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漠繁花:喬治亞·奧基芙

沙漠繁花:喬治亞·奧基芙

《中國美術報》第92期 美術副刊

喬治亞·奧基芙(Georgia O"keefee 1887—1986)被譽為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藝術和現代主義先驅者,無論是她的藝術還是生活,都成為美國現代藝術史上一座橫亘的高峰,難以逾越。

她筆下的那些舒展婀娜、綺麗妖冶的花朵,緩緩展開它們柔軟曲折的花瓣,纏綿、柔軟,同時又是強有力的、外張的,一種呼之欲出、幾乎讓人窒息的神秘力量撲面而來。

奧基芙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陽光牧場,曾在維吉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系就讀,畢業後做了一段時間美術教師。

她曾兩度成為《生活》雜誌的封面人物,有無數評論家撰文爭論不休,其主要爭論焦點就是她那些閃亮美妙的花朵,是否暗示女性性器官以及誘發了觀者的性幻想。

奧基芙本人則認為,這都是對她過度詮釋甚至是扭曲的解讀,終生絕口否認這種隱喻和象徵。對於被冠之以「女性主義畫家」的頭銜,她更是不屑一顧,認為自己要表現的「女性情感」無需經由這樣的認知方式來傳達。

喬治亞·奧基弗 帶布玫瑰的牛頭骨 布面油彩 92.2cm×63.1cm 1931年 芝加哥藝術中心藏

不得不說這些評論家太小家子氣了些,以奧基芙那種高冷傲氣、滿不在乎的性格,真要表現性主題,用得著玩暗示嗎?必定是大大方方地明示無疑。

她曾這樣說過:「這些花兒通常是這樣小,小到人們無視它們,我將它們畫得大大的,那正是我之所見。這些花兒大到令人驚奇,驚奇得引人注目。你不得不來看它們,我要讓忙碌的紐約人花時間來看這些花兒。」

或許這才是她畫這些驚心動魄的花朵的初衷吧?什麼女性主義、對男權社會的反抗、性暗示等等,只是外界給她貼上的標籤,與她並沒有什麼聯繫。

她天性冷淡高傲,極少露出笑容,終身幾乎只穿著黑白灰三色的衣服。這從她的丈夫、美國現代攝影之父阿爾弗瑞·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為她拍攝的照片就可略知一二。斯蒂格里茨為她拍攝了大量的頭像、手的照片和裸體照,這些照片成為美國現代藝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奧基芙藝術生涯不可分割的組成。在他的鏡頭下,奧基芙修長挺拔,面容冷峻,用疏離冷淡的目光將自己與世界隔絕開。

1916年,當斯蒂格里茨第一次看到28歲的奧基芙時,就確定遇到了自己的靈魂伴侶,不得不說,他作為一個老牌藝術家的眼力真是毒!

很快,1917年4月,奧基芙的第一個畫展就在斯蒂格里茨的「291」畫廊舉辦了,這也是美國藝術史上第一個女藝術家個展,展覽包括了她的系列炭筆畫和水彩作品。

1923年初,斯蒂格里茨又在安德森藝廊為奧基芙策划了首次個人獨立畫展,在推薦語中將她稱為「純粹的美國風格代言人」。他未經奧基芙的同意,便將為她拍攝的大量裸露照片發表,並事先準備好了將要報道的評論。

可以說,斯蒂格里茨一手打造了奧基芙現代藝術女神的形象。他深諳藝術界遊戲規則,深知媒體、大眾需要什麼樣的偶像。20世紀初的美國,是西方婦女運動的發源地,女權主義者為了爭得男女平權而進行的各種鬥爭及運動正如火如荼。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奧基芙帶著強烈女性主義色彩的繪畫,加上斯蒂格里茨的照片橫空出世,正符合了時代的需求。

喬治亞·奧基芙? 葉子圖案? 油彩·畫布

雖然奧基芙本人一直認為這是對她的過度詮釋甚至是扭曲的解讀,但無論她是否願意,她的天才加上斯蒂格里茨熟練的商業操作,使她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術教師一舉成名,一躍成為20世紀初美國現代藝術史上最為耀眼的明星。

花卉是傳統靜物畫的一個分支,在奧基芙之前,無論是梵高、雷東還是方丹, 他們的作品都幾乎是以瓶花的形態出現。而奧基芙的花,鋪天蓋地而來,一朵花便佔滿了整個畫面,彷彿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有這朵花孤立於天地之間,構圖大膽而極具現代藝術的形式感。

同時,她在細節處理上又極為講究,花瓣輪廓線的微妙過渡,穿插交錯之間韻律十足。大與小,粗與細,放與收,顯示了奧基芙超強的畫面控制能力。用色也極為單純,一般只用到三四種顏色,並多屬同一色系。在花卉靜物中,西方畫家很少將黑色或白色作為畫面主體色。奧基芙卻一反常規,在畫面中大量地採用黑白二色,黑與白再加一或兩種顏色是她的慣用配色,這種配色讓畫面顯得純粹而安靜。

對於被視為女性主義偶像人物的現實,她無奈卻也不辯駁。她只是默默地專心於畫畫,從不搖旗吶喊,也從不上街遊行,那些熱鬧是別人的。

「我在哪兒出生,我在哪兒居住,我怎麼樣過活,毫不重要。我獨自工作,自由無比,無人知曉,除了自己,無須討好任何人。」

她不喜歡有關她的任何文字,與藝術圈保持距離,即使是與斯蒂格里茨的婚姻生活,其實她也並沒有多少熱情。新墨西哥州浩瀚的沙漠是她一直的嚮往,自從1917年第一次去後,她就深深被那裡的一切吸引,1929年到1949年間,每年她都會獨自前往新墨西哥州,花半年時間在那裡靜心畫畫。

那裡彷彿世界的盡頭,只有無聲的沙漠亘古靜卧,與她默默對視。在這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她不厭其煩地畫動物骨骸、貝殼、山脈、十字架。

在斯蒂格里茨離世之後,她更是徹底地遠離了鬧哄哄的紐約,獨居於新墨西哥州阿比庫的幽靈牧場,選擇了一種自我放逐的歸隱生活。

1973年秋天,86歲的奧基芙與比她年輕50多歲的陶藝家朱安·漢密爾頓(Juan Hamilton)相愛了。之後的時光,他照顧她、陪伴她,從1973年到1983年,陪她遊歷了摩洛哥、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和夏威夷,她開始試驗用黏土進行創作。她持續不斷的創作熱情貫穿整個20世紀,一生作畫2000多幅,直到九十歲高齡,喪失了視力時才結束。

這難道不是對女性主義的最佳解釋嗎?1986年3月6日,99歲的奧基芙,在愛人的臂彎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真是不能再好的結局。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去清華王綱懷捐贈展看銅鏡收藏的標準概覽
眾家追思:袁運甫先生走了……
Instagram公布2017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榜單;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參觀人數破紀錄
達·芬奇的弟子們
世界情?中國夢——方楚雄世界巡講之走進埃及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