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普救寺到鸛雀樓,用一天來穿越蒲州古城千年的歷史

從普救寺到鸛雀樓,用一天來穿越蒲州古城千年的歷史

趁著天氣好,我們坐高鐵出發前往永濟,到達永濟高鐵站,計程車的費用在40元左右,公交不方面,於是,我們坐出租首先抵達普救寺,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地區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門票50元,提前兩小時在網上買,會比較便宜。寺院建築布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規模恢宏,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因為和《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這裡被稱為愛情聖地。

從普救寺出來,向西走,我們將穿越整座蒲州古城。

而兩邊的人家也算得上是這座古城最開始的居民,傳說中的舜都蒲板即此。城周長約10公里,金元之交戰爭破壞嚴重,明清修葺頗多。

1959年因三門峽水庫建設,城內居民全部遷出,城磚剝揭幾盡,但城坦土胎輪廓幾乎完整保存,城內鼓樓及南、西、北門遺構清晰可見。

歷史就藏在這些曾經輝煌的古城牆上。

最早的瓮城也有她飽經滄桑的一面。

雖然一眼千年時光流逝,但這裡的天空仍舊湛藍。

蒲州古城的鼓樓雖然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自己是從哪裡走來。

不知不覺,就到了蒲津渡遺址,門票50元。蒲津渡是古代黃河的一大渡口。秦晉之要衝,而蒲津渡遺址,就位於普救寺和鸛雀樓正中,1989年從古城西門外出土唐代開元時所鑄鐵牛、鐵人各四尊。這也就為歷史留下了更多的黃河變遷的明證。

從蒲津渡遺址出來,走十五分鐘,我們隨即就到達了黃河邊上的鸛雀樓。

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歷經隋、唐、五代、宋、金700餘年後,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鐵馬進攻中原,毀於兵,僅存故址。明初時故址尚存,後因黃河水泛濫,河道擺動頻繁,其故址隨之難以尋覓。新建鸛雀樓是最近的事。而鸛雀樓她的名氣是王之渙的一首詩打造出來的。且聽那一首唐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現有的鸛雀樓是現存最大的仿唐建築,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

而她憑藉高台重檐,黑瓦朱楹,占河山之勝,據柳林之秀,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中州大地的登高勝地。

鸛雀樓立晉望秦,獨立於中州,前瞻中條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氣度關而西入,黃河觸華而東匯,龍踞虎視,下臨八州,氣魄非凡。

因為是淡季,鸛雀樓門票45元,進了門,我們隨著講解員從鸛雀樓一層走到五層,思緒也隨著牆壁上的各種註解而陷入沉思。

歷史不僅僅是由被記住的部分構成,還有不被記住的部分仍然存在其中。一座古城也是如此,她在千年光陰中,仍舊有不被忘記和已經被忘記的部分。只要你身在其中,就能感受到她的魅力。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如若有你,漣漪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刻舟求劍 的精彩文章:

一條跨越千年的簡訊《快雪時晴帖》,為何被國家寶藏遺落
小眾文玩核桃之平頂獅子頭
外國男子一時興起給豬紋身,沒想到竟然成了富翁
我們小時候玩的彈珠,搖身一變,現在已經賣到一萬以上了

TAG:刻舟求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