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影展60年:而今邁步從頭越

全國影展60年:而今邁步從頭越

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從1957年舉辦至今,剛好60年。經歷了一個甲子的全國影展在新的起點上正趕上了生機勃勃的新時代。歷史是一面鏡子,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認為:一切當代史又很難跳出歷史。唯有析透歷史,汲取能量,才能把握大勢,順風行船,抒寫新時代的偉大華章。

前世今生

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都離不開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自身的生長規律,全國影展也不例外。隨著新中國成立後經濟建設的逐步恢復,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在1956年12月19日召開的中國攝影學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前身)成立大會上,時任學會主席的石少華提出,「為繁榮我國的攝影藝術創作,今後要舉辦全國性、地方性、幾個人聯合的和個人等各種攝影展覽會」。大會閉幕不久,學會展覽部就開始籌備第一屆全國性的展覽,並於1957年12月1日至次年1月5日,在北京帥府園美術館,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影展。

首屆全國影展的圓滿成功,極大地激發了辦展熱情,此後的幾年每年辦一次,至1965年共舉辦了9屆,其後在經歷了7年間隔後,於1973年,隨著「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辦公室」的成立,全國影展得以恢復。1973年至1977年間,其中前4年以年份代替,自1977年沿襲前9屆稱之為第10屆全國影展。1978年恢復中國攝影學會籌備組,1979年舉辦了第11屆全國影展,此後,從1982年的第12屆全國影展後,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共展出逾萬名(人次)作者的上萬幅佳作。

全國影展60年的歷屆入選作品以其經典影像留存了時代記憶,有力推動了中國攝影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全國各地有關攝影的團體組織、辦學機構、攝影隊伍、影賽展覽的發展壯大。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後,國內各類攝影展賽逐漸興起,它們借鑒全國影展的科學方法、成熟模式,形成了你追我趕,生機勃勃,佳作頻出的良好局面。

四個「始終」

60年來,全國影展的持續舉辦,為攝影人的創作提供了直觀具體的導向。回顧全國影展60年,四個「始終」的經驗彌足珍貴。

一是始終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時代特徵,緊貼社會發展脈博,抓住當下熱點事件,始終把鏡頭對準一線的工人、農民和解放軍戰士,體現了文藝為群眾服務、為生產建設服務的藝術方針。比如,1979年的第11屆是改革開放後的首次全國影展,一批充滿生機活力的優秀作品彰顯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時代新風。

二是始終圍繞大事辦展。全國影展自誕生之日起,就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代同頻共振。1959年的第三屆全國影展,本來是當年年底或1960年初舉辦,但為了迎接國慶10周年,用影像宣傳10年來祖國的發展變化,第3屆全國影展被提前到了當年9月,只給攝影者留出了200天的創作時間,但廣大攝影人以「苦幹200天,趕在十一前」的豪氣創造了奇蹟,使這屆全國影展成為規模大、影響深的一次。

三是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全國影展一直特別注重評選的公正性,最初由石少華親自擔綱評選工作,評審團隊由石少華、吳印咸、吳寅伯、高帆、黃翔、張印泉、鄭景康等10多位兼具專業水準和行業美譽的專家組成。這樣穩定的強大陣容,足以讓全國影展處於龍頭地位,而其中的評選過程和公正程度,更是讓每名投稿者心悅誠服。歷屆全國影展的評審團成員都會對所有投稿作品進行認真的評選和充分的研究討論,評選過程分階段,環環相扣,精益求精。

四是始終以優秀作品鼓舞人心。每屆全國影展都是對近兩年來中國攝影創作水平的一次檢閱,集中反映了某一時期的中國攝影發展狀態。許多名片大作在全國影展中脫穎而出,成為經典。如石少華的《跳板》、呂厚民的《龍口奪糧》、侯波的《毛主席與鍊鋼工人在一起》、袁毅平的《東方紅》、畢品福的《開墾處女地》等作品,家喻戶曉,把展覽的水平帶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屆全國影展都會引來成千上萬人的參觀,以第一屆為例,僅1957年12月8日一天,參觀人數就達到5600多位,原定12月15日閉幕的全國影展不得不延後至1958年1月5日才勉強落下帷幕,展期長達36天,參觀人數近3萬人,在當時的影響力不可估量。

新的突破

今年的第26屆全國影展,來稿人數、來稿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從其影響深度和廣度來看,對未來全國影展乃至攝影藝術的走向也無疑起著重要的前瞻和引領作用。

在本屆全國影展擬入選作品公示階段,核查工作嚴肅細緻、科學紮實,不給一件問題作品放行。本屆全國影展有高達39件問題作品被淘汰,這是全國影展60年來較為罕見的,嚴格公正成為最鮮明的特色。

第26屆全國影展之所以深入人心,在社會上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力,其中宣傳報道功不可沒。除了中央電視台相關頻道及各地電視台、各大媒體的報道外,中國攝協官方網站和其他網路媒體也輪番推出欄目。「眾說國展」欄目在中國攝協官方微信平台的持續推出,既讓廣大攝影人直接聽到評委的理念和主張,又與讀者分享了部分評委會推薦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國攝影報、《大眾攝影》等報紙雜誌也適時集中報道,連續刊登關聯性評論文章。另外,自媒體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本屆全國影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攝影家到普通攝影愛好者紛紛發表看法和意見,點擊量成千上萬。讓人可喜的是,無論是建設性意見,還是誤解與批評,中國攝協均採用開放包容的態度,讓大家有話直說,這其實是本屆全國影展另外一個值得點贊的「亮點」,讓中國攝影人看到了希望。

希望,喻示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全國影展以其開放性、包容性,必將吸引到更多新的參與者,也將源源不斷地催生更多新的攝影理念和技法。邁進新的甲子,全國影展在生機勃勃的大時代里,必將大有可為。

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評委會推薦作品

組圖《猛虎出擊》雲 攝

猛虎出擊

趙雲/文

作為一名軍隊攝影師,軍事作品是當然的首選題材。它的特殊性、稀缺性、關注度,讓我一直在思考:政治強軍、科技興軍、從嚴治軍方略下,如何塑造出勇猛頑強、機智果敢、血性鬥志和使命擔當的新型當代軍人形象。這個新形象也是部隊官兵所期待的,由於我無緣參加大型軍事演習、實戰演練、重大閱兵的拍攝,只能將視野聚焦身邊的士兵,將鏡頭對準日常訓練。

於是,我抓住所在部隊一些野戰生存訓練的機會,選擇夜訓中的精彩片段,採用閃光燈後簾閃光的方法,同步追蹤搖拍關鍵性訓練場景,形成了一張張動感較強的軍事訓練作品。為了塑造當代戰士勇敢善戰的血性鬥志和「戰神」形象,我始終盯住戰士的眼睛進行拍攝,竭力從他們的眼神中捕捉當代軍人的內心世界和特有的霸氣、虎氣、豪氣,使讀者從日常訓練的「小窗口」中看到強軍之路的大世界,從中感悟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真打實備的當代精兵之路。

另外,我還刻意進行了光線和快門速度控制,用明暗、虛實、動靜對比營造出和平時期軍事訓練的艱巨性、神秘感,使熟悉的畫面更具陌生性,從而產生較強的視覺衝擊力。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7年·第96期·第2、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記錄初落凡間的精靈

TAG:中國攝影報 |