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矽谷的答卷:126 個案子,12億美元……
(圖片來源:unsplash)
隨著聖誕節的到來,我們今年的《矽谷周報》也要漸入尾聲(從往年的經驗來看,最後一周的教育科技圈幾乎沒有什麼大事),在這裡要感謝大家這一年的關注和支持。這周,我們將會做一個簡單的回顧,來回顧美國 2017 年教育科技圈的點點滴滴。
根據Edsurge的年終報告來看,「越來越少的案子,越來越多的錢」 —— 是 2017 年的主旋律。當然,這不是 17 年突然爆發的,早在2016 年就初見端倪。只不過,經歷了一年的寒冬,向少數頭部項目傾斜大量資源,已經成為所有 VC 們的共識。
2017 年,一共發生了 126 個案子,總共投融資金額在 12 億美元,不過, 這12 億美元是 2011 年以來歷史第二高,但是所完成的案子數則是 2011 年之後的歷史新低。不得不提到的是,Edsurge 的這次我統計里排除了 SoFi (5 億美金) 和 Colleage Ave(3000萬美金) 這種與大學生貸款相關的互聯網金融項目。
而在融資輪次上,可以看到早期融資的數量和金額也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對於早期創業公司來說,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好消息。Jennifer Carolan,Reach Capital 的 GP 就提到「2012 年種子輪的融資大概在 70 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在 2017 年至少是 2012 年的 2 倍」。按照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早期公司身上的「擔子」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越來越大的種子輪融資,使得之前的「免費增值」模式被創業者所拋棄,而開始在更早的階段證明自己的變現能力。
不得不提的是,由於競爭更加激烈,外部所能夠獲得支持減少,我今年我們看到更多的收購、合併和關門。在今年的《矽谷周報》中我們系列報道了編程線下培訓營 DevBootcamp 和 The Iron Yard 的關門事件,而這僅僅是遇到「寒冬」的一個側影。
與早期投資相比,後期投資里我們看到有別於傳統教育投資人的身影 —— PE 投資人,他們 Pearson、McGraw-Hill 這樣的教育公司不同,更多地關注財務上的潛力,同時他們的投資偏好是SaaS產品 ,例如 Hero K12 的1.5 億美元融資。之前,在《矽谷周報》對 2017 H1 的回顧中,我們就談到了 PE 對於有一定變現能力的教育公司的溢價,這個現象貫穿了整年,C 輪及其他(其他里是 2017 年最大的 5 筆融資,由於金額過大,被獨立出來,以免影響統計的真實性)里的投資額度都非常高。
而在具體領域上來看,可以看到「課程類」的內容型產品越發得到投資者的親睞,從 2014 年開始投資額不斷上升,在 2017 年位列所有細分領域的「吸金」第一名,最為矚目的是 EverFi 拿到了美國教育科技融資歷史上的第二高融資,1.9億美元。緊隨在課程類產品之後,是高等教育、學校管理工具。
2017 年美國教育科技的投資表現與全球科技領域的投資呈現出一致,早期投資的金額出現了陡坡式的下滑,而且「Winner Take All」的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 VC 們所認可,我們頻頻可以看到行業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獲得了巨額的資本投入,並且被要求「合併」。
另外, 2017 年對於 MOOC 來說也是「化蛹成蝶」的一年。在這一年,Udacity 副主席沈昱在接受印度媒體The Economic Times時候提到 」MOOCS are a failed product , at least for the goals we have set for ourselves」。也是在這一年,全球已經有超過 500 個微專業,並且有 24 個大學提供了 41 個微學位,也開始成為越來越多人在傳統大學之外的一個選擇,而且也被更多的社會企業所認可。
以上就是《矽谷周報》對於 2017 年的小小總結,也期待與大家一起見證未來新的一年~~
※音頻課銷售獲百萬級營收,咪蒙的「知識付費」成功了嗎?
※哈佛教育學院創客教育研究:創客教育需要新的教學方法論
※清大教育擬建立3000萬合資公司;愛嬰斯坦完成500 萬天使輪融資
※服務VIPKID、好未來,龍茂弘熙獲「教育行業傑出營銷機構」獎
※三種焦慮推動教育變革,OMO模式將重塑中國消費
TAG:芥末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