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長作濟南人
濟南,山東省的省會,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可愛的故鄉,因其處於古時的濟水之南而有「濟南」之稱。
位於濟南老城北面的大明湖,是著名的旅遊景點。湖接濼源,匯趵突泉、五龍潭等眾泉之水,終年盈岸、水碧魚肥。湖南岸矗立的木石結構的牌坊始建於元代,古樸典雅、飛檐畫棟、氣勢恢宏,是進入景區的正門。其上遒勁有力的「大明湖」三字,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於書佃手書。立於牌坊之下環顧景區,但見百傾湖面綠柳環合,波光瀲灧、芙蕖飄香;湖中畫舫蕩漾、湖岸遊人如織。高聳的牌坊與城南的魏晉佛教文化聖地千佛山遙相呼應,成就了古今稱頌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勝景。
與大明湖牌坊隔湖相對的湖北岸,是一片依湖而建的畫廊、亭榭和祠堂,係為紀念明末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鐵鉉所建,故名「鐵公祠」。祠內亭台樓榭、蓮池畫牆;小滄浪亭銜長廊臨湖而建,立廊南眺,但見湖平岸闊、蓮葉接天,一城山色、半城湖光。祠西門鑲嵌著清代著名書法家、山東巡撫鐵保題寫的石刻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它吸引著四方遊人,為明湖點綴生彩,成為了遊人津津樂道的稱頌泉城濟南的名句。祠內現存清代乾隆時內閣學士、著名文人翁方綱書寫的《鐵公祠記》石刻,已屬國之珍品。
湖中的歷下亭,建於北魏,是一座雙層飛檐的六角古亭。詩聖杜甫的詩讚「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傳頌古今、家喻戶曉。清代傑出的大書法家、文人學者何紹基手書此聯懸於亭上。古亭兩層飛檐之間懸有乾隆御筆「歷下亭」匾額;亭正南紅柱上懸有郭沫若大師親筆題寫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著名楹聯,將大明湖的景觀推向了極致!湖東北岸畔建有雄踞於數十丈高台之上的著名道觀「北極閣」,百級石階直達閣前。進的閣來,但見院內香火旺盛、青煙繚繞;廳內,真武大帝端坐中央,眾武神各就各位,身著盔甲、手執利刃,腳踏鬼魂、圓瞪環眼,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立閣台,有手可捫星之感。舉目南眺,可望佛山廟宇,濟南老城一覽無餘。下的閣來不遠處晏公台下建有「南豐祠」,是濟南人民為紀念北宋時愛民愛城的濟南太守曾鞏而建。湖南岸九曲亭建有稼軒詞,以紀念南宋詞人辛棄疾。
出大名湖西南門,沿護城河南行至老城西門之南隅,即是海內聞名的趵突泉公園。濟南,泉群龐大、名泉薈萃,有著獨到的泉景和豐厚的泉文化,久享「泉城」美譽。趵突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 「趵突」二字取之考究:「趵」字意為跳躍,「突」字意為猛衝高處。此泉那靈動瑰麗的奇絕泉景,深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元代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頫曾出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他的詠泉詩幾百年來為世人所稱頌:
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起白玉壺。
谷虛泄久恐元氣,歲旱不愁東海枯。
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
清代,康熙皇帝先後三次駕臨趵突泉,每次都有御書、御詩。 至今御書「激湍」二字之匾、碑仍存泉中。第三次臨泉,御書「源清流潔」四大字,令懸趵突泉,喻山東官員曰:「爾等為官,以清廉為第一」。
趵突泉東,有「漱玉」、「金線」二名泉。南宋憂國憂民的傑出女詞家李清照故居在此,因建「清照堂」。這座竹樹環合的清雅院落由郭沫若大師親筆題寫的楹聯。
出濟南老城南門南行即是歷山,相傳是大舜耕作之處。其主峰為千佛山,是魏晉時期著名的佛教勝地,此山因黃石崖上不計其數、各具形態的佛雕而名千佛。歷年金秋重陽,這裡的山會便成了濟南的一大景觀。通往上山的路兩邊戲台高築、商賈麋集。雜耍雜技、四方名吃引得逛山會的人們爭先恐後、垂涎欲滴。急於登山拜佛、焚香燒紙,施捨許願的善男信女們不甘後人,摩肩接踵、一往無前地擁擠在上山的路上,其虔誠之態實為感人!這裡敲響的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之客;這裡傳出的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謎之人。登山遠眺,雖已難覓「齊煙九點」,然明湖恰似珍珠、黃河堪如飄帶,平地突起的華不注山恰似一位忠勇的衛士,經年累月地守衛著濟南的北大門。
金朝最傑出的文人元好問曾兩次游濟南,他在「濟南雜詩」中寫道:「看山看水自由身,著處題詩發興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長作濟南人」。
朋友,願你熱愛濟南!
TAG:齊魯美食家寶哥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