴而生的。科學的探索發乎於對神的反抗、對人的正視;科學的發現,反過來又成為了反抗神權、推崇人權的有力武器。
科學之於人文主義,正如靈性之於宗教體系。靈性探索的是意義,而科學獲取的是力量。
幾千年來,人類頭腦中關於世界的起源、人類的位置的知識,全都來自於宗教。如果世界和人類都是神創造的,那麼人生最高的意義在於與神的溝通;如果世界和人類都源自一種無意識的自然力量(比如「道」),那麼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於理解這種力量,與之相容相合;如果世界皆為幻象,世界的本質在於真我,那麼不如把精神都投入到內心世界中,去探尋那個真我的奧秘……
宗教體系所架構的世界觀各異,因而各個文明對於「意義」的探索事業,著力點也不盡相同。但大體上有幾個共通之處:
首先,知識就是對意義的探索的心得。
其次,對意義的探索的大體方向,早在過去,在「軸心時代」就已經為聖賢所發現並且闡明了,一切知識都已在聖賢的著述之中。
那麼意義是什麼呢?就是世界處於一個宏大的運轉體系之中,人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比如這個體系是一個與上帝的契約,人類因原罪被趕出伊甸園,被迫在人世接受考驗,審判之日時,行善者回歸天堂,行惡者打入地獄;
比如這個體系是一個巨大的輪迴,前世的因種下今世的果,前世的善變成今世的福報,前世的惡變成今世的災殃。而今世的善惡,又影響下意識的禍福;
……
科學,在最初也是關於意義的探索。
像是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進化論這些科學上的發現,不僅僅是一個探尋真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宗教的世界觀崩塌、科學的世界觀重塑的過程。
隨著科學的「真理」不斷被發現,以往為人們所深信不疑的那些神話,被人類的理性一一扯碎。所以宗教的思想陣地層層失守,時至今日,還篤信創世神話的人類個體,多半是沐猴而冠。
力量,本來是探索意義的副產品。
但是科學對真理的探索,卻給「意義」的探索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世界確實處在一個宏大的運轉體系之中,但是在這裡面,人的位置並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麼有意義。
世界的運行是盲目的、無目的的。
人的存在是渺小的、偶然的、無意義的。
於是人類發現,在這個唯物的世界裡,人生的善惡與什麼運轉體系並無瓜葛,世界並沒有為人的存在設定什麼應有的角色。
所以有些人類毫無畏懼之心,為所欲為。
那麼人類就想要為這個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什麼意義呢?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我這個人類個體的幸福,就是我的全部意義。
這就是人文主義。
這種價值觀的形成,是春風化雨般的,以至於往往不會為現代人所察覺。如果你問你的朋友,你有信仰嗎?他會告訴你他不信什麼教派,是個唯物主義者。但信仰不只是宗教而已。如果他認同人文主義的價值觀(比如覺得人人生而平等啊、自由無比重要啊、幸福是才是人生目的啊、要尊重別人的感情啊尊嚴啊等等),那他就不是一個無信仰的空皮囊。
相比較而言,反社會、反人類的那種人才比較少見吧。
TAG:Sean的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